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活动指的是生活自理、交往互动、自我保护、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与卫生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包括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散步、整理、日常劳动等环节。
【关键词】幼儿 学习 发展 生活活动 探索
一、生活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幼儿的一日活动分为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几大部分,其中生活活动的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一半以上。因此,寓幼儿学习与发展于生活环节中,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获得有益经验,建立规则意识,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生活中互动性与独立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幼儿在保育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也对其未来乃至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幼儿生活活动中学习与发展的因素分析
1、重教轻保。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生活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重视教育活动的的准备和开展,忽视生活活动的观察与思考;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创新。
2、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管理者制定了许多生活常规,依据这些常规,教师享有发起互动的主动权,缺乏对幼儿生活技能、习惯养成、品质培养的关注;教师与幼儿是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
3、互动策略单一。教师虽在理论上明确自己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尊重、接纳、鼓励幼儿,但在生活活动中缺乏具体有效的互动策略和方法,理念与实际教育行为脱节。
三、生活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环境创设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引导幼儿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提升环境的教育价值是重要的学习策略。我们把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常规要求、具体方法通过师幼共同创设的教育环境呈现出来,有利于启迪幼儿自觉学习与掌握生活规则,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2、协商调整策略:
师幼不仅要共同制定生活常规还应以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引发幼儿学会对问题的思考,及时调整与改进生活常规,发展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成为生活活动真正的主人。
3、领域渗透策略:
多领域的有机渗透和综合,有利于幼儿多元化能力的发展。围绕生活各环节的开展,我们有意识的将各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合。如:针对一些幼儿不爱喝水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健康领域的综合教育活动《宝宝爱喝水》。活动开头,教师先讲述一个孩子户外活动后突然晕倒的故事,引起幼儿震惊,接着引导幼儿讨论,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平时少喝水,活动中流了汗,活动后没有及时喝水补充,“脱水”晕倒。然后观看“人为什么要喝水?”的录像科教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平时喝水对人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幼儿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喝水?”“喝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个活动有效综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谈话、小组讨论、两两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用较简单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喝水重要性的认知、梳理正确喝水的要领;同时自然渗透有关社会领域的有关规则的学习要求,如喝水时要排队不要拥挤,要及时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最后将活动溶入艺术领域,动手制作表征符号记录和绘画图式,来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以此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4、方法多样策略:
教师在活动前运用的提示法、活动中运用的观察法、随机互动法、活动后运用交流互动等方法来有效引导和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饮水、进餐、入睡等环节中我们常在活动前用拟人、比喻或游戏的提示方法激发幼儿參与活动的兴趣。
5、区域整合策略:
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宽松自主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很多快乐轻松的情感体验。为了让中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吃饭,锻炼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我们班级在生活区创设了“娃娃家”,提供海绵块、塑料珠、纸条等不同材质制作的“食物”并鼓励幼儿当“爸爸”或“妈妈”,开展“我们去郊游”的游戏。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难易不同的“食物”夹给“娃娃”吃。在喂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幼儿拿筷子的姿势,练习时使用的娃娃的“口”由大换小,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需要,在愉快的游戏操作中幼儿掌握了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多层次的材料、真实的体验让幼儿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高动手能力,体验自主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6、家园配合策略:
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的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合作意识,我们在开学初组织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指南》、《纲要》的有关生活教育的理念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同时还在班级门口设置了图文并茂的“家园合作宣传栏”,分期系统地介绍《指南》《纲要》精神和有关家园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将近期班级开展的有关生活活动内容及有价值的幼儿生活点滴知识用图画或照片的形式告诉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培养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这些都进一步开阔了家长的视野,提高了家长对家园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家长越来越重视与幼儿园的互动和积极的配合。真正实现家园整合,同步教育。
生活活动是一个需要幼儿反复操作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利用多形式的教育方法和各领域内容的渗透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都有利于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学习与发展。寓幼儿学习与发展于生活活动,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3.3.
【关键词】幼儿 学习 发展 生活活动 探索
一、生活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幼儿的一日活动分为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几大部分,其中生活活动的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一半以上。因此,寓幼儿学习与发展于生活环节中,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获得有益经验,建立规则意识,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生活中互动性与独立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幼儿在保育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也对其未来乃至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幼儿生活活动中学习与发展的因素分析
1、重教轻保。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生活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重视教育活动的的准备和开展,忽视生活活动的观察与思考;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创新。
2、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管理者制定了许多生活常规,依据这些常规,教师享有发起互动的主动权,缺乏对幼儿生活技能、习惯养成、品质培养的关注;教师与幼儿是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
3、互动策略单一。教师虽在理论上明确自己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尊重、接纳、鼓励幼儿,但在生活活动中缺乏具体有效的互动策略和方法,理念与实际教育行为脱节。
三、生活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环境创设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引导幼儿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提升环境的教育价值是重要的学习策略。我们把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常规要求、具体方法通过师幼共同创设的教育环境呈现出来,有利于启迪幼儿自觉学习与掌握生活规则,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2、协商调整策略:
师幼不仅要共同制定生活常规还应以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引发幼儿学会对问题的思考,及时调整与改进生活常规,发展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成为生活活动真正的主人。
3、领域渗透策略:
多领域的有机渗透和综合,有利于幼儿多元化能力的发展。围绕生活各环节的开展,我们有意识的将各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合。如:针对一些幼儿不爱喝水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健康领域的综合教育活动《宝宝爱喝水》。活动开头,教师先讲述一个孩子户外活动后突然晕倒的故事,引起幼儿震惊,接着引导幼儿讨论,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平时少喝水,活动中流了汗,活动后没有及时喝水补充,“脱水”晕倒。然后观看“人为什么要喝水?”的录像科教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平时喝水对人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幼儿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喝水?”“喝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个活动有效综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谈话、小组讨论、两两交流等方式引导幼儿用较简单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喝水重要性的认知、梳理正确喝水的要领;同时自然渗透有关社会领域的有关规则的学习要求,如喝水时要排队不要拥挤,要及时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最后将活动溶入艺术领域,动手制作表征符号记录和绘画图式,来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以此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4、方法多样策略:
教师在活动前运用的提示法、活动中运用的观察法、随机互动法、活动后运用交流互动等方法来有效引导和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饮水、进餐、入睡等环节中我们常在活动前用拟人、比喻或游戏的提示方法激发幼儿參与活动的兴趣。
5、区域整合策略:
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宽松自主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很多快乐轻松的情感体验。为了让中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吃饭,锻炼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我们班级在生活区创设了“娃娃家”,提供海绵块、塑料珠、纸条等不同材质制作的“食物”并鼓励幼儿当“爸爸”或“妈妈”,开展“我们去郊游”的游戏。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难易不同的“食物”夹给“娃娃”吃。在喂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幼儿拿筷子的姿势,练习时使用的娃娃的“口”由大换小,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需要,在愉快的游戏操作中幼儿掌握了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多层次的材料、真实的体验让幼儿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高动手能力,体验自主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6、家园配合策略:
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的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合作意识,我们在开学初组织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指南》、《纲要》的有关生活教育的理念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同时还在班级门口设置了图文并茂的“家园合作宣传栏”,分期系统地介绍《指南》《纲要》精神和有关家园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将近期班级开展的有关生活活动内容及有价值的幼儿生活点滴知识用图画或照片的形式告诉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培养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这些都进一步开阔了家长的视野,提高了家长对家园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家长越来越重视与幼儿园的互动和积极的配合。真正实现家园整合,同步教育。
生活活动是一个需要幼儿反复操作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利用多形式的教育方法和各领域内容的渗透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都有利于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学习与发展。寓幼儿学习与发展于生活活动,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