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来就不觉得我当时的行为是打小报告……我甚至觉得,这是我十八年来做得最正确、最勇敢的事情。”
在我十八岁生日那天,陪伴我六年的日记本被翻到了最后一页,我思忖着落笔,回忆如大雨,将过去冲刷得粉碎——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结,如滚滚天雷,如倾盆大雨,可于我而言,这个结如同广寒冷宫,将我封锁整整六年。最压抑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快要窒息。
六年前的九月,经历了小升初考试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城最好的初中。我满怀期望地走进学校,以为这是美梦的开端,可是慢慢地才发现这是噩梦的伊始。那一日晚自习上课前,我跟着我最好的朋友花花去上洗手间,因为快要接近上课,走廊上也没有太多的人,刚到厕所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你信不信我找人收拾你!”“有本事你去找啊!”
前面的声音我不知道是谁,可是后面的声音却让我一愣,那是我室友小维的声音。我就要冲进去,却被一旁的花花拉住了胳膊,她不停地向我使着眼色,拉着我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晚自习上课好半晌,小维才走进教室,她表现得跟往常无异,只有一双眼,红得如同打上了眼影。她们在厕所的争吵就这样再一次猝不及防地在我耳边回响。
我本来也想像花花一样对此漠不关心,但是到了晚上,我听见小维蒙着被子不停地啜泣,我是她的上铺,她的哭带动着一张床都在震动。我趴在床沿看着她,蒙着被子的她因为哭不停地颤抖,凉凉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寝室……
第二日吃午饭的时候,我拦下了小维,向她询问情况,可她听后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在哭声中语无伦次地说着——小月,我好害怕。
找老师,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于是大胆地写了一封匿名信放到了老师的办公桌上,当天晚自习班主任便把小维喊了出去。没过多久,又联系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把闹事的其他人一并找了出来,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让各自写了检讨书才放回班级里面去上课。
我认为所有的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因为我的那一封匿名信竟然把火苗引到了我的身上。
这世上比威胁更可怕的便是冷暴力,比谎言更刺激人心的便是流言蜚语。
我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知道了那封匿名信是我写的。
从新一周开始,班上的同学都开始疏远我,在我的身后小声嘀咕。我不是那种太过含蓄的人,听见他们说我便去问,我告诉他们,我有什么不好的可以当面告诉我。他们假笑着说没有,一双眼里却透着浓浓的鄙夷与嘲弄。我想去问问花花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一向跟我交好的花花也对我避之不及。小维,我脑海里闪过这个名字,可当我向小维询问的时候,她只是烦躁地皱着眉头对我驱赶道:“你烦不烦啊?你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那些被人们私下叫喊的标签终于有一天浮出了水面,狠狠地贴在了我的身上——“大嘴巴”“管闲事”“爱打小报告”“虚情假意”……甚至有比这些更难听的形容词。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去告诉了班主任,结果被来往的同学看见,他们鄙夷地冲我笑着,互相嘀咕耳语:“看她,一天就知道打小报告,这次不知道又是谁被她告了。”
也许每个人天生都有伪善的一面,这群在老师面前如同小绵羊的同学在我眼里如同凶相毕现的狼!老师在班级里面强调这件事情后非但没有遏制他们对我的“攻击”,更是让他们变本加厉地制造谣言。我的身边慢慢已经没有了可以交流的人,他们如同躲避瘟疫一样离我远远的。我也没有再去告诉老师,因为先例已经告诉我,老师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一个人默默忍受着这些痛苦,总想着忍忍就好,只要三年,三年毕业后,就不会有这些事情了……
可是没有想到三年之后我依然逃不开这些攻击,小小的县城里,跟我考上一所高中的同学总有那么一两个,他们肆无忌惮地向新同学讲着我的那些“过去”,甚至添油加醋地評论,一波又一波的谣言如同洪水猛兽,再一次向我涌来。在这些日子里,我也无数次像曾经的小维一样蒙着被子不停地啜泣,在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承受,怎么去反抗。在这些飞短流长中甚至自暴自弃地想,也许我当时的行为就是不对的,哪里不对,我也不知道。
命运扼住了我的咽喉,我在这些跌跌撞撞中早就迷失了方向,成绩也是一路下滑,我总是期盼有一个能在旋涡中拉住我手的人,可是没有人来救我,没有如我当年一样勇敢的人。
高考之后,我甚至都不敢如同其他同学一样畅想美好的大学生活,总觉得只要我往前走,就会有一个更大的深渊等着我。
在学会沉默的几年里,我却练就了一手好字。高考之后有一位老师看见了我展示在橱窗里的字,想让我去辅导她的女儿,我的脑海里习惯性地闪过退缩。可是转念一想,去看看吧,以后可能我再也不愿意踏入这个县城一步。小小的女孩伏在桌案旁一笔一划地写着,多么像当年的我,我悲哀地想着。那个小女孩却在这时回过头来,扑闪着清澈的眼问我:“姐姐,如果你知道你的好朋友有困难,但是你没法解决,你会去告诉老师吗?”
我愣了一下,记忆如同洪水猛兽向我袭来,最后却定格在小维蒙着被子啜泣的场面,凉凉的月光碎成一地。
“……会。”我听见自己小声地开口。
“我也会,姐姐,你是唯一一个跟我答案一样的人。”
时间可以磨掉一个人身上的锐气,可是却没法消散一个人天生的勇气。内心深处的那份勇敢一直被我妥善收藏在心里。上大学的第一天我便把这些藏在内心的故事在自我介绍时一一阐述,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看着我,没有鄙夷和嘲弄,只是静静地听我说,后来,我的文具袋里多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多希望当年我是能遇见你的小维。
我们总是羡慕英雄,那什么才是英雄?或许我便是吧。
我挽着我大学同学的手,如是想。
老编后记:本来是出于好心,想帮助化解一场同学间的危机,不想却办了“坏事”,反倒使自己陷于被大家孤立、排斥、排挤,被扣上“打小报告”“大嘴巴”等帽子的境地。在人际关系中,像小月这样的遭遇很多人都曾经历过。“打小报告”真的有那么讨厌吗?我上学的时候也是一度最不喜欢打小报告者,谁不小心碰到谁了,谁和谁起争执了,谁说了一句老师的“坏话”了……不论大大小小的事如果被某人看到、听到,他都要去告到老师那里!然后老师便会来一番调查、说教、请喝茶,甚至请家长。其实,不管在任何圈子中,“告密者”都不是一个被人喜欢的角色。小月的“告密”,既触动了闹事人的利益,让她们被老师狠批,也让当事人小维处于尴尬境地。所以好的解决方案不光是要有好的初衷,同时作好沟通,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尤其是当事人的想法。也许在小维看来,要么觉得事情能忍则忍,不想扩大;要么害怕那伙人的欺凌更甚,将自己纳入告密者的同伙,自己也可能因此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成为圈外人,“另类”。因此,小维也极力想与小月撇清关系、划清界线。在那个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的年纪,小月就因为一个善意的举动处处被孤立,处处受排挤,校园冷暴力开始梦魇般紧紧缠缚住小月。
校园“冷暴力”主要是指校园内非肢体的攻击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孤立等,行为的最终影响在于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受害者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便是一场漫长的孤身博弈,无数经受过校园语言暴力、冷暴力的人在这场博弈中慢慢失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本心,会变得自卑、脆弱、敏感……
怎样逃离校园冷暴力呢?如果无力改变现状,离开是非之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到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但小月的遭遇不同,秘密被泄露,故事重演。如果真的解释不清,那就等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羽翼足够丰满,伤口自然不药而愈。而那些冷暴力的施暴者经过时间的洗礼也会意识到彼时自己的幼稚可笑,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我十八岁生日那天,陪伴我六年的日记本被翻到了最后一页,我思忖着落笔,回忆如大雨,将过去冲刷得粉碎——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结,如滚滚天雷,如倾盆大雨,可于我而言,这个结如同广寒冷宫,将我封锁整整六年。最压抑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快要窒息。
六年前的九月,经历了小升初考试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城最好的初中。我满怀期望地走进学校,以为这是美梦的开端,可是慢慢地才发现这是噩梦的伊始。那一日晚自习上课前,我跟着我最好的朋友花花去上洗手间,因为快要接近上课,走廊上也没有太多的人,刚到厕所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你信不信我找人收拾你!”“有本事你去找啊!”
前面的声音我不知道是谁,可是后面的声音却让我一愣,那是我室友小维的声音。我就要冲进去,却被一旁的花花拉住了胳膊,她不停地向我使着眼色,拉着我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晚自习上课好半晌,小维才走进教室,她表现得跟往常无异,只有一双眼,红得如同打上了眼影。她们在厕所的争吵就这样再一次猝不及防地在我耳边回响。
我本来也想像花花一样对此漠不关心,但是到了晚上,我听见小维蒙着被子不停地啜泣,我是她的上铺,她的哭带动着一张床都在震动。我趴在床沿看着她,蒙着被子的她因为哭不停地颤抖,凉凉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寝室……
第二日吃午饭的时候,我拦下了小维,向她询问情况,可她听后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在哭声中语无伦次地说着——小月,我好害怕。
找老师,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于是大胆地写了一封匿名信放到了老师的办公桌上,当天晚自习班主任便把小维喊了出去。没过多久,又联系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把闹事的其他人一并找了出来,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让各自写了检讨书才放回班级里面去上课。
我认为所有的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可是没有想到,因为我的那一封匿名信竟然把火苗引到了我的身上。
这世上比威胁更可怕的便是冷暴力,比谎言更刺激人心的便是流言蜚语。
我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知道了那封匿名信是我写的。
从新一周开始,班上的同学都开始疏远我,在我的身后小声嘀咕。我不是那种太过含蓄的人,听见他们说我便去问,我告诉他们,我有什么不好的可以当面告诉我。他们假笑着说没有,一双眼里却透着浓浓的鄙夷与嘲弄。我想去问问花花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一向跟我交好的花花也对我避之不及。小维,我脑海里闪过这个名字,可当我向小维询问的时候,她只是烦躁地皱着眉头对我驱赶道:“你烦不烦啊?你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那些被人们私下叫喊的标签终于有一天浮出了水面,狠狠地贴在了我的身上——“大嘴巴”“管闲事”“爱打小报告”“虚情假意”……甚至有比这些更难听的形容词。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去告诉了班主任,结果被来往的同学看见,他们鄙夷地冲我笑着,互相嘀咕耳语:“看她,一天就知道打小报告,这次不知道又是谁被她告了。”
也许每个人天生都有伪善的一面,这群在老师面前如同小绵羊的同学在我眼里如同凶相毕现的狼!老师在班级里面强调这件事情后非但没有遏制他们对我的“攻击”,更是让他们变本加厉地制造谣言。我的身边慢慢已经没有了可以交流的人,他们如同躲避瘟疫一样离我远远的。我也没有再去告诉老师,因为先例已经告诉我,老师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一个人默默忍受着这些痛苦,总想着忍忍就好,只要三年,三年毕业后,就不会有这些事情了……
可是没有想到三年之后我依然逃不开这些攻击,小小的县城里,跟我考上一所高中的同学总有那么一两个,他们肆无忌惮地向新同学讲着我的那些“过去”,甚至添油加醋地評论,一波又一波的谣言如同洪水猛兽,再一次向我涌来。在这些日子里,我也无数次像曾经的小维一样蒙着被子不停地啜泣,在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承受,怎么去反抗。在这些飞短流长中甚至自暴自弃地想,也许我当时的行为就是不对的,哪里不对,我也不知道。
命运扼住了我的咽喉,我在这些跌跌撞撞中早就迷失了方向,成绩也是一路下滑,我总是期盼有一个能在旋涡中拉住我手的人,可是没有人来救我,没有如我当年一样勇敢的人。
高考之后,我甚至都不敢如同其他同学一样畅想美好的大学生活,总觉得只要我往前走,就会有一个更大的深渊等着我。
在学会沉默的几年里,我却练就了一手好字。高考之后有一位老师看见了我展示在橱窗里的字,想让我去辅导她的女儿,我的脑海里习惯性地闪过退缩。可是转念一想,去看看吧,以后可能我再也不愿意踏入这个县城一步。小小的女孩伏在桌案旁一笔一划地写着,多么像当年的我,我悲哀地想着。那个小女孩却在这时回过头来,扑闪着清澈的眼问我:“姐姐,如果你知道你的好朋友有困难,但是你没法解决,你会去告诉老师吗?”
我愣了一下,记忆如同洪水猛兽向我袭来,最后却定格在小维蒙着被子啜泣的场面,凉凉的月光碎成一地。
“……会。”我听见自己小声地开口。
“我也会,姐姐,你是唯一一个跟我答案一样的人。”
时间可以磨掉一个人身上的锐气,可是却没法消散一个人天生的勇气。内心深处的那份勇敢一直被我妥善收藏在心里。上大学的第一天我便把这些藏在内心的故事在自我介绍时一一阐述,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看着我,没有鄙夷和嘲弄,只是静静地听我说,后来,我的文具袋里多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多希望当年我是能遇见你的小维。
我们总是羡慕英雄,那什么才是英雄?或许我便是吧。
我挽着我大学同学的手,如是想。
老编后记:本来是出于好心,想帮助化解一场同学间的危机,不想却办了“坏事”,反倒使自己陷于被大家孤立、排斥、排挤,被扣上“打小报告”“大嘴巴”等帽子的境地。在人际关系中,像小月这样的遭遇很多人都曾经历过。“打小报告”真的有那么讨厌吗?我上学的时候也是一度最不喜欢打小报告者,谁不小心碰到谁了,谁和谁起争执了,谁说了一句老师的“坏话”了……不论大大小小的事如果被某人看到、听到,他都要去告到老师那里!然后老师便会来一番调查、说教、请喝茶,甚至请家长。其实,不管在任何圈子中,“告密者”都不是一个被人喜欢的角色。小月的“告密”,既触动了闹事人的利益,让她们被老师狠批,也让当事人小维处于尴尬境地。所以好的解决方案不光是要有好的初衷,同时作好沟通,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尤其是当事人的想法。也许在小维看来,要么觉得事情能忍则忍,不想扩大;要么害怕那伙人的欺凌更甚,将自己纳入告密者的同伙,自己也可能因此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成为圈外人,“另类”。因此,小维也极力想与小月撇清关系、划清界线。在那个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的年纪,小月就因为一个善意的举动处处被孤立,处处受排挤,校园冷暴力开始梦魇般紧紧缠缚住小月。
校园“冷暴力”主要是指校园内非肢体的攻击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孤立等,行为的最终影响在于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受害者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便是一场漫长的孤身博弈,无数经受过校园语言暴力、冷暴力的人在这场博弈中慢慢失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本心,会变得自卑、脆弱、敏感……
怎样逃离校园冷暴力呢?如果无力改变现状,离开是非之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到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但小月的遭遇不同,秘密被泄露,故事重演。如果真的解释不清,那就等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羽翼足够丰满,伤口自然不药而愈。而那些冷暴力的施暴者经过时间的洗礼也会意识到彼时自己的幼稚可笑,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