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推到课堂教学的最前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自主获取。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展示,展示最原始最清纯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体会求知的艰辛和快乐。把课堂变成知识的“交易所”,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张扬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养成不断自主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教学过程中课堂展示环节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
1 课堂展示的目的: 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2.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3.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4.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2 课堂展示类型:1.组内小展示。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2.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
3 课堂展示的内容:合作展示要有效,首先合作展示的内容要有效,内容是由教师确定的,所以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预学案。其次,在“合作展示”的设计中,更要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合作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能脱离教材,不能丢掉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讨论。
4 课堂展示形式: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口头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而学生在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言。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表示能力的综合提高。
4.1 口头展示。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但不及书面语言精确严谨完整,易于展示,形式灵活表达内容丰富,容量大,易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足。展示缺乏持久性,无法让多人同时展示和点评,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
4.2 书面展示。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这种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
4.3 表演肢体语言展示。肢体语言,是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恰当的运用在展示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 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
5.1 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往往演绎成优生或部分中等生的“专场演出”,久而久之,导致差生面过大,厌学的学生日益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后果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悖,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认真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偏差,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总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帮助他们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应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5.2 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创造一种轻松自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交流有意识地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切实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的场所。这样,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讨论,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好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收获快乐,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5.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5.3.1 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5.3.2 点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耐心疏导,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寻找资料加以研究;对范围过大的问题,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以便让学生逐步把握问题的实质。
5.3.3 引入争议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展示中应注意的问题:
“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合作展示的过程会跳跃出学生的灵感,灿烂出学生的智慧;展示的过程也会暴露学生在知识上的不足,在行为、品德、习惯上的缺陷。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6.1 展示前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留心观察,尤其是潜能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及时指导,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学会与人商讨以达成共识。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小组交流以最好的形式汇报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疑惑。
6.2 展示的内容要彰显重点、体现难点。学生合作展示型的课堂和传统的教师讲解型的课堂相比,教学时间更为珍贵。展示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还要及时注意各学习小组长收集到的组员都感到疑惑的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读议结合、师生释疑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6.3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有口头展示,書面展示,表演展示等,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
总之,要真正让课堂高效,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
1 课堂展示的目的: 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2.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3.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4.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备。
2 课堂展示类型:1.组内小展示。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2.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
3 课堂展示的内容:合作展示要有效,首先合作展示的内容要有效,内容是由教师确定的,所以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预学案。其次,在“合作展示”的设计中,更要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合作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能脱离教材,不能丢掉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讨论。
4 课堂展示形式: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口头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而学生在考试时多采用书面语言。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表示能力的综合提高。
4.1 口头展示。口头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但不及书面语言精确严谨完整,易于展示,形式灵活表达内容丰富,容量大,易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足。展示缺乏持久性,无法让多人同时展示和点评,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
4.2 书面展示。书面语言是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这种语言结构完整规范,讲究条理性。
4.3 表演肢体语言展示。肢体语言,是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恰当的运用在展示中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 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
5.1 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往往演绎成优生或部分中等生的“专场演出”,久而久之,导致差生面过大,厌学的学生日益增多,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后果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悖,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认真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偏差,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学生,总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帮助他们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应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5.2 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创造一种轻松自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交流有意识地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切实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的场所。这样,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讨论,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好起来。学生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收获快乐,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5.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5.3.1 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5.3.2 点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耐心疏导,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寻找资料加以研究;对范围过大的问题,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以便让学生逐步把握问题的实质。
5.3.3 引入争议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展示中应注意的问题:
“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合作展示的过程会跳跃出学生的灵感,灿烂出学生的智慧;展示的过程也会暴露学生在知识上的不足,在行为、品德、习惯上的缺陷。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6.1 展示前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留心观察,尤其是潜能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及时指导,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学会与人商讨以达成共识。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小组交流以最好的形式汇报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疑惑。
6.2 展示的内容要彰显重点、体现难点。学生合作展示型的课堂和传统的教师讲解型的课堂相比,教学时间更为珍贵。展示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还要及时注意各学习小组长收集到的组员都感到疑惑的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读议结合、师生释疑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6.3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有口头展示,書面展示,表演展示等,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
总之,要真正让课堂高效,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