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与进步的基本工具,培养儿童良好的语言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儿歌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在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儿歌特点以及语言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阐释,探讨儿歌对于儿童语音训练、词汇积累、语法形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运用儿歌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启蒙与习得。
【关键词】:儿歌;儿童;语言习得;作用
一、引言
儿童的语言学习需要语言环境,最常见的应该是家长之间的交流或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当然,其他方式的语言交流也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模拟和学习的环境,比如玩伴之间的对话、动画片里的语言片段等。但是,要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启蒙与发展,进行相对正式的语言输入十分必要。儿歌作为一种结构比较完整、语言相对规范的语言范例,能够促进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并且能够以其独特之处,让儿童乐于接受与学习。
二、儿歌的语言学特点
儿歌又称童谣,指针对儿童的传唱性歌谣。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在长期的众口相传中经过不断修改和加工,逐渐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儿歌类别,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例如摇篮曲、游戏歌、绕口令等。尽管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不同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但大体上都与儿童的身理发展、心理变化以及语言习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诗韵艺术与受众年龄特点相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儿歌的接受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其语言使用也难以避免要考虑受众的心智特点、语言水平和情感态度,以便儿童能够理解并进行模仿学习。因此,儿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语言学特点: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内容浅显,主体单一;富有音韵感、节奏鲜明;语言平白、通俗易懂;形象具体、生动有趣;意境清新、联想丰富。
三、儿歌的语言特征
儿歌被称之为“歌”正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鲜明的节奏感。从语音上来说,儿歌和音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突出的语音特征是合辙押韵,韵脚相应,并且多使用儿化音和轻声,将语言柔美化,听起来更加亲切。叠音词的广泛使用也是另一突出特征。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而形成的叠音或叠韵词,能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形态,表达效果栩栩如生。同时,为适应低幼儿童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儿歌在词汇的选择上多使用简单、平实的语言。一般儿歌中出现最多的是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具体化名词,如日常用品、植物、动物等,其次是动词,然后是形容词,而像副词、代词或介词这类的虚词则出现的较少。儿歌词汇的口语化也是另一个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儿化语上。
儿歌作为一种文体,有自己独立的语法结构。不同于散文多使用修饰复杂的长句,儿歌的结构简单,句式单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儿歌,一般都只有陈述句和疑问句两种类型,并且很多儿歌也会采取问答和对话的形式来组织结构。对于儿童来说,结构复杂严谨的句式不仅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也丧失了儿歌本身是为儿童而传唱的本质。另外,儿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经常介入修辞艺术来使语言更加形象化和意境化。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等。这些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儿歌中所描述的人物或事物更加情感化,将儿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世界和思维。
四、儿歌对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中的作用
1、儿歌符合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的特点
儿童对事物的感知通常是从表象入手。一般来说,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可分为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模仿。有意识学习主要是指家长和老师的教导,而无意识模仿则包括幼儿在成人与成人或小孩之间交流中的语言模仿、日常生活中出现语言交流环境时的模仿等。[1]因此,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其在学习和模仿中开始语言的习得与发展。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儿童就能够直接感知事物的词语内容,并会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进行组词造句的活动,能够使用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子。儿歌无论是在构词还是句子结构上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模仿并习得语言。
2、儿歌能够训练儿童的语音和语调
儿童对语音的准确感知,是准确听音、识音和发音的前提和基础。儿童天生就对音韵节奏有很强的敏感性,所以在儿童的语音输入中,节奏感强的音效会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儿歌句式工整、韵律优美,篇幅也比较短小,儿童容易提起兴趣和接受学习。家长给孩子念儿歌或者教孩子读儿歌,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正确的读音,还能有效地矫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对于训练和矫正儿童的语音、语调都是很有益处的。
3、儿歌有助于儿童的词汇积累,增加语言知识
儿童认知心理学表明:儿童最早学会的单词常常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并且大多是对他们来说显得比较突出、熟悉和重要的物体和事件。[2]儿歌的词汇选择符合儿童词汇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儿歌以儿童熟悉的事物词汇为素材,使其在念儿歌的同时逐渐丰富语言知识,积累更多的词汇。这一过程反过来又能通过扩大词汇量,加快儿童词汇积累的速度。同时,儿童认知发展证明,儿童只有知道词语所指对象的特征后才能正确地使用它們。[3]词汇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抽象的,但是儿歌将词汇融合进句子中,并进行具体的描绘,这样儿童对词汇的掌握就是结合具体意象的一种画面理解。另外,儿歌中叠音词、拟声词和儿化词出现率较高,儿童通常会对这类词汇感到亲切且乐于接受。
4、儿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儿童语法的形成
儿童在语言启蒙之初,语序规则系统一般是混乱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熟练之后,逻辑结构才会逐渐清晰起来。儿歌在语法方面,结构复杂的句子并不常见,但是会反复出现同一结构的句式,句式中的每个要素既可以和别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也可以被其他的语言要素所替代,形成纵向的聚合关系。这种词语的替换和句式的重复,可以加深儿童对一种语法结构的记忆与牢固掌握,从而进一步灵活运用。
5、学习儿歌能契合兒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认为个体的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儿童在2~12岁期间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其中最敏感的年龄则在8岁前。对儿童来说,接触儿歌的年龄一般就在这个时期内,尤其是2至8岁这个年龄段。在接触语言初期,受到学校正规教育之前,儿童学习儿歌,不仅可以让他们接触到纯正的母语发音、词汇等,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启蒙,也能契合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使他们逐渐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儿歌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文体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契合儿童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在儿童语言启蒙和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儿歌,对儿童进行语言启蒙,训练发音,充实词汇,形成语法结构等,充分发挥儿歌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儿童更好的掌握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恒. 试论童谣在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2).
[2]林琳,蒋耀琴.浅谈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田.学前教育研究,2002(5).
[3]李科凤.幼儿早期语言句式句义发展的个案分析[J].姿底师专学报,2004(4).
【关键词】:儿歌;儿童;语言习得;作用
一、引言
儿童的语言学习需要语言环境,最常见的应该是家长之间的交流或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当然,其他方式的语言交流也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模拟和学习的环境,比如玩伴之间的对话、动画片里的语言片段等。但是,要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启蒙与发展,进行相对正式的语言输入十分必要。儿歌作为一种结构比较完整、语言相对规范的语言范例,能够促进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并且能够以其独特之处,让儿童乐于接受与学习。
二、儿歌的语言学特点
儿歌又称童谣,指针对儿童的传唱性歌谣。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在长期的众口相传中经过不断修改和加工,逐渐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儿歌类别,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例如摇篮曲、游戏歌、绕口令等。尽管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不同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但大体上都与儿童的身理发展、心理变化以及语言习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诗韵艺术与受众年龄特点相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儿歌的接受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其语言使用也难以避免要考虑受众的心智特点、语言水平和情感态度,以便儿童能够理解并进行模仿学习。因此,儿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语言学特点: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内容浅显,主体单一;富有音韵感、节奏鲜明;语言平白、通俗易懂;形象具体、生动有趣;意境清新、联想丰富。
三、儿歌的语言特征
儿歌被称之为“歌”正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鲜明的节奏感。从语音上来说,儿歌和音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突出的语音特征是合辙押韵,韵脚相应,并且多使用儿化音和轻声,将语言柔美化,听起来更加亲切。叠音词的广泛使用也是另一突出特征。通过重复同一个音节而形成的叠音或叠韵词,能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形态,表达效果栩栩如生。同时,为适应低幼儿童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儿歌在词汇的选择上多使用简单、平实的语言。一般儿歌中出现最多的是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具体化名词,如日常用品、植物、动物等,其次是动词,然后是形容词,而像副词、代词或介词这类的虚词则出现的较少。儿歌词汇的口语化也是另一个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儿化语上。
儿歌作为一种文体,有自己独立的语法结构。不同于散文多使用修饰复杂的长句,儿歌的结构简单,句式单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儿歌,一般都只有陈述句和疑问句两种类型,并且很多儿歌也会采取问答和对话的形式来组织结构。对于儿童来说,结构复杂严谨的句式不仅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也丧失了儿歌本身是为儿童而传唱的本质。另外,儿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经常介入修辞艺术来使语言更加形象化和意境化。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等。这些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儿歌中所描述的人物或事物更加情感化,将儿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世界和思维。
四、儿歌对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中的作用
1、儿歌符合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的特点
儿童对事物的感知通常是从表象入手。一般来说,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可分为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模仿。有意识学习主要是指家长和老师的教导,而无意识模仿则包括幼儿在成人与成人或小孩之间交流中的语言模仿、日常生活中出现语言交流环境时的模仿等。[1]因此,儿童语言启蒙与习得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其在学习和模仿中开始语言的习得与发展。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儿童就能够直接感知事物的词语内容,并会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进行组词造句的活动,能够使用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子。儿歌无论是在构词还是句子结构上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模仿并习得语言。
2、儿歌能够训练儿童的语音和语调
儿童对语音的准确感知,是准确听音、识音和发音的前提和基础。儿童天生就对音韵节奏有很强的敏感性,所以在儿童的语音输入中,节奏感强的音效会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儿歌句式工整、韵律优美,篇幅也比较短小,儿童容易提起兴趣和接受学习。家长给孩子念儿歌或者教孩子读儿歌,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正确的读音,还能有效地矫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对于训练和矫正儿童的语音、语调都是很有益处的。
3、儿歌有助于儿童的词汇积累,增加语言知识
儿童认知心理学表明:儿童最早学会的单词常常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并且大多是对他们来说显得比较突出、熟悉和重要的物体和事件。[2]儿歌的词汇选择符合儿童词汇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儿歌以儿童熟悉的事物词汇为素材,使其在念儿歌的同时逐渐丰富语言知识,积累更多的词汇。这一过程反过来又能通过扩大词汇量,加快儿童词汇积累的速度。同时,儿童认知发展证明,儿童只有知道词语所指对象的特征后才能正确地使用它們。[3]词汇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抽象的,但是儿歌将词汇融合进句子中,并进行具体的描绘,这样儿童对词汇的掌握就是结合具体意象的一种画面理解。另外,儿歌中叠音词、拟声词和儿化词出现率较高,儿童通常会对这类词汇感到亲切且乐于接受。
4、儿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儿童语法的形成
儿童在语言启蒙之初,语序规则系统一般是混乱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熟练之后,逻辑结构才会逐渐清晰起来。儿歌在语法方面,结构复杂的句子并不常见,但是会反复出现同一结构的句式,句式中的每个要素既可以和别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也可以被其他的语言要素所替代,形成纵向的聚合关系。这种词语的替换和句式的重复,可以加深儿童对一种语法结构的记忆与牢固掌握,从而进一步灵活运用。
5、学习儿歌能契合兒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认为个体的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儿童在2~12岁期间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强,其中最敏感的年龄则在8岁前。对儿童来说,接触儿歌的年龄一般就在这个时期内,尤其是2至8岁这个年龄段。在接触语言初期,受到学校正规教育之前,儿童学习儿歌,不仅可以让他们接触到纯正的母语发音、词汇等,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启蒙,也能契合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使他们逐渐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儿歌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文体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语言魅力,契合儿童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在儿童语言启蒙和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儿歌,对儿童进行语言启蒙,训练发音,充实词汇,形成语法结构等,充分发挥儿歌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儿童更好的掌握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恒. 试论童谣在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2).
[2]林琳,蒋耀琴.浅谈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田.学前教育研究,2002(5).
[3]李科凤.幼儿早期语言句式句义发展的个案分析[J].姿底师专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