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起源:品德是个奇妙的学科
品德学科,“奇”在它虽然很不起眼,却涉猎广泛,根据课标要求,品德学科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现象、时事政治、历史地理、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内容相联系,这是其他学科所不曾有的;“妙”在它不受分数的限制,更有利于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我开始了在品德学科中构建生本课堂的尝试。
二、目标: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痴迷于人成长的事业。我希望通过生本课堂,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社会化协同合作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在生本课堂中我更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希望借助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学习的完整性,包括完整的自我认识的过程、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合作的过程、情感发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以及创造创新的过程。
三、呈现:生本课堂的与众不同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有诸多不同。以往的课堂老师是主宰者,现在则变成了学生;以往的课堂是老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现在角色进行了互换,成了学生讲老师听;以往的课堂老師备的是教材,现在要求更高,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随时应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往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现在成了生生互动、生师互动……
四、实践:生本课堂的具体操作
1.建立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
每个小组通常是由4个学生组成,我会设定4个岗位:组长、记分员、记录员和发言人,学生们在本组内通过自荐的方式确定自己的岗位,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具体分工。开始的时候,在人员的分组上通常会遵循就近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各个小组的表现会有差距,主要的原因就出现在人员分组上,而小组合作评价记录表则会为老师提供依据,根据每个学生的得分即可反映出课堂表现,教师则可进行微调,以保证每个小组力量的均衡,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
2.分值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孩子就是孩子,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很幼稚的记分式评价却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评价记录表》,由每组的记分员负责保管和记录,评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个小组选择课题,完成授课任务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分6分、8分、10分三个标准;二是根据课堂发言情况得分,发言一次即可得1分,如发言精彩可适当提高得分分值,可由教师随机把控。每节课结束时由各个小组的计分员汇报本节课的小组得分情况,期末合计总分,获得前三名的小组给予两个奖励,一是下学期课题优先选择权,二是颁发最佳小组奖状和奖品。这就极大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发言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还可以毫无顾忌地质疑,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并能够成长的平台。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主动站起来表达意见,不需要举手,不需要等待老师的点名。可能会有人担心,这样上课谁想说谁就说,岂不是会课堂大乱,而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空间,反而让他们在获得最大自由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当别人在回答问题时,其他人会认真地倾听。虽然在发言的形式上是自由的,但在语言的表达上我会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前面回答过的内容后面的学生不许重复、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必须使用一些重要的语言,例如我的看法是、我认为、我来补充、我有不同的意见……语言的规范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简洁、流畅。
4.课件制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提炼整合
生本课堂放手让学生来,是不是老师就无事可做?当然不是,学生毕竟年龄比较小,教师不可能完全放手,把所有的工作都让学生去做,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前期的指导和课堂的把控上,而前期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上课,特别是思品课,为了让课堂更加多元,学生会通常使用课件呈现内容,而课件制作得好会锦上添花,如果不好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通常学生们制作的课件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条理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二是把网上下载的资料整篇不断往上贴;三是课件的视觉效果不好,字过小过密,底色太乱,图片清晰度差……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课本内容把握和信息资料整理方面的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我重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每组学生通常都会在上课前两三天带着课件与我交流,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借助每节课的点评时间,把课件中值得借鉴的优点和尚有不足的缺点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点评,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们不仅制作课件的能力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条理更加清晰。
五、反思:在生本课堂中我们的收获
学生们越来越自信,会倾听,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越来越有主见,不茫然跟从,敢于大胆质疑,敢于不断创新。课堂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已不再是出示资料、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么简单的内容,学生们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老师,是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老师。其实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单靠一句“把课堂交给学生”就可以,这种过于简单、旨在吸引眼球的口号,根本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如果借助生本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协作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当然,生本课堂的打造绝对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确实需要时间的磨练和实践的锻炼。
品德学科,“奇”在它虽然很不起眼,却涉猎广泛,根据课标要求,品德学科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现象、时事政治、历史地理、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内容相联系,这是其他学科所不曾有的;“妙”在它不受分数的限制,更有利于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我开始了在品德学科中构建生本课堂的尝试。
二、目标: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痴迷于人成长的事业。我希望通过生本课堂,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社会化协同合作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在生本课堂中我更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希望借助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学习的完整性,包括完整的自我认识的过程、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合作的过程、情感发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以及创造创新的过程。
三、呈现:生本课堂的与众不同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有诸多不同。以往的课堂老师是主宰者,现在则变成了学生;以往的课堂是老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现在角色进行了互换,成了学生讲老师听;以往的课堂老師备的是教材,现在要求更高,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随时应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往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现在成了生生互动、生师互动……
四、实践:生本课堂的具体操作
1.建立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
每个小组通常是由4个学生组成,我会设定4个岗位:组长、记分员、记录员和发言人,学生们在本组内通过自荐的方式确定自己的岗位,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具体分工。开始的时候,在人员的分组上通常会遵循就近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各个小组的表现会有差距,主要的原因就出现在人员分组上,而小组合作评价记录表则会为老师提供依据,根据每个学生的得分即可反映出课堂表现,教师则可进行微调,以保证每个小组力量的均衡,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
2.分值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孩子就是孩子,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很幼稚的记分式评价却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评价记录表》,由每组的记分员负责保管和记录,评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个小组选择课题,完成授课任务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分6分、8分、10分三个标准;二是根据课堂发言情况得分,发言一次即可得1分,如发言精彩可适当提高得分分值,可由教师随机把控。每节课结束时由各个小组的计分员汇报本节课的小组得分情况,期末合计总分,获得前三名的小组给予两个奖励,一是下学期课题优先选择权,二是颁发最佳小组奖状和奖品。这就极大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发言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还可以毫无顾忌地质疑,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并能够成长的平台。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主动站起来表达意见,不需要举手,不需要等待老师的点名。可能会有人担心,这样上课谁想说谁就说,岂不是会课堂大乱,而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空间,反而让他们在获得最大自由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当别人在回答问题时,其他人会认真地倾听。虽然在发言的形式上是自由的,但在语言的表达上我会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前面回答过的内容后面的学生不许重复、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必须使用一些重要的语言,例如我的看法是、我认为、我来补充、我有不同的意见……语言的规范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简洁、流畅。
4.课件制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提炼整合
生本课堂放手让学生来,是不是老师就无事可做?当然不是,学生毕竟年龄比较小,教师不可能完全放手,把所有的工作都让学生去做,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前期的指导和课堂的把控上,而前期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上课,特别是思品课,为了让课堂更加多元,学生会通常使用课件呈现内容,而课件制作得好会锦上添花,如果不好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通常学生们制作的课件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条理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二是把网上下载的资料整篇不断往上贴;三是课件的视觉效果不好,字过小过密,底色太乱,图片清晰度差……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课本内容把握和信息资料整理方面的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我重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每组学生通常都会在上课前两三天带着课件与我交流,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借助每节课的点评时间,把课件中值得借鉴的优点和尚有不足的缺点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点评,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们不仅制作课件的能力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条理更加清晰。
五、反思:在生本课堂中我们的收获
学生们越来越自信,会倾听,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越来越有主见,不茫然跟从,敢于大胆质疑,敢于不断创新。课堂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已不再是出示资料、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么简单的内容,学生们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老师,是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老师。其实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单靠一句“把课堂交给学生”就可以,这种过于简单、旨在吸引眼球的口号,根本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如果借助生本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协作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当然,生本课堂的打造绝对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确实需要时间的磨练和实践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