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与计算机的联系日益紧密。钱学森先生认为,未来的教育将是人脑、电脑和网络的结合体,而信息技术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教学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将围绕三点展开阐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导入新课,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提前备课,准备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课件等,給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在青年时代的革命抱负和情怀,让他们了解景与情、情与志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的传奇人生。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资源,将其下载到U盘中,上课的时候将U盘插入相应的端口播放。视频中概括了毛主席的革命壮举和文学成就,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再现了革命时期的斗争生活。每一名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在投影仪上,看完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之后,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样的导入非常简单,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几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设计精彩的课件,加入相关的链接,随时为学生提供资料。
我们可以将课前制作好的PPT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首先,让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然后提问:“词的上阙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说,上阙主要写了美丽的秋景。他们回答得比较简单,此时,教师可以展示PPT,给出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PPT页面的字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加上特殊的音效,瞬间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根据“寒秋”“橘子洲”“万山”“层林”等词语详细描述了上阙的内容:寒秋时节,词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流去……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很到位。这时,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下阙。在讲授完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下阙的第一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都无法给出答案。教师可以继续展示PPT。PPT将“携来百侣曾游”一句中的“曾”字放大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找到了答案: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阙的秋景,为下文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作铺垫。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利用信息技术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课本外的知识。但是鉴于高中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布置课后作业,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微信“雨课堂”公众号、中国大学“慕课堂” 等平台上布置作业,只需提前告诉学生如何参与即可。教师可以在后台监督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完成时间、作答情况等。可以布置一些基础题,如“下阙中的哪一个字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的学生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写出了正确答案“忆”字,但是部分学生却没有答对,我们就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寻找对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请你列举你学过的与秋景有关的诗词名句”。有的学生写下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有的学生写下了“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有的学生写下了“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平时就有阅读古诗词的好习惯。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与他们交流互动,不能只照着PPT上的内容来念。我们要始终秉持教学的初心,给学生带来更加愉快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导入新课,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提前备课,准备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课件等,給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在青年时代的革命抱负和情怀,让他们了解景与情、情与志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的传奇人生。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资源,将其下载到U盘中,上课的时候将U盘插入相应的端口播放。视频中概括了毛主席的革命壮举和文学成就,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再现了革命时期的斗争生活。每一名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在投影仪上,看完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之后,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样的导入非常简单,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几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设计精彩的课件,加入相关的链接,随时为学生提供资料。
我们可以将课前制作好的PPT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首先,让学生朗读《沁园春·长沙》。然后提问:“词的上阙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说,上阙主要写了美丽的秋景。他们回答得比较简单,此时,教师可以展示PPT,给出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PPT页面的字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加上特殊的音效,瞬间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根据“寒秋”“橘子洲”“万山”“层林”等词语详细描述了上阙的内容:寒秋时节,词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流去……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很到位。这时,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下阙。在讲授完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下阙的第一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都无法给出答案。教师可以继续展示PPT。PPT将“携来百侣曾游”一句中的“曾”字放大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找到了答案: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阙的秋景,为下文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作铺垫。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利用信息技术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课本外的知识。但是鉴于高中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布置课后作业,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教师可以在微信“雨课堂”公众号、中国大学“慕课堂” 等平台上布置作业,只需提前告诉学生如何参与即可。教师可以在后台监督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完成时间、作答情况等。可以布置一些基础题,如“下阙中的哪一个字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的学生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写出了正确答案“忆”字,但是部分学生却没有答对,我们就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寻找对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请你列举你学过的与秋景有关的诗词名句”。有的学生写下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有的学生写下了“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有的学生写下了“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平时就有阅读古诗词的好习惯。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与他们交流互动,不能只照着PPT上的内容来念。我们要始终秉持教学的初心,给学生带来更加愉快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