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学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人类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日益增多的同时,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性影响: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森林破坏、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造成了生物的大批灭绝。因此,如何使人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日益成了人们自觉关心的问题。
  科学技术把人类的文明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也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已拥有了巨大的创造能力,似乎能够把地球未来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没有道德力量的约束,现代技术运用的任何一种力量都可能显现出其破坏性特征,其结果必定会造成一种难以挽回的毁灭性力量。尽管人们采用各种方法试图缓解和消除生态危机,但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剧了。究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而在于缺乏必要的伦理意识。
  生态伦理学作为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道德问题的理论,其目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个恰当的道德根据。这些理论流派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倾向:泛人道主义伦理倾向和生态主义伦理倾向。泛人道主义伦理倾向大多否认生命和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试图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向外延伸到未来的子孙后代以及非人类的生命和自然界。如现代人类中心论、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生态主义的伦理倾向却是基于生态学的观点,即人、生物和自然界的所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观点,承认生命和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把保护生命和自然界看成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责任。如生物中心论、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和自然价值论。
  生态伦理学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当代人在取得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留给子孙后代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人类应有的道德责任和对未来人类的道德义务。时代已经把生态伦理学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要求它为认识和解决上述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规范。
  生态伦理学还试图在人类根深蒂固的价值与伦理观念中来一场新的启蒙,把权利和义务关系赋予非人类的物种、自然物和整个生态系统。在它看来,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确定有助于结束人与自然数百年的敌对状态。生态伦理学试图用道德来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表面看只是伦理的边界扩大,但实质上蕴含着一场观念上的革命。生态伦理学向人们提出了全新的道德要求,这意味着人类的一次深刻的角色转变,即由自然的征服者变成自然的调节者,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强制性的政策法规,更需要道德的力量。生态伦理学便是要为人类适应这种新的角色建构起系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有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学有“反人类”缺陷。我们需承认,任何一种人类建构的理论,必然不可能是“反人类”的。若说生态伦理学破碎了“人类中心论”,那是确然的。不过这并不是“反人类”,降低人类的价值。正相反,它打碎的只是狭隘的“个人疆界”,而将人的主体性疆界拓展了,伦理主体的扩展过程,其实是人类境界的提升,直到最广阔的整体灵性图景,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也有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学有“反技术”倾向。我们需明白,环境保护需要更高的技术,更清洁与更节约的技术,以充分、合理、高效的开发和使用资源。其次,对于技术的使用,也一定要在道德伦理的指导之下。
  生态伦理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想资源相当丰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伦理学思想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本体论上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与“人”合一的整体宇宙生命統一论的生存境界;另一方面,是“天道”和“人道”一致性的将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的规律统一起来。第二,价值论上的平等或和谐的伦理之乐。一方面,整一世界体系中人与万物各有其祥和的安置位置;另一方面,人又主动的对万物持有爱护关切的态度。第三,生活论中具体的环境保护传统。一方面是珍惜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对人自身欲望和技术的一定节制。
  我们知道,西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自下而上的运动,主体是广大的民众,民众通过生态自觉表现出来对生态自然的关爱,通过生态环境运动促使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生态道德的力量可见一斑。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是由政府出台政策和法规来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民众自觉的生态行为还没有形成气候,往往把生态环境的保护看成是政府的事情,只要不直接损害自己的利益,就不愿主动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伦理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在现实的生态实践中,生态伦理思想才能真正生根发芽。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只依靠政府的行为,生态伦理建设也不能只依赖学者的著作,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中国的生态伦理建设应该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生态伦理的实践上,培育更多的具有良好生态伦理行为的道德主体,使生态道德成为广大民众的内在素养,在社会实践中体现生态伦理建设的成效。人类只有自觉用生态伦理规范自身的行为,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结果导向教育为理论依据,以我国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为基础,为了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分析了机制中每个组成因素,本文重点剖析了机制中的评价依据,从东北电力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来看,验证了提出的评价依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关键词:CEEAA(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基层医疗和基层卫生院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基层卫生院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人们渐渐重视起来基层医疗,基层医疗急诊内科治疗昏迷患者的方法及效果等方面,也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提高。从实际上来说,要有效分析所收治患者的昏迷原因,进一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才可以更好地挽救患者。本文就基层卫生院急诊内科治疗昏迷患者的方法及效果做简单的分
期刊
摘 要:根据多维博弈理论,探讨具有需求替代性的多种产品定价策略静态和动态多维博弈模型,然后求解其Nash多维均衡,最后比较多维博弈与单独博弈均衡结果。并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具体研究该产业发展中的博弈与定价问题。  关键词:多维博弈;定价策略;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  1.引言  在现实市场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企业通常会提供多种相关产品,它们在功能定位、定价以及营销策略上都存在着一定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内部员工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稍不注意便会挑起事端,制造影响,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设置障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稳定大局。今天我结合个人认识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国有企业改革广泛推广以来,因历史原因以及体制原因造成的矛盾日益凸显,员工的信访诉求渐渐增多。员工因为工资制度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
期刊
摘 要:出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考虑,现在集中供热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且获得了较快的技术发展。需要做好针对高温水供热管网应用过程中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温管道;供热管网;优异性  1 前言  现在人们对于工业蒸汽负荷用量的减少以及采暖负荷比例的增加,为高温水供热管网提供了更好的应用背景。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的优异性,以及具体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 相關背景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国的交通行业也越来越繁荣,地铁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决定着地铁的安全运营和人们的出行安全。为此,下文就地铁直流供电系统框架保护故障、框架泄漏保护的特征以及地铁直流供电系统框架的故障处置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希望对我国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铁直流供电系统;框架保护;应用;故障处置  
期刊
摘 要:水稻是我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也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当前我国的水稻产量正在不断地攀升,但是水稻的栽培技术却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水稻品质和种植效益的提升都非常不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索了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效益的具体途径。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重视效益;存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的简单知识交流,更多的开始注重法治教育隐性教育在生活中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想要开展好这一门课程,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系统,让法治这门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融会贯通。  关键词:法治教育;显性课程;局限性  引言  法治教育的存在方式极为广泛,它可以是一种强大的概念深存于人心,也可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被人们日常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交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地铁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便捷人们的出行。环控调度员作为保证地铁列车动力照明系统以及牵引系统正常稳定工作的关键,对于地铁的持续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环控调度员的管理和职责进行探究。  关键词:环评调度员;管理;职责  1、引言  一般情况下,将负责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调
期刊
数字资源保存的目的是保证未来用户可以检索、获取、浏览、理解各种数据和记录,它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大量投资的工程。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个文献机构开始了相关研究和试验工作,而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战略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在数字资源保存中,需要保存数字信息本身及相关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保存数字比特流,保存数字格式与处理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