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老师,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领路人,一次日常的问好能体现师生平等,一次座位的安排隐藏着人文关怀,问责惩罚之前的情绪需要冷处理,细节里是观念的呈现,观念铸造细节的完美。
一、“问好”中的平等尊重
在校园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来说,高一的新生最有热情,高二高三的学生就没那么主动了,有的只和熟悉的老师打招呼,有的甚至根本不和老师打招呼。我曾想过这种现象的原因,高一的学生初来报到,比较听话,高二高三的学生渐渐成了学校里的“老油条”,也就不那么听话了。但是后来我发现,问题不在學生而在老师,一些老师习惯性的漠然回应甚至是不回应,寒了学生的心,把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情感的付出需要回应,尊重是双向的。由此,我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礼貌问候的态度,我虽然一直有回应,但很多时候也只是点点头、笑一笑,想想还是不够的。对于学生给予的尊重,我们应该回之以尊重;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热情,我们应该回之以热情,这不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还能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平等的观念。
二、“座位”里的温暖人情
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一个班级的人数是奇数时,谁来坐那个单座?
我的班主任经验不算多,在我第二年当班主任时,我接手的班有47人,28个男生,19个女生。还没和学生见面,拿着名单排座位,我就发愁了:谁来坐那个单座?我在想,学生刚刚离开自己熟悉的班级,分到一个新的集体里,和新班级的同学、老师都不熟悉,最需要的就是同桌。而我作为新班主任,可以说还不熟悉任何一个同学,贸然给谁安排单座都不妥,况且单的又是个女生,如果是我,我也肯定不愿意在新班级里这样被“孤立”。苦思冥想之后,我有了主意:干脆在班里安排两列单座,这就避免了整个教室只有一个单座的尴尬。就这样,我总算把新班级的座位表排出来了。学生报到那天,我提前把新座位表贴在门口,学生们很兴奋的样子,议论纷纷:“我们的座位表好特别啊!”“哇,居然有两列单座!”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份座位表感到很新鲜,有些觉得有趣,高兴地坐下了,有些可能觉得奇怪,也不安地坐下了。人到齐了,我和学生相互简单认识之后,有学生忍不住问了:“老师,为什么我们班有两列单座啊?”我表现得很坦然,笑着说:“因为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啊,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安全感强一点的双座,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的单座,参差多态,不是挺好的嘛!”他们都笑了,鼓起掌来。
事实证明,学生都喜欢这种多元的风格,每次到换座位的时候,都会有学生问可不可以换成单座或双座,我认为这时候是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的:自己找好同学换,只要双方都同意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班级纪律和自己的状态。渐渐地,学生习惯了这种换座位文化,两年里没有在座位上产生过什么大矛盾。作为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也许可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一个细微的观念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几年,甚至一生。
三、“情绪”背后的冷静处理
班主任要管的事情特别多,比如班里的卫生有没有搞好、宿舍有没有扣分、纪律好不好等。我们很可能只看到评分表上的扣分,或者一听到投诉,就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冲到学生面前好好质问一番。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情绪发泄出去,结果说出不该说的话,让“语言暴力这把双刃刀,割去教育中的人性之美”。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问题的背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原因。
比如,学生为什么老是没按规定在下午放学时倒掉垃圾?因为他们想等垃圾满一点再去倒,避免堆积太多垃圾在垃圾桶里过夜。事实上,他们确实总是在晚修时去倒垃圾。所以,不是他们不想做、做不好,而是他们有别的切实考虑,如果只盯着被扣掉的分数看,不分青红皂白就质问、处罚他们,那就会伤了学生的心。于是这次我没有生气,反而趁机表扬他们做事考虑周全,但我也告诉他们年级规定的考虑在哪里,最后我们做了约定,以后如果下午放学时有一半或者以上的垃圾就要去倒,否则就可以留到晚修再去倒。后来因下午放学没倒垃圾被扣分这种情况真的有了好转,也许他们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也就更愿意考虑年级管理的难处了。
当我们有愤怒的情绪想发泄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先去了解、调查事件背后的缘由,这种意识里其实潜藏着“人性”,代表我们愿意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和、理智、客观地去处理问题,学生感受到公正、尊重,自然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观念。
一、“问好”中的平等尊重
在校园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来说,高一的新生最有热情,高二高三的学生就没那么主动了,有的只和熟悉的老师打招呼,有的甚至根本不和老师打招呼。我曾想过这种现象的原因,高一的学生初来报到,比较听话,高二高三的学生渐渐成了学校里的“老油条”,也就不那么听话了。但是后来我发现,问题不在學生而在老师,一些老师习惯性的漠然回应甚至是不回应,寒了学生的心,把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情感的付出需要回应,尊重是双向的。由此,我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礼貌问候的态度,我虽然一直有回应,但很多时候也只是点点头、笑一笑,想想还是不够的。对于学生给予的尊重,我们应该回之以尊重;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热情,我们应该回之以热情,这不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还能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平等的观念。
二、“座位”里的温暖人情
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一个班级的人数是奇数时,谁来坐那个单座?
我的班主任经验不算多,在我第二年当班主任时,我接手的班有47人,28个男生,19个女生。还没和学生见面,拿着名单排座位,我就发愁了:谁来坐那个单座?我在想,学生刚刚离开自己熟悉的班级,分到一个新的集体里,和新班级的同学、老师都不熟悉,最需要的就是同桌。而我作为新班主任,可以说还不熟悉任何一个同学,贸然给谁安排单座都不妥,况且单的又是个女生,如果是我,我也肯定不愿意在新班级里这样被“孤立”。苦思冥想之后,我有了主意:干脆在班里安排两列单座,这就避免了整个教室只有一个单座的尴尬。就这样,我总算把新班级的座位表排出来了。学生报到那天,我提前把新座位表贴在门口,学生们很兴奋的样子,议论纷纷:“我们的座位表好特别啊!”“哇,居然有两列单座!”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份座位表感到很新鲜,有些觉得有趣,高兴地坐下了,有些可能觉得奇怪,也不安地坐下了。人到齐了,我和学生相互简单认识之后,有学生忍不住问了:“老师,为什么我们班有两列单座啊?”我表现得很坦然,笑着说:“因为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啊,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安全感强一点的双座,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的单座,参差多态,不是挺好的嘛!”他们都笑了,鼓起掌来。
事实证明,学生都喜欢这种多元的风格,每次到换座位的时候,都会有学生问可不可以换成单座或双座,我认为这时候是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的:自己找好同学换,只要双方都同意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班级纪律和自己的状态。渐渐地,学生习惯了这种换座位文化,两年里没有在座位上产生过什么大矛盾。作为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也许可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一个细微的观念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几年,甚至一生。
三、“情绪”背后的冷静处理
班主任要管的事情特别多,比如班里的卫生有没有搞好、宿舍有没有扣分、纪律好不好等。我们很可能只看到评分表上的扣分,或者一听到投诉,就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冲到学生面前好好质问一番。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情绪发泄出去,结果说出不该说的话,让“语言暴力这把双刃刀,割去教育中的人性之美”。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问题的背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原因。
比如,学生为什么老是没按规定在下午放学时倒掉垃圾?因为他们想等垃圾满一点再去倒,避免堆积太多垃圾在垃圾桶里过夜。事实上,他们确实总是在晚修时去倒垃圾。所以,不是他们不想做、做不好,而是他们有别的切实考虑,如果只盯着被扣掉的分数看,不分青红皂白就质问、处罚他们,那就会伤了学生的心。于是这次我没有生气,反而趁机表扬他们做事考虑周全,但我也告诉他们年级规定的考虑在哪里,最后我们做了约定,以后如果下午放学时有一半或者以上的垃圾就要去倒,否则就可以留到晚修再去倒。后来因下午放学没倒垃圾被扣分这种情况真的有了好转,也许他们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也就更愿意考虑年级管理的难处了。
当我们有愤怒的情绪想发泄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先去了解、调查事件背后的缘由,这种意识里其实潜藏着“人性”,代表我们愿意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和、理智、客观地去处理问题,学生感受到公正、尊重,自然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