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媒类高职院校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决定着其整体办学水平。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主体性质的差异,其办学设施资源、人才培养资源、社会声誉资源各具特色。笔者对两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了资源优化策略。
关键词:传媒;高职院校;办学资源
办学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够给学校产生经济价值,推动学校发展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不同类型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表现出的地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办学设施资源、人才培养资源、社会声誉资源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为此,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公办)、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民办)、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民办)为研究对象,比较与分析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旨在为整合与优化其办学资源提供参考。
一、集中优势,横向拓宽,形成具有办学特色的办学设施资源
学校的办学设施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设施、办学资金投入等。硬件设施是保障传媒类高职院校组织教学、实训、科研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的物质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学校面积、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训基地、运动场所等[1]。办学资金的投入主要包括高校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以及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争取得来的各类社会资金。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实力相对较强,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设施资源方面更加重视横向办学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如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积极打造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办学资源。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设施资源的建设上都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如打造信息化校园、实现资源共享等。此外所调查的四所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都不长,这是影响学校办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表1)
二、特色发展,工学结合,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资源
人才培养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师资力量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管理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方式,是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生产与行业需要的重要依据。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外部企业联合办学,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整合与产业化,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成果。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资源方面,均具有自身特色(表2)。
师资力量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成为两类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无论生均教师数量,还是外聘的知名专家、学者均要优于公办学校,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聘请了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该校教师,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中外籍专家占师资的50%。
专业建设方面,两类学校均开设了以媒体行业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均为该行业领域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此外,不同类型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均打造有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专业,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方面,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一般以广播电视台或影视集团作为支撑,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合作与共建,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隶属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更多在于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或走国际化路线,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1 2”留学模式,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与国外高等艺术学府的合作,以及与国内电视台的合作等。
三、合作共建,展示成果,培育传媒类高职院校良好社会声誉资源
社会声誉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品牌、知名校友、办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大学品牌是一所大学社会地位和综合实力的反映,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对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信誉的承诺以及质量的保证。知名校友,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具体体现,它是宣传与扩大学校影响的重要途径。学校办学成果的社会影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学生作品的认可度,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均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表3),主要由其办学体制及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一般由政府与广播电视台或影视集团合作与共建,在政策资源、社会信誉、媒体合作等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其“公办”的性质,获得更多的社会信誉与认可度。
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民办”的性质,其社会信誉与认可度相对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较低,需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成果的展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公”的“专属”,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与社会的认可度,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私”的“灵活”,汇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资源竞争力。传媒类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其办学资源的发展与建设,要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夯实基础、发展特色,注重各学校之间办学资源的相互整合与优化,形成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办学资源优势,以提高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行业或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尤春光.我国高校办学资源的构成与整合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5.
[2]罗军强.中国传媒院校发展能力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36—39.
关键词:传媒;高职院校;办学资源
办学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够给学校产生经济价值,推动学校发展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不同类型的传媒类高职院校表现出的地区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办学设施资源、人才培养资源、社会声誉资源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为此,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公办)、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民办)、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民办)为研究对象,比较与分析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旨在为整合与优化其办学资源提供参考。
一、集中优势,横向拓宽,形成具有办学特色的办学设施资源
学校的办学设施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设施、办学资金投入等。硬件设施是保障传媒类高职院校组织教学、实训、科研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的物质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学校面积、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训基地、运动场所等[1]。办学资金的投入主要包括高校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以及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争取得来的各类社会资金。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实力相对较强,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设施资源方面更加重视横向办学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如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积极打造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办学资源。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设施资源的建设上都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如打造信息化校园、实现资源共享等。此外所调查的四所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都不长,这是影响学校办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表1)
二、特色发展,工学结合,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资源
人才培养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师资力量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管理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方式,是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生产与行业需要的重要依据。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外部企业联合办学,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整合与产业化,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成果。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资源方面,均具有自身特色(表2)。
师资力量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成为两类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无论生均教师数量,还是外聘的知名专家、学者均要优于公办学校,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聘请了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该校教师,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中外籍专家占师资的50%。
专业建设方面,两类学校均开设了以媒体行业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均为该行业领域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此外,不同类型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均打造有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专业,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方面,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一般以广播电视台或影视集团作为支撑,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合作与共建,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隶属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更多在于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或走国际化路线,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1 2”留学模式,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与国外高等艺术学府的合作,以及与国内电视台的合作等。
三、合作共建,展示成果,培育传媒类高职院校良好社会声誉资源
社会声誉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品牌、知名校友、办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大学品牌是一所大学社会地位和综合实力的反映,是一所大学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也是高校在长期发展中对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信誉的承诺以及质量的保证。知名校友,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具体体现,它是宣传与扩大学校影响的重要途径。学校办学成果的社会影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学生作品的认可度,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均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表3),主要由其办学体制及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一般由政府与广播电视台或影视集团合作与共建,在政策资源、社会信誉、媒体合作等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其“公办”的性质,获得更多的社会信誉与认可度。
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民办”的性质,其社会信誉与认可度相对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较低,需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成果的展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公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公”的“专属”,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与社会的认可度,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因其“私”的“灵活”,汇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资源竞争力。传媒类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其办学资源的发展与建设,要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夯实基础、发展特色,注重各学校之间办学资源的相互整合与优化,形成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办学资源优势,以提高公办与民办传媒类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行业或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尤春光.我国高校办学资源的构成与整合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5.
[2]罗军强.中国传媒院校发展能力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