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对部分普通高校学生和郑州市群众健身状况的有关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目前在校大学生和群众双方健身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并以此为基点,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挖掘现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潜力,培养全民健身骨干力量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体育教学;全民健身;骨干力量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8—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和驾御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远期体育教学效果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而迫切的凸现出来。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想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人们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作为社会发展必然产物,也将由人们强身需要逐步转变为生活的必需,从而走向再发展。本着教育服务于社会,必需首先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主导思想,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社区的健身活动状况及郑州市群众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针对性的解决部分有关问题,本文试图从挖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潜力入手,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疏通一条人才输送渠道。
一、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
《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是全民健身这项公益性、社会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对整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按顺序实现预期阶段性目标起着关键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市民中有14.7%的被调查对象对此大概了解,40.1%的表示略知,46.8%的表示不知道;学生中,有4.3%的表示详知。由此看出:一方面,社会上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城镇、社区组织系统地教育和引导不够;另一方面,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树立起学校体育主方位服务于社会健身发展需要这一教育理念。
二、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情况
本次调查较多地采用了多项选择的形式进行的,被调查对象涉及12岁以上多种职业群体。调查结果显示:群众经常参与的前十项体育健身项目,按其百分比依次为:跑步占35.8%,散步行走占35.8%,羽毛球占20.9%,乒乓球占17.7%,篮球占15.8%,健身操、各类舞蹈占14.4%;足球占9.4%,武术、气功占8.3%,棋类占7.6%,排球占3.4%;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是:跑步占52.3%,乒乓球占34.1%,羽毛球占28.6%,篮球占20.8%,足球占14.6%,排球占13.7%,武术占8.4%,健身操舞占6.3%;棋类占5.3%,散步占3.8%。从两类健身群体的主要活动项目看,除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由于场地原因,个别普通高校暂时没有纳入正常教学活动外,其余项目均为普通高校体育课重点开设内容;从项目特点看,活动量便于自行控制,有一定的竟争性、娱乐性、技术难度不太大,便于普及和推广的项目所占比例偏高。可见,大学体育课已从理论和技术上为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在社会上广泛、深入、持久久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健身后备人才基础。
三、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
调查发现,群众参与健身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强身分健体、延年益寿占61.2%,消遣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占25.8%,磨练意志点19.1%,减肥健美占15.2%,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占14.5%,促进交际,了解发展信息的占6.3%,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为:满足大学生体育达标、大学需要的占61.2%,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占28.6%,调节情绪,消遣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占24.8%,磨练意志占20.1%,促进交际、增进形体健美占12.7%,参与比赛占4.3%。从两类健身群体健身目的层面的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学校自身对在校生追求体育达标率这一因素影响,清楚地反映出他们在健身需要层次上相近的客观事实:即较大程度的停留在以满足健身强体愿望为基础,以娱乐、消遣、调节情绪为必需,经磨练意志,促进交际、增进型体健美为追求的第一需要层次上。所以,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是争得社会广泛的参与和支持,从教育入手,从学校抓起,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创造条件促进使其由目前的强体需要向生活必需高一级层次方面转化,并尽快纳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影响两类群体参与健身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影响群众健身的前五位因素是:工作忘、家务忙占28.3%缺乏健身方法和技术指导占19.7%无锻炼场地的占15.8%,组织力度不强,缺乏浓厚的健身氛围占11.2%,单位领导不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占6.6%,学生在这方面反映是:认为场地和器材有限的占27.8%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锻炼无压力、无动力的占23.1%,不会制定较科学的训练计划,健身活动长期处于随意盲目状态的占19.5%,需要增加体育课时,扩大体育知识面,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占10.3%,由于学校组织比赛项目扣参加人数有限,个人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占7.3%。在對学生进行健身活动发展意向的调查中发现:有42.6%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愿意为自己所喜爱的健身项目在社会上的推广和普及作贡献,有50.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7.3%的持否定态度。这些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目前两类健身群体在健身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客观问题,这些外因的存在,确实也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们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两类健身群体均已认识到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健身过程中,较侧重于接受系统、科学、规范化的训练和指导,注重锻炼过程中组织环节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对健身价值的衡量偏低,在体育观念上,若能把“要我健身”变为“我要健身”,问题的解决在很多方面将占主动。
五、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利用自己的人、地、物等优势,针对目前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中存在宣传、组织、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事实,借助全民健身活动这一外界环境和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补充全民健身骨干力量,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远期教学效果的发展要求。所以,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健身质量的高低。反过来,随着人们健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又会捉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为此,进一步借助政府的力量,把部分社区健身活动站变为普通高校进行针对性健身教育的实验、试点和实习基地,架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于社区全民健身教育活动的桥梁,有目的、有计划的促使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成为社会健身活动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二)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该《纲要》认识、重视程度,增强健身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须依据当地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按照该《纲要》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实施方法、途径,以及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使社会健身活动尽快纳入经常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省体育局首先要与河南省属高校联合,建立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研究中心,并授予学校一定级别的社会健身活动辅导员培训和相应等级证书授予权。同时,着力装备一至两个社区活动站为该项活动的试验、示范基地,使社区健身活动成为一项以学校健身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发展基础,长抓不懈的基础工程工作。
(四)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和考核制度,变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为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师辅导、学生自行组织、参与训练、比赛相结合。把原来体育课成绩等于基础技术成绩和相应的体育理论成绩之和,变为体育课成绩等于基础技术成绩加体育基础理论成绩加社会实践效果成绩之和。
(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改现有多而杂、泛而浅的普修授课形式,依据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授课制。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专项理论、专项技能的指导,再通过发展俱乐部形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专项素质和综合能力。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安排学生走向居民建设活动站,参与观察、调查、分析或其它有关科研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其发展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提倡专业教师对学生组织健身教育讲座,对社会组织健身教育演讲报告。鼓励并支持学生在校内或走向社会从不同侧面开展有关健身教育的辩论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乐荣.浙江省体育场地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1):32—33.
[2]孔繁敏.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6,(02):11—12.
[3]胡伯林.桂林市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2—95.
关键词:体育教学;全民健身;骨干力量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8—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和驾御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远期体育教学效果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而迫切的凸现出来。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想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人们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作为社会发展必然产物,也将由人们强身需要逐步转变为生活的必需,从而走向再发展。本着教育服务于社会,必需首先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主导思想,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社区的健身活动状况及郑州市群众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针对性的解决部分有关问题,本文试图从挖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潜力入手,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疏通一条人才输送渠道。
一、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
《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是全民健身这项公益性、社会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对整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按顺序实现预期阶段性目标起着关键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市民中有14.7%的被调查对象对此大概了解,40.1%的表示略知,46.8%的表示不知道;学生中,有4.3%的表示详知。由此看出:一方面,社会上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城镇、社区组织系统地教育和引导不够;另一方面,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树立起学校体育主方位服务于社会健身发展需要这一教育理念。
二、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情况
本次调查较多地采用了多项选择的形式进行的,被调查对象涉及12岁以上多种职业群体。调查结果显示:群众经常参与的前十项体育健身项目,按其百分比依次为:跑步占35.8%,散步行走占35.8%,羽毛球占20.9%,乒乓球占17.7%,篮球占15.8%,健身操、各类舞蹈占14.4%;足球占9.4%,武术、气功占8.3%,棋类占7.6%,排球占3.4%;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是:跑步占52.3%,乒乓球占34.1%,羽毛球占28.6%,篮球占20.8%,足球占14.6%,排球占13.7%,武术占8.4%,健身操舞占6.3%;棋类占5.3%,散步占3.8%。从两类健身群体的主要活动项目看,除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由于场地原因,个别普通高校暂时没有纳入正常教学活动外,其余项目均为普通高校体育课重点开设内容;从项目特点看,活动量便于自行控制,有一定的竟争性、娱乐性、技术难度不太大,便于普及和推广的项目所占比例偏高。可见,大学体育课已从理论和技术上为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在社会上广泛、深入、持久久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健身后备人才基础。
三、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
调查发现,群众参与健身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强身分健体、延年益寿占61.2%,消遣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占25.8%,磨练意志点19.1%,减肥健美占15.2%,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占14.5%,促进交际,了解发展信息的占6.3%,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为:满足大学生体育达标、大学需要的占61.2%,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减少医疗开支占28.6%,调节情绪,消遣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占24.8%,磨练意志占20.1%,促进交际、增进形体健美占12.7%,参与比赛占4.3%。从两类健身群体健身目的层面的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学校自身对在校生追求体育达标率这一因素影响,清楚地反映出他们在健身需要层次上相近的客观事实:即较大程度的停留在以满足健身强体愿望为基础,以娱乐、消遣、调节情绪为必需,经磨练意志,促进交际、增进型体健美为追求的第一需要层次上。所以,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是争得社会广泛的参与和支持,从教育入手,从学校抓起,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创造条件促进使其由目前的强体需要向生活必需高一级层次方面转化,并尽快纳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影响两类群体参与健身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影响群众健身的前五位因素是:工作忘、家务忙占28.3%缺乏健身方法和技术指导占19.7%无锻炼场地的占15.8%,组织力度不强,缺乏浓厚的健身氛围占11.2%,单位领导不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占6.6%,学生在这方面反映是:认为场地和器材有限的占27.8%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锻炼无压力、无动力的占23.1%,不会制定较科学的训练计划,健身活动长期处于随意盲目状态的占19.5%,需要增加体育课时,扩大体育知识面,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占10.3%,由于学校组织比赛项目扣参加人数有限,个人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占7.3%。在對学生进行健身活动发展意向的调查中发现:有42.6%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愿意为自己所喜爱的健身项目在社会上的推广和普及作贡献,有50.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7.3%的持否定态度。这些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目前两类健身群体在健身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客观问题,这些外因的存在,确实也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们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两类健身群体均已认识到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健身过程中,较侧重于接受系统、科学、规范化的训练和指导,注重锻炼过程中组织环节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对健身价值的衡量偏低,在体育观念上,若能把“要我健身”变为“我要健身”,问题的解决在很多方面将占主动。
五、建议
(一)高校体育教学利用自己的人、地、物等优势,针对目前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中存在宣传、组织、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事实,借助全民健身活动这一外界环境和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补充全民健身骨干力量,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远期教学效果的发展要求。所以,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健身质量的高低。反过来,随着人们健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又会捉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为此,进一步借助政府的力量,把部分社区健身活动站变为普通高校进行针对性健身教育的实验、试点和实习基地,架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于社区全民健身教育活动的桥梁,有目的、有计划的促使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成为社会健身活动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二)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该《纲要》认识、重视程度,增强健身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须依据当地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按照该《纲要》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实施方法、途径,以及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使社会健身活动尽快纳入经常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省体育局首先要与河南省属高校联合,建立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研究中心,并授予学校一定级别的社会健身活动辅导员培训和相应等级证书授予权。同时,着力装备一至两个社区活动站为该项活动的试验、示范基地,使社区健身活动成为一项以学校健身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发展基础,长抓不懈的基础工程工作。
(四)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和考核制度,变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为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师辅导、学生自行组织、参与训练、比赛相结合。把原来体育课成绩等于基础技术成绩和相应的体育理论成绩之和,变为体育课成绩等于基础技术成绩加体育基础理论成绩加社会实践效果成绩之和。
(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改现有多而杂、泛而浅的普修授课形式,依据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授课制。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专项理论、专项技能的指导,再通过发展俱乐部形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专项素质和综合能力。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安排学生走向居民建设活动站,参与观察、调查、分析或其它有关科研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其发展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提倡专业教师对学生组织健身教育讲座,对社会组织健身教育演讲报告。鼓励并支持学生在校内或走向社会从不同侧面开展有关健身教育的辩论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乐荣.浙江省体育场地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1):32—33.
[2]孔繁敏.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6,(02):11—12.
[3]胡伯林.桂林市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