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此时接触文言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文言文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學习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总结出适合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想要教好小学文言文,就要准确定位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体裁的特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阅读文言文后,再依靠文言文的白话文注解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普及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有全面的认识。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多背诵、多记忆、多积累、多理解,学习方式与其他内容类似,如预习、朗诵、理解等。下文就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预习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存在较大难度。预习是教学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恐惧和厌倦的情绪,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以下问题。
1.熟悉课文内容。课前预习是必备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探。通过对文言文进行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人物、时间、内容,甚至还能悟出道理,使学生在学习前对文章有大致了解,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2.读懂插图。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它能将语言文字通过图画生动地展现出来,图画可以展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展现事物的内在含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朗读课文与注解。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初步了解,再结合图画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学生朗读课文和注解,能够加深印象。除了将课文的大致内容读通、了解外,学生还应根据注释理解原文。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一定的差别,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学弈》中的“之”“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如“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第一个“之”是指它,大雁;第二个“之”是指他,指前一个人。虽都是代词,但一个指动物,一个指人。但是,有的字词有共通之处,如后两个“之”意思就一样了。因此学生付出心思学习后,读懂文言文并不难。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朗读句子的语气和句子停顿,最好能给出标准的范读,通过赋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印象,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教师提供思考和体会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从课文内容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兴趣是学习文言文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积极性、提高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是折磨。文言文属于较为枯燥的内容,若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方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就无法将学习文言文作为一种享受,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故事的方式创设与课文内容大体一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急于讲述课文内容,而是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回归课本,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优美的经典名句,并且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海洋之中遨游。
三、诵读强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诵读即朗读、背诵,具体过程是首先自己朗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对全文自读,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文章中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等,学生要认字才能读对、读顺,这不仅是诵读的基础阶段,也是基本要求;其次,学生要能够听读,通过录音机播放范读磁带,在不参考书本的情况下精听课文,在脑海中形成情景,唤醒记忆;再次,教师要通过抽读的方式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学生要进行悟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要理解透彻,做好朗读的停顿;最后就是背诵课文了,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四、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而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提出预习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读懂插图,还要积极朗读课文与注解;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认识到强化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余让琼.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6(29):256-257.
[2]何金林.小学文言文教学浅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3(27):49-50.
[3]钱国伟.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2):13-15.
[4]陈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2005(6):35-36.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想要教好小学文言文,就要准确定位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体裁的特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阅读文言文后,再依靠文言文的白话文注解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普及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有全面的认识。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多背诵、多记忆、多积累、多理解,学习方式与其他内容类似,如预习、朗诵、理解等。下文就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预习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存在较大难度。预习是教学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恐惧和厌倦的情绪,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以下问题。
1.熟悉课文内容。课前预习是必备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探。通过对文言文进行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人物、时间、内容,甚至还能悟出道理,使学生在学习前对文章有大致了解,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2.读懂插图。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它能将语言文字通过图画生动地展现出来,图画可以展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展现事物的内在含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朗读课文与注解。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初步了解,再结合图画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学生朗读课文和注解,能够加深印象。除了将课文的大致内容读通、了解外,学生还应根据注释理解原文。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一定的差别,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学弈》中的“之”“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如“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第一个“之”是指它,大雁;第二个“之”是指他,指前一个人。虽都是代词,但一个指动物,一个指人。但是,有的字词有共通之处,如后两个“之”意思就一样了。因此学生付出心思学习后,读懂文言文并不难。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朗读句子的语气和句子停顿,最好能给出标准的范读,通过赋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印象,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教师提供思考和体会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从课文内容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兴趣是学习文言文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积极性、提高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是折磨。文言文属于较为枯燥的内容,若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方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就无法将学习文言文作为一种享受,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故事的方式创设与课文内容大体一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急于讲述课文内容,而是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回归课本,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优美的经典名句,并且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海洋之中遨游。
三、诵读强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诵读即朗读、背诵,具体过程是首先自己朗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对全文自读,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文章中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等,学生要认字才能读对、读顺,这不仅是诵读的基础阶段,也是基本要求;其次,学生要能够听读,通过录音机播放范读磁带,在不参考书本的情况下精听课文,在脑海中形成情景,唤醒记忆;再次,教师要通过抽读的方式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学生要进行悟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要理解透彻,做好朗读的停顿;最后就是背诵课文了,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四、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而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提出预习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读懂插图,还要积极朗读课文与注解;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认识到强化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余让琼.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6(29):256-257.
[2]何金林.小学文言文教学浅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3(27):49-50.
[3]钱国伟.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2):13-15.
[4]陈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2005(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