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切实提高我市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根据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建市〔2010〕68号)、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近年来质量通病治理的实际情况,今年5月16日,市住建局制定了《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案》。
【关键词】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2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073-03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质量性问题,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房屋质量通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严重的危及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施工中需要了解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使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1 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
根据住宅工程实际内容和常见质量通病的出现情况,住宅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项目有:⑴墙体裂缝;⑵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⑶楼地面空鼓、裂缝、渗漏;⑷外墙渗漏;⑸门窗渗漏;⑹屋面渗漏;⑺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不准。
2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2.1 设计构造的审查。对设计上的构造措施,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中的标准要求进行审查,当发现与标准内容不符或低于标准要求时,应对设计提出质疑,经设计确认后执行。
2.2 墙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施工。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砌体中的混凝土构造柱、构造带,或设置构造钢筋,对砌体中的洞口在砌筑时预留,严禁在砌体上后开洞。
严禁采用干砖砌筑,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湿,标准砖上墙时的含水率达到10~15%。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的空心砖不宜使用。砌块排列应从地基或基础面、±0.00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按设计规定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按设计要求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砌体垂直缝与门窗洞口边线应避开同缝,且不得采用砖镶砌。
空心砖墙在地面或楼面上先砌三皮实心砖,空心砖墙砌至梁或楼板下,用实心砖斜砌挤紧,并用砂浆填实。
水平灰缝不宜大于15mm,应砂浆饱满,平直道顺,立缝用砂浆填实。
墙体砌筑时应根据施工时温度条件,分层进行,每天的砌筑高度以能够保证下层砌体强度达到能够支承上层砌体自重,砌体不游砖走缝为准。
填充墙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过梁或现浇混凝土带。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
空心砖墙门窗框两侧用实心砖砌筑,每边不少于24cm。
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槎高不大于1.2m。
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通长现浇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2.3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技术措施。施工。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框架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應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对需做防水部位的混凝土,采用原浆进行收光。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现浇筑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间距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折模。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4 楼地面空鼓、裂缝、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基层处于面干内潮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 水泥砂浆面层要涂抹均匀,随抹随用短杆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捣器或辊子滚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
地面面层施工24h后,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防冻施工措施。
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楼地面严格按施工工序施工,基层提前一天清扫干净浇水湿润,不准上人,施工时先在基层上均匀刷一层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注意不得漏刷脚印处,随铺40厚c20细石砼,随铺随拍实,并用硬刮尺赶平,坡度向地漏处顺平,在初凝前抹干,在水泥终凝前原浆压光,铁板必须用力,但来回次数不能太多,保证无抹纹、砂眼。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20~30mm。
烟道根部浇筑50×50素砼挡水坎,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做预性防水层。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2.5 外墙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严,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外墙粉刷基层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油污应清除干净,基层表面凹凸明显的部位事前剔平。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墙与框架与框架柱、梁相平接合处进行二次嵌缝增加200宽钢丝网后抹灰。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头遍灰要刮薄刮紧刮实,二遍灰要抹平整。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抹灰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确保和易性、保水性及粘结力要达到规定要求。同时拌制的砂浆应在2h内完成,配合比上层灰不能高于底层灰,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底层,产生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主要工序,由专人负责,外墙的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挤压出浆至密实。
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外墙门窗洞口等处,上口及突出墙面部分抹灰时,应留设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刮糙面层必须位置错开。
2.6 门窗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以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
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硐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打胶应平顺光滑,不得有麻面。
2.7 屋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屋面防水层的基层应做到平整、不起壳、不开裂,沿沟部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增设附加层,按规定做好泛水、保证不积水,女儿墙等部位采用凹型泛水。
屋面找平层、保温层,按规范要求设分仓缝,高标准做好排气槽和排气孔。
防水层必须有专业防水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严格按我公司制定的防水渗漏技术措施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屋面保温层施工时,专人收听天气预报,特别注意防止雨水侵蚀,并备足防雨材料,做到屋面排水管道暢通,同时施工时轮班作业,分秒必争,杜绝保温层因遭受雨水侵蚀,在日后高温后蒸发而引起屋面起鼓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2.8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施工。标高控制。
在基层与上层放线洞位置上设置标高控制钢桩,在桩上用钢锯刻划标线。
在每层上选定一个楼面上预埋钢桩,由基层测量后设置层高控制标线。
每次楼层楼面模板均以设计尺寸控制标高线高5mm支模。
每次在楼层砼浇筑时在柱(或剪力墙)钢筋上设置楼面砼标高控制线,砼浇筑时均以控制线拉线找平施工,确保楼面厚度符合要求。
平面几何尺寸控制。
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设置纵横轴线控制线。
在控制线(点)的各楼层相应位置设置放线洞,便于上部轴线的测设。
轴线控制线测设完后,据设计尺寸测量弹设各墙体线。
在每跨(间)内均弹设纵横双向的垂直控制线,且用红油漆标注,便于二次装饰工程施工时弹设各跨(间)的方正线。
装饰工程的灰饼均以方正线为控制线进行施工,确保平面几何尺寸的正确。
参考文献
1 马俊国等.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2 刘洪彬.浅议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3 刘金福.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
4 李仲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5 张建伟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J].科技风,2010(04)
【关键词】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2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073-03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质量性问题,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房屋质量通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严重的危及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施工中需要了解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使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1 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
根据住宅工程实际内容和常见质量通病的出现情况,住宅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项目有:⑴墙体裂缝;⑵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⑶楼地面空鼓、裂缝、渗漏;⑷外墙渗漏;⑸门窗渗漏;⑹屋面渗漏;⑺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不准。
2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2.1 设计构造的审查。对设计上的构造措施,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中的标准要求进行审查,当发现与标准内容不符或低于标准要求时,应对设计提出质疑,经设计确认后执行。
2.2 墙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施工。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砌体中的混凝土构造柱、构造带,或设置构造钢筋,对砌体中的洞口在砌筑时预留,严禁在砌体上后开洞。
严禁采用干砖砌筑,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湿,标准砖上墙时的含水率达到10~15%。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的空心砖不宜使用。砌块排列应从地基或基础面、±0.00面排列,排列时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按设计规定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按设计要求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砌体垂直缝与门窗洞口边线应避开同缝,且不得采用砖镶砌。
空心砖墙在地面或楼面上先砌三皮实心砖,空心砖墙砌至梁或楼板下,用实心砖斜砌挤紧,并用砂浆填实。
水平灰缝不宜大于15mm,应砂浆饱满,平直道顺,立缝用砂浆填实。
墙体砌筑时应根据施工时温度条件,分层进行,每天的砌筑高度以能够保证下层砌体强度达到能够支承上层砌体自重,砌体不游砖走缝为准。
填充墙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过梁或现浇混凝土带。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
空心砖墙门窗框两侧用实心砖砌筑,每边不少于24cm。
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槎高不大于1.2m。
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通长现浇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2.3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技术措施。施工。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框架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應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对需做防水部位的混凝土,采用原浆进行收光。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现浇筑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间距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折模。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4 楼地面空鼓、裂缝、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基层处于面干内潮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 水泥砂浆面层要涂抹均匀,随抹随用短杆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捣器或辊子滚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
地面面层施工24h后,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防冻施工措施。
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楼地面严格按施工工序施工,基层提前一天清扫干净浇水湿润,不准上人,施工时先在基层上均匀刷一层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注意不得漏刷脚印处,随铺40厚c20细石砼,随铺随拍实,并用硬刮尺赶平,坡度向地漏处顺平,在初凝前抹干,在水泥终凝前原浆压光,铁板必须用力,但来回次数不能太多,保证无抹纹、砂眼。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20~30mm。
烟道根部浇筑50×50素砼挡水坎,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做预性防水层。
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2.5 外墙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严,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外墙粉刷基层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油污应清除干净,基层表面凹凸明显的部位事前剔平。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墙与框架与框架柱、梁相平接合处进行二次嵌缝增加200宽钢丝网后抹灰。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头遍灰要刮薄刮紧刮实,二遍灰要抹平整。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抹灰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确保和易性、保水性及粘结力要达到规定要求。同时拌制的砂浆应在2h内完成,配合比上层灰不能高于底层灰,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底层,产生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主要工序,由专人负责,外墙的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挤压出浆至密实。
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外墙门窗洞口等处,上口及突出墙面部分抹灰时,应留设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刮糙面层必须位置错开。
2.6 门窗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以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
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硐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打胶应平顺光滑,不得有麻面。
2.7 屋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屋面防水层的基层应做到平整、不起壳、不开裂,沿沟部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增设附加层,按规定做好泛水、保证不积水,女儿墙等部位采用凹型泛水。
屋面找平层、保温层,按规范要求设分仓缝,高标准做好排气槽和排气孔。
防水层必须有专业防水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严格按我公司制定的防水渗漏技术措施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屋面保温层施工时,专人收听天气预报,特别注意防止雨水侵蚀,并备足防雨材料,做到屋面排水管道暢通,同时施工时轮班作业,分秒必争,杜绝保温层因遭受雨水侵蚀,在日后高温后蒸发而引起屋面起鼓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2.8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施工。标高控制。
在基层与上层放线洞位置上设置标高控制钢桩,在桩上用钢锯刻划标线。
在每层上选定一个楼面上预埋钢桩,由基层测量后设置层高控制标线。
每次楼层楼面模板均以设计尺寸控制标高线高5mm支模。
每次在楼层砼浇筑时在柱(或剪力墙)钢筋上设置楼面砼标高控制线,砼浇筑时均以控制线拉线找平施工,确保楼面厚度符合要求。
平面几何尺寸控制。
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设置纵横轴线控制线。
在控制线(点)的各楼层相应位置设置放线洞,便于上部轴线的测设。
轴线控制线测设完后,据设计尺寸测量弹设各墙体线。
在每跨(间)内均弹设纵横双向的垂直控制线,且用红油漆标注,便于二次装饰工程施工时弹设各跨(间)的方正线。
装饰工程的灰饼均以方正线为控制线进行施工,确保平面几何尺寸的正确。
参考文献
1 马俊国等.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2 刘洪彬.浅议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3 刘金福.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
4 李仲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5 张建伟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J].科技风,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