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实用性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承者和落实者,应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应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创设有效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激发上具有显著作用,因此笔者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展开研究和分析,仅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基于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构建有效课堂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教育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主旨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过程中,应该从教材内容安排目的出发,深入研究教材,以科学的教学设计推动教学有效性提升。例如,在研究“简易方程”中的
“用字母表示数”时,主要探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运算定律,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灵活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践活动,适时加强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并将函数思想渗透其中,这对提高學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大有帮助。有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及分配律等数量关系的训练上,究其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偏离了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数学教学的契机和优势,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具备数学学习能力。本研究认为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时,准备好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与直角三角形各一对,任意三角形三个等学具,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问:“三角形是否能转化成之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呢?”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关系,说出相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正确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在动脑、动口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三、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讨欲望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及其认知发展水平,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他们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圆”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大家都知道汽车的车轮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呢?②假设车轮是三角形的,将会如何呢?③将汽车轮设计成圆形的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听到这些问题,纷纷讨论起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可化静为动,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识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教学时围绕例题6/7÷2重点展开探索,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重点探究后,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简便计算方法,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例题,如:3/8的分子不能被除数2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内容吗?这样的计算教学,使学生获得的将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更多的是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建立在科学教学理念指导和教学方法应用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需要相应新课改号召,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新型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手段支撑。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能够锐意改革,正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修正。
参考文献
[1]刘春清.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2(23):320-321.
[2]李畅.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09):144-145.
[3]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03):215-216.
[4]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素质与能力,2014,34(06):56-57.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基于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构建有效课堂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教育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主旨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过程中,应该从教材内容安排目的出发,深入研究教材,以科学的教学设计推动教学有效性提升。例如,在研究“简易方程”中的
“用字母表示数”时,主要探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运算定律,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灵活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践活动,适时加强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并将函数思想渗透其中,这对提高學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大有帮助。有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及分配律等数量关系的训练上,究其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偏离了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数学教学的契机和优势,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具备数学学习能力。本研究认为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时,准备好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与直角三角形各一对,任意三角形三个等学具,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问:“三角形是否能转化成之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呢?”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关系,说出相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正确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在动脑、动口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三、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讨欲望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及其认知发展水平,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他们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圆”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大家都知道汽车的车轮是圆的,但是为什么不设计成正方形或是三角形呢?②假设车轮是三角形的,将会如何呢?③将汽车轮设计成圆形的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听到这些问题,纷纷讨论起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可化静为动,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识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教学时围绕例题6/7÷2重点展开探索,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重点探究后,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简便计算方法,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例题,如:3/8的分子不能被除数2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内容吗?这样的计算教学,使学生获得的将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更多的是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建立在科学教学理念指导和教学方法应用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需要相应新课改号召,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新型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手段支撑。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能够锐意改革,正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修正。
参考文献
[1]刘春清.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2(23):320-321.
[2]李畅.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09):144-145.
[3]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03):215-216.
[4]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素质与能力,2014,34(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