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双学位制度实施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实行双学位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华中师范大学大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意在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双学位制的现状及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双学位制度
  作者简介:田菊(1989-),女,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龚添妙(1989-),女,湖南长沙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33-03
  双学位制度就是让学生在主修专业以外辅修另外一个专业,给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知识、开拓视野的途径。近年来,双学位制度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我国一部分高校之中得到实施,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调查发现双学位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部属“211”H大学的调查,指出当前高校双学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以期促进双学位制度的完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其中,问卷调查选取H大学在校全日制修双学位本科生为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47份,回收率为92.42%,剔除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为611份,有效率为87.29%,结果真实可用。样本中本科一年级学生比例占11.17%;本科二年级学生比例占47.85%;本科三年级学生比例占31.23%;本科四年级学生比例占9.74%。访谈主要是从H大学在校修双学位本科生中随机选取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
  一、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可以对H大学双学位制度实施的现状与问题作出如下判断:
  1.本科生对双学位制的了解程度分析
  主要从是否了解双学位的目的、学位的授予条件、学校有关双学位的相关规定几个方面来说明学生对于双学位制的了解程度。从双学位的目的上来说(图1),仅有7.23%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双学位的制度,大部分已选修双学位的学生表示对双学位制度的目的不是很了解。从学生对学位授予条件的了解程度上来看(图2),如图显示,39.7%和36.2%的学生选择了对于双学位的授予条件“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对于双学位的授予条件“完全了解”的仅占12.28%。从学校层面来说,学生对于学校有关双学位相关规定选择“一般了解”的比例最高,为34.10%。综上所述,高校本科生对于双学位的目的、学位授予条件以及学校关于双学位的相关规定不太了解。
  2.本科生对双学位制的满意度分析
  满意度指学生对双学位的满意程度,最高分值为1,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从本科生对双学位制的总体评价来看,认为双学位制度“一般”的学生为44.7%,所占比例最高;认为双学位制“比较好”的学生所占比例次之,为36%;仅有11.4%的学生认为高校实施双学位制“很好”,完全符合自己的需要。从本科生对双学位制的具体指标来满意度来看(表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最高,为0.72;“时间安排”、“教材及参考书”及“师资配备”次之,满意度为0.70;学生对“收费标准”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满意度普遍较低,为0.61、0.65。综上所述,学生对双学位总体满意度不高,认为双学位制度没有达到期望;具体来说,认为在双学位实施过程中收费标准过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各方面都有待改进。
  3.本科生选择双学位的动机与达成度分析
  在修双学位的动机调查中(表2),选择“增加知识”的学生比例最高,占32.76%;选择“增加就业机会”的学生比例次之,占31.91%;选择“家长要求”的学生比例最低,仅占1.92%;另有22.70%的学生是由于兴趣爱好选择了双学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双学位时动机比较明确,自主性较高,主要是知识取向、就业取向与兴趣取向,其中又以知识取向为甚。在访谈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20个被访者中有16个学生认为修双学位是为了增加知识与提升就业竞争力。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分析,60.12%的学生认为他们修双学位基本上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所占比例最高;但不容忽视的是有近30%的学生认为修双学位基本没有达到或者根本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
  4.双学位制对本科生的影响分析
  由于双学位是在已有专业基础上增修第二专业,所以第二专业不可避免会对第一专业产生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说,两个专业可以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融合;从消极方面来看,据调查数据显示(表3),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第二专业会对第一专业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41.71%的学生都认为由于学习精力不够,不能同时很好地完成两个专业的课程学习;29.56%的学生则是由于双学位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两个专业上课时间发生冲突,使得两个专业的学习不能兼顾;另外,还有学生存在学习的心理压力过大和收费过高带来的经济压力等影响。正是由于修双学位给大学生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有34.99%的学生在修双学位的过程中想过中途放弃。究其原因,50.00%的学生觉得同时学习两个不同的专业带来太大的“学习压力”;30.72%的学生认为“没有达到目的”,修双学位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满足感,增加知识、提高就业率等目的并没有通过修双学位而实现;15.66%的学生由于“兴趣减弱”;3.00%由于“经济原因”。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很多学生抱怨由于课程太多,无法及时完成各种课程的课外作业,导致他们几乎没有闲暇的课余时间,同时由于教师教学方法方式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他们满意。这说明学生们在修双学位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如精力、时间等种种问题,从而减弱了继续修双学位的兴趣,产生不满情绪。
  二、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可以看出H大学实施双学位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大部分学生对于双学位制度了解不够深入、本科生对于双学位制度并不十分满意、动机达成度不高、中途放弃倾向突出等问题。因此,完善双学位制度、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1.从学校层面来看
  学校实施双学位时应该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双学位的宣传力度及入学指导。学校应加大双学位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双学位相关问题的指导,让学生更加了解什么是双学位,避免学生选择时的盲目。同时,在学生进入双学位专业学习以前,学校应就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履行对学生进行告知的责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精力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防止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不适应而中途放弃。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双学位专业课程,有必要对学生组织入学考察,或者对以往所学的与双学位专业有一定关联的课程成绩作一定要求,作为入学条件之一,从而减少入学以后不必要的困难与麻烦。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双学位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教学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很有必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具备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应该备好课,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及时给予学生学习上必要的指导。作为学校则应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还要加强师资遴选、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监管;加强学生考勤等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只有在每一个教学质量环节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的整体质量效果。
  第三,培养方案中应考虑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由于双学位课堂教学中面向的是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生具有的专业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许多学生在进入双学位专业学习时往往感觉专业基础知识存在断层。这主要是由于学科跨度太大,主修专业阶段所学的知识不足以支持双学位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起点课程所致。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双学位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尽可能设置一些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缩小与双学位专业主干课程所要求的专业基础差异;同时也使得来自不同主修业的学生基础相近,有利于双学位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
  第四,健全质量监控机制。为确保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教学质量,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入学资格上一定要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那些学有余力又对辅修、双学位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加强对学生、对教师的管理;要对双学位的每个环节进行反馈与总结,及时诊断问题、解决问题;要建立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院系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务处、学生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双学位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双学位实施过程中的质量。
  第五,加强校际联合,共享双学位教育资源。加强高校之间的联合,允许学生跨校学习,而不局限于本学校的专业,打破高校封闭的围墙,发挥各个学校的学科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与本校合作的大学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优势学科,获得最前沿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通过学生对其他学校的反馈,积极改进自身在双学位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取长补短,完善本校的双学位制度。
  2.从学生层面来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选修和学习双学位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加强对双学位制度的认识。学生选修双学位之前必须先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能随大流,要对双学位的制度、学校要求的条件、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其次,双学位两个专业之间要亲疏有度,也就是说,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之间既要有联系也要有差距。如果两个专业之间有一个契合点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第一专业的知识有利于第二专业的学习,第二专业的学习又可以促进第一专业知识的丰富,两者结合,产生1+1>2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学好两个专业一定会出现时间与精力上的冲突,甚至心理上的压力。如若学生的第二专业是零基础,无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很多学生由于不堪忍受而产生放弃双学位的想法。再次,学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由于同时要学习两个专业的知识,知识量猛然增加,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消化吸收的,因此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进行回顾与复习,将课堂上的知识真正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两个专业融会贯通,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总之,双学位制度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学科之间越来越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制度模式,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双学位制度的不断完善,双学位教育的开展必然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边士洪.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2]梁丽,吕良,樊葳葳.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3]王新庄,倪师军,郭科.双学位本科生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4]陈学敏,漆玲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5]张学军,郭伯韬.双学位教育制度执行状况评估——以福州大学为个案[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对科技工作者的成才、对科技人才思维的培养以及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创造活动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并深入思考分析,予以简要评述,以期为我国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  作者简介:李慧敏(1981-),女,广东兴宁人,广东药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广东 广州 5100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是人们利用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对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平台设计、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及整合实践效果进行了系统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学科;有效整合;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聂长明(1961-),男,湖南衡山人,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廖力夫(1951-),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湖南 衡
期刊
摘要: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新形势下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对军队院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竞争与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培养机制改革;博士研究生;军队院校  作者简介:宁小玲(1982-),女,湖南邵东人,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杨露菁(1966-),女,广东大埔人,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湖北 武汉 430
期刊
摘要:学生评价模型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为之提供重要的学习依据。采用模糊AHP理论来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形成了一个实用的学生评价模型,同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评价模型的具体算法。实验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学生评价模型;模糊AHP理论;认知能力  作者简介:叶小芹(1987-),女,安徽太湖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要求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为背景进行学生软件工程能力评价研究,包括明确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现状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的科学结论指出了整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CDIO作为一种新的工程培养训练方法对学生各项软件工程核心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针对评价过程中的问题给出科学分析与建议,为新一轮CDIO教学改革提供指导。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电能使用逐年增加,如何降低农网中的低压线损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从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对农网改造中的降损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网;降损;节能减排  作者简介:刘明辉(1980-),男,河北围场人,承德供电公司,工程师;王吉勇(1972-),男,河北承德人,承德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弊端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ACM;计算机科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斌(197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计算机硬件教研室主任,讲师;史庆军(1966-),男,黑龙江佳木
期刊
摘要:传统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由于其检测频率低,易受外界干扰需停电,难以应用于现场带电检测。特高频(UHF)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对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普遍采用的状态监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好等特点。重点介绍了GIS特高频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了该技术在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上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水平的对比,为掌握电网带电设备运行状况提供了一种准
期刊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时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持续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培养质量。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强制性政策变迁。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所蕴涵的价值从人、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  关键词:教育政策;专业学位;价值分析  作者简介:张巳如(1989-),男,江苏淮安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
期刊
摘要: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中流砥柱,要想很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必须有优秀的审计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审计战线干部员工要解放思想、迅速转变观念,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科学发展的创新思维不断推进审计转型。积极探索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在促进公司依法经营、完善内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严肃纪律和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审计工作;转型;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