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庞大的市场总是让投资者心潮澎湃。已经有近140年历史,年销售收入近300亿欧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拜耳集团(下称拜耳)目前表示,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将更多专注于中国市场。“中国还是拜耳的第三大市场。但十到十五年之内,中国将成为拜耳全球的第一大市场,”2010年9月2日,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柯尼希在与记者聊天时毫不讳言,他说拜耳在中国这些年的业务成长的速度很快。
来到中国128年了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历史有多久了?
柯尼希:拜耳1882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销售纺织品染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拜耳在中国建立了12个合资或者独资机构,销售各种各样的产品。随着我们在中国90年代早期逐渐建立起一些一千万到三千万美金的合资项目以后,1995年的时候,拜耳的董事会最终做出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要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这样就衍生出了2000年我们在上海建立大型一体化基地的计划。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整体战略是如何考虑的?
柯尼希:有很多数据,不用再细讨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拜耳在中国这些年的业务成长的速度很快。以中国现在的增长潜力,我们觉得未来十到十五年之内,中国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所以今后我们会更专注于中国市场。
记者:拜耳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互动的?
柯尼希:对于所有正在中国运行的公司,很重要或者说战略意义上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府在讲什么,在做什么,以及未来规划要做些什么。
我们会借鉴我们在别的国家成功运营的经验,跟中国政府分享这些经验,看看能否有一些具体合作的项目,包括帮助中国政府建立一些相应的标准。
拜耳不是一个年轻的公司,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司,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经验丰富的公司,在过去发展的历程上积累下了大量的技术方面、商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帮助中国。
不一样的生存之道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柯尼希:中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现状,成为各路商家必争之地,所以在中国,所有的大跨国公司包括中国的本土企业都在参与竞争。对拜耳来说,创新和有效管理是我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个区别。像其他企业一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拜耳也需要调整它的组织架构,使它变得更加有效。
记者:选用人才方面你们是如何做的?
柯尼希:从投资未来的角度来说,它主要的体现就是投资于人,让员工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专业。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拜耳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能够更长时间地为拜耳效力,同时也跻身到了高层管理的位置。这个过程也许来得并不快,但是它显然是一个持续的而且越来越强化的过程。管理层越来越有效和专业化,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情况。这也是我们实践我们公司的价值和文化,而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
记者,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拜耳在业务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柯尼希: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我们的成本,控制现金流。由于现在很多销售额在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严格地控制成本。中国人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理解危机的含义,就是危险和机遇。
还有就是为什么拜耳现在密切关注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关注哪些行业最先走出经济危机,相应地利用现在存在的任何一个机会。虽然那时我们在讲减少成本,放缓投资,我们只是在放缓或者减少那些对我们整个策略没有什么影响的投资计划。那些凡是有利于支持我们在中国的策略的计划,我们仍然在继续。我们去年的主要投资计划,其中TTT项目的投资额达到五亿欧元,而在医药的研发中心最近也有一亿欧元。
所有的这些投资一定会达到向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定性的目标就是我们在走出危机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强大。
政府建立更新的项目和交流。所以我们也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战略合作,主要是跟他们分享我们的经验。
让中国成为拜耳的第一大市场
记者:拜耳在上海的工厂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很大?
柯尼希:從拜耳资产投资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巳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回顾一下拜耳的发展历史,像上海工厂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资产投资项目,往往十五到二十年才会发生一次,包括现在很多项目还是在建设过程之中。但是在下游系统资料的生产投资方面,拜耳在上海以外已经做了不少投资,像南京和其他的一些地方。
记者:拜耳的药品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柯尼希:这是一个很好的但是也很难回答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关于医药的可支付性的讨论。医药行业的特点就是一旦你发明了一种药,其实生产成本是非常低的,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生产成本这么低,药还要卖这么贵,很简单,因为要有这样的资金来支持未来的进一步的研发。
拜耳在2008年头三个季度就申请了181个专利,而且这些专利的质量、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在制订未来的五年计划,从现在到2015年,我们预计五六年以内,新产品将占到当时的市场销售额的15%以上,甚至在未来五六年,我们要卖的很多东西就是今天刚刚实验室完成研发的这些产品。
2008年的时候,拜耳在研发上投入了36亿欧元。如果不持续在医药研发方面投入的话,再过几年拜耳就没有什么新药可以上市。医药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研发有非常高的风险性,当你开始去寻找一个活性成分的时候,心里并不确定你究竟能不能找到。如果不是因为过去十年通过销售获得的资金来支持研发的话,我们也不会有很快就要上市的抗癌的新药。
但是必须要承认,医药定价的问题,也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道德困境,我们不断地主张,希望整个医疗体系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药。但是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最后的回答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持我们未来的研发计划,但是如何定价也是一个道德困境,如果有好的建议,我也非常欢迎。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小额贷款方面运作如何了?
柯尼希:自2003年以来,拜耳即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向中国福建、贵州等省市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小额信贷项目并开展农业培训,以此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拜耳博爱计划第四阶段把该项目带入绵竹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
小额信贷只是拜耳的一个项目,在四川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拜耳也有很多的项目,包括拜耳的员工作为志愿者,到现场帮助当地的受灾居民能够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等等。其实,每个公司在公司社会责任问题上不应该相互竞争,其实大家都有良好表现的机会。
我们跟世界银行、跟中国银行相比,做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我们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规模相对比较小。同时,我们主要考虑的也不是小额信贷的回报问题。我们做这个项目,有很多机构对它进行关注,包括联合国、中国的一家银行、两家非政府组织,他们也都在关注,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其实我们相当于在做一个试点项目。拜耳这样的公司其实是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在我们的小额信贷计划所针对的社区的小环境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快地帮助这个社区的人恢复到他们以前的正常生活,为中国做些事情。
记者目前拜耳在中国有没有一些并购,未来将有什么计划?
柯尼希:官方的回答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盯着市场,并购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不要跟人谈并购计划。2008年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对东盛升药业的收购,买下它的白加黑,之前我们也买了一家台湾做热塑性聚氨酯的企业,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如果要买的话,肯定也是买那些能够符合我们业务组合的公司。希望十到十五年之内,中国成为拜耳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来到中国128年了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历史有多久了?
柯尼希:拜耳1882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销售纺织品染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拜耳在中国建立了12个合资或者独资机构,销售各种各样的产品。随着我们在中国90年代早期逐渐建立起一些一千万到三千万美金的合资项目以后,1995年的时候,拜耳的董事会最终做出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要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这样就衍生出了2000年我们在上海建立大型一体化基地的计划。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整体战略是如何考虑的?
柯尼希:有很多数据,不用再细讨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拜耳在中国这些年的业务成长的速度很快。以中国现在的增长潜力,我们觉得未来十到十五年之内,中国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所以今后我们会更专注于中国市场。
记者:拜耳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互动的?
柯尼希:对于所有正在中国运行的公司,很重要或者说战略意义上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府在讲什么,在做什么,以及未来规划要做些什么。
我们会借鉴我们在别的国家成功运营的经验,跟中国政府分享这些经验,看看能否有一些具体合作的项目,包括帮助中国政府建立一些相应的标准。
拜耳不是一个年轻的公司,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司,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经验丰富的公司,在过去发展的历程上积累下了大量的技术方面、商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帮助中国。
不一样的生存之道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柯尼希:中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现状,成为各路商家必争之地,所以在中国,所有的大跨国公司包括中国的本土企业都在参与竞争。对拜耳来说,创新和有效管理是我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个区别。像其他企业一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拜耳也需要调整它的组织架构,使它变得更加有效。
记者:选用人才方面你们是如何做的?
柯尼希:从投资未来的角度来说,它主要的体现就是投资于人,让员工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专业。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拜耳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能够更长时间地为拜耳效力,同时也跻身到了高层管理的位置。这个过程也许来得并不快,但是它显然是一个持续的而且越来越强化的过程。管理层越来越有效和专业化,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公共情况。这也是我们实践我们公司的价值和文化,而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
记者,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拜耳在业务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柯尼希: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我们的成本,控制现金流。由于现在很多销售额在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严格地控制成本。中国人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理解危机的含义,就是危险和机遇。
还有就是为什么拜耳现在密切关注中国政府的刺激计划,关注哪些行业最先走出经济危机,相应地利用现在存在的任何一个机会。虽然那时我们在讲减少成本,放缓投资,我们只是在放缓或者减少那些对我们整个策略没有什么影响的投资计划。那些凡是有利于支持我们在中国的策略的计划,我们仍然在继续。我们去年的主要投资计划,其中TTT项目的投资额达到五亿欧元,而在医药的研发中心最近也有一亿欧元。
所有的这些投资一定会达到向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定性的目标就是我们在走出危机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强大。
政府建立更新的项目和交流。所以我们也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战略合作,主要是跟他们分享我们的经验。
让中国成为拜耳的第一大市场
记者:拜耳在上海的工厂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很大?
柯尼希:從拜耳资产投资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巳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回顾一下拜耳的发展历史,像上海工厂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资产投资项目,往往十五到二十年才会发生一次,包括现在很多项目还是在建设过程之中。但是在下游系统资料的生产投资方面,拜耳在上海以外已经做了不少投资,像南京和其他的一些地方。
记者:拜耳的药品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柯尼希:这是一个很好的但是也很难回答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关于医药的可支付性的讨论。医药行业的特点就是一旦你发明了一种药,其实生产成本是非常低的,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生产成本这么低,药还要卖这么贵,很简单,因为要有这样的资金来支持未来的进一步的研发。
拜耳在2008年头三个季度就申请了181个专利,而且这些专利的质量、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在制订未来的五年计划,从现在到2015年,我们预计五六年以内,新产品将占到当时的市场销售额的15%以上,甚至在未来五六年,我们要卖的很多东西就是今天刚刚实验室完成研发的这些产品。
2008年的时候,拜耳在研发上投入了36亿欧元。如果不持续在医药研发方面投入的话,再过几年拜耳就没有什么新药可以上市。医药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研发有非常高的风险性,当你开始去寻找一个活性成分的时候,心里并不确定你究竟能不能找到。如果不是因为过去十年通过销售获得的资金来支持研发的话,我们也不会有很快就要上市的抗癌的新药。
但是必须要承认,医药定价的问题,也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道德困境,我们不断地主张,希望整个医疗体系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药。但是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最后的回答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持我们未来的研发计划,但是如何定价也是一个道德困境,如果有好的建议,我也非常欢迎。
记者拜耳在中国的小额贷款方面运作如何了?
柯尼希:自2003年以来,拜耳即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向中国福建、贵州等省市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小额信贷项目并开展农业培训,以此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拜耳博爱计划第四阶段把该项目带入绵竹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
小额信贷只是拜耳的一个项目,在四川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拜耳也有很多的项目,包括拜耳的员工作为志愿者,到现场帮助当地的受灾居民能够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等等。其实,每个公司在公司社会责任问题上不应该相互竞争,其实大家都有良好表现的机会。
我们跟世界银行、跟中国银行相比,做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我们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规模相对比较小。同时,我们主要考虑的也不是小额信贷的回报问题。我们做这个项目,有很多机构对它进行关注,包括联合国、中国的一家银行、两家非政府组织,他们也都在关注,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其实我们相当于在做一个试点项目。拜耳这样的公司其实是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在我们的小额信贷计划所针对的社区的小环境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快地帮助这个社区的人恢复到他们以前的正常生活,为中国做些事情。
记者目前拜耳在中国有没有一些并购,未来将有什么计划?
柯尼希:官方的回答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盯着市场,并购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不要跟人谈并购计划。2008年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对东盛升药业的收购,买下它的白加黑,之前我们也买了一家台湾做热塑性聚氨酯的企业,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如果要买的话,肯定也是买那些能够符合我们业务组合的公司。希望十到十五年之内,中国成为拜耳全球的第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