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學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是分单元进行学习的。同时每一个单元都有其内在主题,将单元中的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习理解数学知识。本文以单元主题为出发点,聚焦单元内各个模块内容,并深入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块教学;整体建构;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还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在这一个目标的实现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小学各单元中学习内容也围绕单元主题所展开,促使了小学数学模块教学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模块教学的方式还有待改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是依据数学教材内容实施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从知识点的提炼向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方向转变,旨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期间,能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数学某一单元各个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对单元的主题或主要内容有整体性的掌握,从而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能够良好运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突显
在各个数学单元中有许多小节,各个小节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这一整体性内容所展开的。每个小节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只是对现有的内容进行再讲解,缺乏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致使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较为浅显。另外,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每次授课采用“老套路”教学的情况居多,在教学内容本就不够突显的情况下,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缺乏对数学内容整体性掌握
当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程总结、单元知识总结等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程结束时,会忽略课堂总结或者用简单的几句话对课堂内容进行复述当作课堂总结,有的教师甚至是在单元内容结束时,不进行单元回顾整理,直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学习的负担,小学生正处于智力、思维发展的阶段,若缺乏对课程内容、单元内容的总结,直接进行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没有中间过程的过渡,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正因为缺乏有效的整体性内容总结,造成了当下许多小学生学习难、不会做等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加入课堂总结,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利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整体性构建与分模块内容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实施教学措施的过程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模块教学,突显教学内容
运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在不同模块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模块教学方法,从而突显模块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利于学生掌握。在运用模块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单元主题内容深入解读,了解单元下的各部分内容学习与单元主题内容掌握的主要关系,在每个模块中,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可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活性。
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首先明确单元主题内容是“20以内的加法”,其次是深入挖掘,了解各个部分内容,制定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第一个内容是9的加法(9加几),运用凑十法进行讲解,如9+7是把9所加的7拆分成1+6,变为9+1+6=16;第二个内容是8、7、6加几,此时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凑十法为主导,但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9加几时的区别,运用多加多减、交换数字位置等方法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突显第二模块的内容与方法,以此类推,其他内容亦是如此。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模块教学时,虽然注重各个模块的教学方法,但也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在整个单元模块内容学习完之后,要进行单元内容整合,对所学习的各个模块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掌握,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内容复习回顾,建构整体思维
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以单元为例可以看做是总分总的关系,在对新的单元进行学习时,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提炼与深入挖掘;再之则是对模块内容进行有效教学;最后是对整体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促进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故,采取内容回顾的方式,进行整体建构,为学生综合概括主要内容,建立知识框架,探究数学规律,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衍生。
整体建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对单元整体知识是形成了“首尾照应”的关系,首是对单元知识的提炼与挖掘,尾是对单元整体知识的回顾与温习。具体的教学措施如下:第一,温故而知新。在进行整体知识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单元的整体知识回顾一遍,对记忆不清楚的采用针对性复习的方式加深印象,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第二,知识归纳。在回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笔记,对单元知识自行归纳,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再让学生把自己所归纳的与教师所提供的框架相印证,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第三,有效评价。教师对单元测评、学生笔记等方面综合进行评价,了解学生近期学习动态,做出合理的整体性评价,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提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模块教学,进行整体建构,能够把整体和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模块中运用不同的模块数学方法予以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好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建构,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回顾,做出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岩.基于学讲背景下“任务模块教学”的研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24).
[2]康永邦.构建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块的基本思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块教学;整体建构;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还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在这一个目标的实现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小学各单元中学习内容也围绕单元主题所展开,促使了小学数学模块教学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模块教学的方式还有待改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是依据数学教材内容实施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从知识点的提炼向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方向转变,旨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期间,能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数学某一单元各个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对单元的主题或主要内容有整体性的掌握,从而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能够良好运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突显
在各个数学单元中有许多小节,各个小节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这一整体性内容所展开的。每个小节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只是对现有的内容进行再讲解,缺乏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致使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较为浅显。另外,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每次授课采用“老套路”教学的情况居多,在教学内容本就不够突显的情况下,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缺乏对数学内容整体性掌握
当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程总结、单元知识总结等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程结束时,会忽略课堂总结或者用简单的几句话对课堂内容进行复述当作课堂总结,有的教师甚至是在单元内容结束时,不进行单元回顾整理,直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学习的负担,小学生正处于智力、思维发展的阶段,若缺乏对课程内容、单元内容的总结,直接进行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没有中间过程的过渡,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正因为缺乏有效的整体性内容总结,造成了当下许多小学生学习难、不会做等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加入课堂总结,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利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整体性构建与分模块内容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实施教学措施的过程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模块教学,突显教学内容
运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在不同模块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模块教学方法,从而突显模块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利于学生掌握。在运用模块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单元主题内容深入解读,了解单元下的各部分内容学习与单元主题内容掌握的主要关系,在每个模块中,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可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活性。
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首先明确单元主题内容是“20以内的加法”,其次是深入挖掘,了解各个部分内容,制定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第一个内容是9的加法(9加几),运用凑十法进行讲解,如9+7是把9所加的7拆分成1+6,变为9+1+6=16;第二个内容是8、7、6加几,此时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凑十法为主导,但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9加几时的区别,运用多加多减、交换数字位置等方法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突显第二模块的内容与方法,以此类推,其他内容亦是如此。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模块教学时,虽然注重各个模块的教学方法,但也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在整个单元模块内容学习完之后,要进行单元内容整合,对所学习的各个模块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掌握,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内容复习回顾,建构整体思维
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以单元为例可以看做是总分总的关系,在对新的单元进行学习时,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提炼与深入挖掘;再之则是对模块内容进行有效教学;最后是对整体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促进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故,采取内容回顾的方式,进行整体建构,为学生综合概括主要内容,建立知识框架,探究数学规律,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衍生。
整体建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对单元整体知识是形成了“首尾照应”的关系,首是对单元知识的提炼与挖掘,尾是对单元整体知识的回顾与温习。具体的教学措施如下:第一,温故而知新。在进行整体知识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单元的整体知识回顾一遍,对记忆不清楚的采用针对性复习的方式加深印象,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第二,知识归纳。在回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笔记,对单元知识自行归纳,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再让学生把自己所归纳的与教师所提供的框架相印证,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第三,有效评价。教师对单元测评、学生笔记等方面综合进行评价,了解学生近期学习动态,做出合理的整体性评价,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提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模块教学,进行整体建构,能够把整体和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模块中运用不同的模块数学方法予以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好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建构,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回顾,做出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岩.基于学讲背景下“任务模块教学”的研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24).
[2]康永邦.构建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块的基本思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