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究竟应该开放到什么程度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题从内容到形式上都需要适度的开放精神:严格限定的作文题适合训练不适合高考;在语文高考的时间过分紧张的情况下,命题作文是对考生的人道主义的关怀;新材料作文应将思维的多元化与考题的指向性统一起来。
  关键词:高考 作文 开放 限定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不断变化,出题者也试图通过高考作文来引导考生运用不同的文体表达对社会、自然、人生、历史、文化、地理等问题和对个体生活细节、其他群体生存状态等方面的思考,尽管作文命题形式多样: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情景、看图作文等,但如果从作文题的开放程度来对作文进行另类的界定,作文题型可分为“死题、活题、半死不活的题目”三类。这种界定既可以评价出题者对大部分考生的人文关怀程度,也可以评价出考题的开放程度:是为贵族考生出题还是兼顾了农村考生?是只关注理性的思辨还是只需要语言堆砌?思路指向性太明确还是思考方向太模糊?立意、文体、内容被同时限定还是要求太宽泛?
  作文题是高考所有科目中分数值最大的题目,出题者应该全面考虑作文题的开放程度,兼顾城乡差别、文理差别、文体差别……
  本文将对不同的作文题的开放程度进行个人化的思考,对目前常见的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作个人的分析。
  如何看待内容、文体等被多重限定的作文题
  某省单科质检作文题:
  同学们在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一定有很多故事。请以“过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此作文题考生不需花时间审题,并鼓励考生思考传统文化,但它的文体与内容单一。
  某市质检作文题: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对上述这段对话,你有什么感想与体会,请结合材料以“差别”为题作文。
  这也是死题,议论文成了大部分考生的不二选择。考生的思考方向被限定在“想与做”的一方面“思考而不实践”与另一方面“思考了并努力践行”二者的“差别”上。考生如果侧重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训练,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离题。作为高考导向性极强的质检卷是不适合用这种限定太死的题型的。但也不可否认,在作文训练中适当地引入内容与文体双重限定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表达能力,也容易看出他们的功力天分。
  小范围的训练与大面积的考试是不同的,高考中引入这类导向性太强的考题就极易被人诟病了,韩寒曾对全国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有过一番议论。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一定要就这件烂糟事写800个字以上。其实,上面的故事我真想用一句“A真勇猛”就完了……
  如何看待限定或半限定题目,或指定关键词,不限文体的作文
  通常,作文题的开放程度与文本写作的困难是成正比的,文体与内容多被限定的死题是不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作文能力的。从整个考试史来说,命题作文是占主流的出题方式,它对于思想内容的束缚究竟如何呢?
  如《晴天·雨天》、高考题《季节》,这类作文题的字面便包含着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多个义项,考生从不同层面去写作都是可行的。
  一些作文题直接列出作文题目的某个中心词在《词典》中的若干义项让考生作文。2008年重庆高考作文题即是诠释《现代汉语词典》中“自然”的三个义项,让考生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让考生作文。
  考生对命题作文题目的义项把握上一般都会舍弃本义,在写作时引申并重新诠释,比较自由开放。
  好的命题作文既有开放又有限制,而命题作文的开放程度与题目或题目的中心词包含的义项有关。在高考语文卷中不断加入名著、经典、时文等元素后,考生的时间变得异常紧张。开放的命题作文会为疲惫的考生节省作文的阅读材料、审题、拟题的时间,这也是一种关怀。
  半命题作文的开放性可以通过填入不同的词语来实现。下面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清]张潮《幽梦影》)……其实大多数人读书都有季节性感受或时间性感受,如早晨读什么,晚上读什么……
  请按“×季节(时间)读×书最适宜”为题写一篇作文。
  有些作文用一些关键词出题,比如“娱乐社会影响”,让考生围绕关键词写作。关键词中的大量空白留给了考生。在我看来,这也近似于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的立意与文体相对比较开放,它将一部分的自主权赋予了考生,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交给了作者,考生既可以充分发挥写作水平,比较自由地写作,又有一定的限制。
  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开放度究竟如何?
  题一: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2008年宁夏海南省课改区高考作文(作文题目略)
  题三:有过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题一:这是给材料的话题作文,但“自定话题”已成了摆设。考生的思考方向已被出题者潜意识里限定为:“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考生只能写“八股文”了。
  材料作文必须先阅读后作文,对于文字材料的主题、寓意或对于图形图表漫画材料的题外话理解不透的作文就成了离题作文,在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被凌驾于作文能力之上,这是不合理的。
  为了克服旧材料作文思考方向太单一的弊病,人们开始引入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应将思维多元化与考题的指向性统一起来。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没有明确的主旨和倾向性的观点,材料可以提供考生较大的阐释空间:新材料作文允许考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试着对“题二”进行多元的思考。 一、多层面的思考:A、考生通过第一次养鸟及鸟的命运可以思考如何善待生命、真爱,责任等主题。B、第二次养鸟有两个相反的主题词——“自由”和“桎梏”。C、第三次放生的故事让我们思考欺骗与诚信,爱心遭遇谎言这类大话题。
  二、多角度的思考:A、从母女的角度思考。从而可以切人爱与伤害的话题。B、从捕鸟的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可以将触角伸入被利益驱动使公益活动成为商场。C、从自然的鸟的角度来反观人类。考生可以思考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一作文是比较开放的,但在评卷时,应该建立新材料作文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题三”可以写人叙事记游谈感悟,显得过分开放,考生无所适从。考生写的是:《谈岁月》、《心灵的感悟》、《生命的感悟》、《时间的感悟》、《浅谈人生》、《谈拥有》、《谈感悟》、《感悟人生》、《岁月的风彩》……自然写不好。
  总之,一个好的作文题要有一个必要的“度”,不能太死,也不宜太活。高考作文题从内容到形式上都需要适度的开放精神,这才能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人才的兼容并包精神。
其他文献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两司马之一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汉武帝时太史令,其著作《史记》代表了汉代散文最高文学成就。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学著作,《史记》中相当多的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明代茅坤曾经这样说他在读《史记》时的感受:“……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生
中学生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创新。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    (一)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
——(奥地利)里尔克〈严重的时刻》题目“严重的时刻”表明生命流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命运凝聚状态即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个体生命生存情境。本诗围绕生存情境。特选四个“严重的时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离心复合铸造结合层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相应的从铸造过程控制上采取控制措施,解决离心复合轧辊结合层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