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梦钟声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声集团再攀登,
  要扩经营美国行,
  整装待发齐欢唱,
  冲出国门唱大风!
  您看,真是可喜可贺啊!可谁也没想到,大老板何钟生,大年夜做决定,放弃出国,卖掉公司,回乡扶贫,大老板不当,非要竞选小村官。
  “什么”妻子一听,当时就炸了!“好哇!既然这样,友谊的小船该翻了,爱情的巨轮该沉了,你这单身狗的独木舟也该回你的小山沟沟屹立不倒去了!”“你——”女儿蓉蓉梦中惊醒:“爸,妈——,大过年的,你们闹花灯呢?”“啊,好乖,你爸他……他,让傻子——给,摸——了!”“啊!哪个星球的花花傻子?”“花花星球的花花傻子,又梦见他那口花花钟了!”“啊!花花钟?爸,什么花花钟啊?” “好——孩——子——啊——!
  咱的老家,在大山里大河东,
  村头上有古松,
  古松下有古钟,
  这古钟就是集结号,
  这古钟就是聚将钟,
  没有大事钟不响,
  每逢大事准长鸣。
  那一年,那口古钟又敲响,
  乡亲们纷纷赶奔大古钟。
  但只见,老支书就在钟下站,
  在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婴。
  他说:‘这孩子,是我捡来的河落(lào)。大河发大水,退水后,在河滩上粪篓里,嗯,怎么发现有个活物哇?仔细一看:啊!孩子!他浑身上下流脓水,眼看就蹬腿。找他的爹娘白費嘴。没娘的孩子累死鬼!大伙说,咱们是把他留下呢还是把他给扔喽哇?’‘什、什么,扔喽?’乡亲们一听,当时就炸锅了:‘哎,我说支书哇,这可是人命啊!没爹没娘,大伙当;没奶,咱们孩子让;没钱,抠鸡屁股,鸡屁股里有银行!’‘对,抠鸡屁股!鸡屁股里有孩子!都抠去!使劲抠哇!人心齐,泰山移,鸡屁股里抠个孩子把握地没问题,噗噗噗!(往拳心里吐唾液)你瞧好吧!’就这样,这孩子吃了百家奶,老支书抱着他四处求医,他饱经磨难、历尽艰险、度尽劫波,闯过了鬼门关,他终于起死又回生!”“啊,这孩子的命,可真大呀!那后来呢?”“后来呀,乡亲们送他上学了,老师给他起名,这乳名啊,就叫小河落。这学名就叫何——钟——生——!”“啊!他?”“就是爸爸——我呀!”“你!你早咋没说呀?” “你上学,我上班,一直也没机会呀!忘不了,乡亲们节衣缩食,一直把我供到高中。更忘不了,那一年的夏天,我和老支书的儿子水生哥蹚河上学。突然,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我二人被困河中,眼睁睁就要命丧洪峰。那口古钟又响了,乡亲们纷纷赶奔河东,老支书一马当先,跳下大水,劈波斩浪扑到急流当中,一把把我托起,推上河东。回身再救水生,不料,一个旋涡卷走水生,冒一冒,冲一冲,眨眼之间影无踪。‘水——生——哥——!’‘儿——子——!’
  乡亲们捞起水生叫不应,
  我双膝跪地撕肝裂肺放悲声:
  ‘支书哇,您舍子救了我的命,
  恩重如山天地惊,
  今生难报您的情。
  从今后,我就是您的亲生子,
  您生老病死我担承:
  现如今,我尽孝;
  您老了,我照应;
  您病了,我侍奉;
  百年后,我顶丧架灵送到坟茔,我就是您养老送终孝顺的亲生儿!’
  那口古钟又响了,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钟河湾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为我凑足了学费,给我换上只有过年才穿得上的新衣衫,送我离开钟河湾。我一步三回首,两步泪双流,终于走出大山口,猛回头,古钟下的乡亲们还在向我招手——这镜头成了永远的风景,永驻我心头。就这样,我进京上了大学。后来,我留在北京发展,终于成了钟声集团的大老板。可家乡至今还没脱贫,乡亲们纷纷搬离家园,十家九搬,一家没搬,有个脑血栓。连耗子都不愿留,兔子都不愿站,含着眼泪说再见!钟河湾眼看成了无人湾!明天,大年初一,那口古钟又将敲响,乡亲们要选村官,他们盼我回家竞选。那是给了我两次生命,成就了我今天的故乡啊!我没少为它捐款,但成效不见!输血不如造血,我此时不回何时还!(对观众)大家说,对吗?请用掌声告诉咱!(观众回应)好!听您的!”
  就这样,团圆年,何钟生别妻离子离北京,归心似箭故乡行!
  三载春秋弹指去,
  钟河湾早已成了致富星。
  又是一年大年夜,
  何钟生进京受奖转回程。
  老支书举杯为他来庆贺,
  手端着酒杯又伤情:
  “好孩子,你舍小家来为大家,
  乡亲们怎能不把你心疼?”
  话音未落,猛听得古钟又响起,
  爷儿两个随乡亲赶奔大古钟。
  但只见,母女二人钟下站,
  女儿蓉蓉喊高声:
  (白)“爸——爸——!
  妈妈回家来创业,
  不知您欢迎不欢迎?”
  乡亲们闻听齐声喊:
  (白)“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啊……”“哗——”
  一霎时,欢庆的人海又沸腾……看来日,夫妻携手花更艳,
  喜迎那、全面小康满园红。
  创作构想:
  为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辽宁省文联、辽宁省曲协于2016年10月主办了“向党汇报”辽宁省优秀曲艺节目调演。调演通知:作品要求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代精神。我突然想起自2014年便开始构思的那篇作品。
  我家房后山上有一养鸡专业户,户主乳名叫河落。听乡亲们说,他是一老汉从河滩上捡来的。那是生产队大锅饭时期,家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花钱靠抠鸡屁股。老汉是一老光棍,家里穷得连耗子都不待,这孩子咋养?生产队长知道了,开会决定集体养活这孩子。现在他成了养鸡专业户,有了孙子当了爷爷。他懂得报恩,每年过年,他挨家挨户送鸡蛋,一家不落。他的故事在我的心里装了好几年,一直想把它写出来,但一直未能成篇。
  有一年回故乡山东演出,听老乡讲了老支书的故事:他的儿子和一孤儿放学回家被困河中,他去营救,一把把那孤儿托起,推上岸来,回身再救儿子,儿子却被大水冲走了……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先救自己的儿子?他说:“儿子是我自己的儿子,孤儿是全村人的儿子,是全村父老养大的。如果孤儿有闪失,全村人这些年就白操心费力了!我怎么向父老乡亲们交代呀!”
  这两个故事中的人物是那么亲切,那么朴实。在他们身上有好多相同之处,舍己救人,亏己待人,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我再次有了创作冲动:河落与孤儿,生产队长与老支书,他们纷纷向我走来,与我对话……我几次动笔,却又几次搁笔。我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一次,我采访一位企业家,他放弃了出国扩大企业的良机,回家乡带领乡亲致富,使家乡由穷山沟变成了金银川……我的眼前一亮,我要写的作品可以成篇了。回家后,我马上写下了创作构想,并写出了作品片断。这就是《常梦钟声》。当然,数易其稿,不断修改,直至调演演出前。它的初稿是大年三十下午,我在河边说唱出来的,唱了个泪流满面……它首先感动我自己了。为了检验演出效果,我利用送戏下乡的机会,拿它压场,(没弦,只好改说快板书、唱竹板书)受到热烈欢迎,乡亲们说“这个节目好!常梦钟声,才能不忘初心!”“我们那,也有这事……”
  后来,它在辽宁省第二届曲艺骨干研修班上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与叫好。再后来,它获得“向党汇报”辽宁省第四届优秀曲艺节目调演节目金奖,受到评委、同行、现场观众的高度赞誉。
其他文献
当前,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格局的开放多元、全球信息的高速传播、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泛娱乐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潮的影响下,文化市场近来泛起一股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的、一味迎合观众低级审美趣味的现象。曲艺和电视电影等众多艺术门类都未能幸免。在曲艺小剧场、喜剧类综艺节目乃至个别展演展示评奖比赛中,以堆砌包袱、插科打诨、肆意恶搞、卖萌耍贱等刻意刺激观众廉价笑点的曲艺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期刊
“看苏州”“文化名人谈”“黄蕾直播秀”—— 互联网+时代的一众新宠,生机勃勃地把《苏州电视书场》的评弹传播繁衍放大,促生苏州评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景象。  手机+网络—— 21世纪人文传媒体量巨大最为近身贴心的不二法宝,现身在《苏州电视书场》旗下。大屏带小屏,线上连线下,亲和地归拢在一起且又向那传统化的电视传媒迅猛推陈。  如果说,24年前《苏州电视书场》开启了顺应发展大势的可视化评弹
期刊
筹备许久的《走进春天——曲艺名家李文秀鼓曲、评书演唱选集》终于在2016年9月出版面世了。这本书收录的都是三十年前的作品,由于时代的发展,书中的某些内容不可避免地与今天的形势不相符了,但是,今天重讀这些创作、发表、演出于当年的作品仍然能说明一些问题和道理。比如,当时的曲艺节目大部分是在剧场录音、在体育馆演出的,在体育馆那么开阔的场所演出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当时的曲艺和曲艺演员何以拢住观众
期刊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各国重视,中国正致力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放眼国际大局、对照历史坐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可发现,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相比照而言,世界文化视域的全面拓展
期刊
成都哈哈曲艺社成立于 2009年10月,7年多来,在成都演出相声1000余场次,形成了深受四川老百姓喜爱的曲艺品牌,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牙尖”相声。"牙尖"相声已成为成都的另一张名片。  那么什么是“牙尖”呢?  “牙尖”,四川方言,属于形容词,是说三道四、伶牙俐齿和尖酸的意思。有时候也尤指一个人特别能说,总喜欢洗刷别人。“牙尖”,很难在普通话中找到一个最贴切的解释,跟北京话中的“贫”有很大交集,
期刊
“出人、出书、走正路”,是所有中国曲艺工作者的座右铭。这七个字出自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1981年4月5日,陈云在沪同上海人民评弹团团长吴宗锡的谈话中提出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七字方针。后来陈云同志专门为中国曲艺工作者题了词。  题词复印之后,中国曲协的主席团成员人手一份,大家都如获至宝。  陈云同志爱曲艺、懂评弹,他出生于江南水乡,一生与评弹结下了不解之缘。陈云10岁前就开始在家附
期刊
艺术源于生活,是艺术工作者的共识。演员与观众的鱼水关系,是演员们的切身体会。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相声演员,如何回报社会,如何体现相声演员的社会价值,一直是天津相声俱乐部所重视的问题。  回返內省,质朴归真,服务社会的根本是以自身主业为发力点,想人民之所想,供人民之所需。尽管以谦祥益文苑为阵地的天津相声俱乐部是一个民营相声团队,但用相声为群众送去欢笑却是团队的初心。几年来,俱乐部遵循《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
期刊
《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共72个字,言简意赅,涵盖了曲艺与祖国和人民,曲艺与时代和生活,曲艺艺术本体,曲艺的学习、继承和创新,曲艺与舞台和观众,曲艺的师承和门派关系,曲艺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曲艺艺术理论和批评,曲艺工作者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修养等内容。这是曲艺界最基本的行业规范,也是曲艺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想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谈谈学习和践行《守则》的几点体会。  
期刊
初识袁小良老师,是在读研期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幕式上。传统戏曲的雅致和安静,在一字一句间渗透到每个人的心底,这是戏曲本来的样子,也是大家心目中传统曲艺的样子。然而待到袁老师上台,一刹那间,场上呈现出了别样天地,琵琶三弦、摇滚热舞、帅哥美人,真正花团锦簇,满场生辉。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直呼“男神”,而于当年第一次看这样演出的我而言,完全是颠覆性的震撼,耳边是吴侬软语的妙不可言,脑子里不停蹦出的字
期刊
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中心国,我国古代文化大量输出至东亚诸国,成为其建构自身文化的重要来源,音乐也不例外。时至今日,许多日本传统音乐都可在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觅得踪迹,如雅乐、筝曲等。在这众多的同源音乐事象中,有一种乐器的足迹贯穿中国、日本冲绳和日本本土三地,在每地都展现出不同的风姿,那就是三弦。我国的三弦传至冲绳名曰三线,再至日本本土变身三味线,在三地皆传承至今。它们同宗同源,但样貌不一,特点各异,其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