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问题是解决社会劳动力的根本途径之一,无论哪个行业,人才的问题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点。从产业层面来说,我国会展业属于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一种;从产业构成和发展程度来说,已经造成如前面提到的各种教育问题。解决会展教育的问题刻不容缓。
第一,从教育体制方面,加快学校改革制度。这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最基础的就是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只有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育学生,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辅之以相关的法规条例护航,会展专业的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有效推进。”李世平告诉记者。会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从学校教育资源来看,平衡理论与实践是学校课改的关键, “作为新兴专业,会展专业具有复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没有综合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会展人才。”魏士洲指出,根据学校定位和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核心理论课程,转变理论教学形式,“让位于实践教学需求。”
学生步入社会,进入会展企业,重在实践动手能力,理论知识是一种辅助的推力,并且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主要是怎样解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用会展项目的实施作为人才的孵化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金鹰晋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认为,在会展专业学生进入企业之后,通过不断的实战才可以得到快速成长。 第二,提升学校教育资源水平,清楚定位。学校专业教育最为直接的决定因素在于学校教育资源,这其中包括师资力量、教材以及对学生实践的资源。从师资力量方面说,学校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改变之前将教师临时“转业”的局面,常夸耀建议,“学校老师主动走出去,送到会展圈去挂职;采取讲座的形式,聘请会展专业的专家兼任兼职教师。”教师是直接转化和传授知识的终端之一,如果教师会展专业素质不能改善,那么学生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权威的信息。金色融域国际会展公关公司总经理冯东健非常欢迎院校的教师到公司去实践, “他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一线的知识,我们也能运用一些他们的理论知识去定位展会。”在教材方面,需要教委规定一套或者几套统一教材,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确定统一的会展教材及相关资料,形成统一的教育模式,也有利于学习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学校对会展专业的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当了解会展行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结构要求、意见、建议,本着科学的态度对课程进行改革。”仲欣表示,由于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的业务与操作流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会展这个大概念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细分,分为由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等几个课程模块,也应该开设与此相应的课程。同时,还要注重对会展专业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校外实践课程的开展,活学活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展会进行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天津对外经济贸易服务中心主任赵爱臣表示,如果是专科院校,那就要培养会展辅助性人才, “学校必须清楚自身的专业定位。”
学生自办展的开展不能不说是一种学生实践工作的演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学校有提供“实践”的必要,学生有希望能“实践”的渴望,这种形式的增多说明学生自办展已渐成趋势。从会展院校的教育角度出发,学生自办展应当纳入提升会展教育资源的议程中,比如提供会展场地、会展指导等内容,学校也应当注意这些方面的提升。
第三,与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建立良性的实践机制,鼓励学生多参与会展活动。有定向培养的方式。如广西博览馆和广西艺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做了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展览部主任陶恒很看好这样校企合作方式, “去年的会展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很高,基本上是在做本专业,还有部分学生自己做了老板,开会展公司。”青岛海宸国际会展公司和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达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设有“海宸班”和“海宸奖学金”,公司总经理刘宝芳还经常到这个班讲课,并且有会展活动开展时这些学生就可以来公司实习。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学校展开定向培养,直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还有企业提供会展学生的实习“平台”。胡星良表示,会展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需要“实习”来过渡和转变角色,只要学生有责任心愿意好好做会展,企业很乐意给他们这个机会;再者,会展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讲课。让学生对会展业有全新的实际的认识,避免他们走弯路,另外通过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学生找到工作。
“与企业联系应该更紧密,在就业、实习等环节上,希望能够与企业进行对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南开分院副院长任鹏表达了渴望与企业联系的愿望, “积极跟企业联系,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培训学生,让学生学有所用。从技术上,哪些技术是企业急需的技术,我们希望能够多得到一些这样的信息。”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金麟也表示,会展教育必须跟社会、企业紧密结合, “如何把学生推出去,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需要跟企业一起解决。”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种实习也是对学生最好的观念引入和实际练习, “会展专业毕业很多学生认为出来就是白领,其实不是,企业一个在入职前告知,以避免学生心理落差。”北方工商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松认为,企业应当把握好招聘工作,告诉学生应当做的实际工作。
学生自己策划、举办展会的现象逐渐在全国各地会展院校火热起来,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项新生的事物,也因为它是学生亲自参与会展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除去学生自办展之外,学校适当加强学生参与商业展览等活动,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魏士洲表示“我们安排学生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活动,比如科博会,文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沈阳师范大学会展系每年上学期3月到7月份,都会让学生进行选修期实践。会展系主任陈献勇说, “那段时间展会多,还有每逢遇到大型活动,我们学院也支持学生走出去,那时我们会集体停课,组织学生去实习去锻炼。”毕竟积极参与商业性展览,必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会展体验和感受。
第四,学校进行必要的观念引导,学生自身也要端正心态。很多会展专业的学生以为会展工作只是风光的工作,并不清楚从事这项工作意味着什么。“其实做会展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吃苦,所以学校教育要给学生树立会展观念,给他们一个好的指引。”北京汇邦汉威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继明感慨颇深。必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观念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需要从这方面加大力度,而不是只为灌输会展知识。另外,学生自身需要提高素质和修养,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时刻关注各个行业会展,选择相应行业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并有一定实习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会展行业立足。
会展院校承担着为我国会展业输送人才“弹药”的艰巨任务,尽管在全国开设会展方向和专业的院校不在少数,但是并不能缓解我国会展业人才的危机状况。走出会展教育的“怪圈”。不是在学校、科目、生源上求多,而是需要高质量的方法和人才,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会展教育和人才这笔经济账,收成在不远的明天。
第一,从教育体制方面,加快学校改革制度。这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最基础的就是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只有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育学生,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辅之以相关的法规条例护航,会展专业的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有效推进。”李世平告诉记者。会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从学校教育资源来看,平衡理论与实践是学校课改的关键, “作为新兴专业,会展专业具有复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没有综合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不出合格的会展人才。”魏士洲指出,根据学校定位和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核心理论课程,转变理论教学形式,“让位于实践教学需求。”
学生步入社会,进入会展企业,重在实践动手能力,理论知识是一种辅助的推力,并且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主要是怎样解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用会展项目的实施作为人才的孵化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金鹰晋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认为,在会展专业学生进入企业之后,通过不断的实战才可以得到快速成长。 第二,提升学校教育资源水平,清楚定位。学校专业教育最为直接的决定因素在于学校教育资源,这其中包括师资力量、教材以及对学生实践的资源。从师资力量方面说,学校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改变之前将教师临时“转业”的局面,常夸耀建议,“学校老师主动走出去,送到会展圈去挂职;采取讲座的形式,聘请会展专业的专家兼任兼职教师。”教师是直接转化和传授知识的终端之一,如果教师会展专业素质不能改善,那么学生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权威的信息。金色融域国际会展公关公司总经理冯东健非常欢迎院校的教师到公司去实践, “他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一线的知识,我们也能运用一些他们的理论知识去定位展会。”在教材方面,需要教委规定一套或者几套统一教材,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与联系,确定统一的会展教材及相关资料,形成统一的教育模式,也有利于学习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学校对会展专业的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当了解会展行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结构要求、意见、建议,本着科学的态度对课程进行改革。”仲欣表示,由于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的业务与操作流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会展这个大概念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细分,分为由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等几个课程模块,也应该开设与此相应的课程。同时,还要注重对会展专业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校外实践课程的开展,活学活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展会进行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天津对外经济贸易服务中心主任赵爱臣表示,如果是专科院校,那就要培养会展辅助性人才, “学校必须清楚自身的专业定位。”
学生自办展的开展不能不说是一种学生实践工作的演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学校有提供“实践”的必要,学生有希望能“实践”的渴望,这种形式的增多说明学生自办展已渐成趋势。从会展院校的教育角度出发,学生自办展应当纳入提升会展教育资源的议程中,比如提供会展场地、会展指导等内容,学校也应当注意这些方面的提升。
第三,与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建立良性的实践机制,鼓励学生多参与会展活动。有定向培养的方式。如广西博览馆和广西艺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做了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展览部主任陶恒很看好这样校企合作方式, “去年的会展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很高,基本上是在做本专业,还有部分学生自己做了老板,开会展公司。”青岛海宸国际会展公司和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达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设有“海宸班”和“海宸奖学金”,公司总经理刘宝芳还经常到这个班讲课,并且有会展活动开展时这些学生就可以来公司实习。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学校展开定向培养,直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还有企业提供会展学生的实习“平台”。胡星良表示,会展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需要“实习”来过渡和转变角色,只要学生有责任心愿意好好做会展,企业很乐意给他们这个机会;再者,会展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讲课。让学生对会展业有全新的实际的认识,避免他们走弯路,另外通过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学生找到工作。
“与企业联系应该更紧密,在就业、实习等环节上,希望能够与企业进行对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南开分院副院长任鹏表达了渴望与企业联系的愿望, “积极跟企业联系,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培训学生,让学生学有所用。从技术上,哪些技术是企业急需的技术,我们希望能够多得到一些这样的信息。”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金麟也表示,会展教育必须跟社会、企业紧密结合, “如何把学生推出去,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需要跟企业一起解决。”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种实习也是对学生最好的观念引入和实际练习, “会展专业毕业很多学生认为出来就是白领,其实不是,企业一个在入职前告知,以避免学生心理落差。”北方工商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松认为,企业应当把握好招聘工作,告诉学生应当做的实际工作。
学生自己策划、举办展会的现象逐渐在全国各地会展院校火热起来,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项新生的事物,也因为它是学生亲自参与会展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除去学生自办展之外,学校适当加强学生参与商业展览等活动,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魏士洲表示“我们安排学生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活动,比如科博会,文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沈阳师范大学会展系每年上学期3月到7月份,都会让学生进行选修期实践。会展系主任陈献勇说, “那段时间展会多,还有每逢遇到大型活动,我们学院也支持学生走出去,那时我们会集体停课,组织学生去实习去锻炼。”毕竟积极参与商业性展览,必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会展体验和感受。
第四,学校进行必要的观念引导,学生自身也要端正心态。很多会展专业的学生以为会展工作只是风光的工作,并不清楚从事这项工作意味着什么。“其实做会展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吃苦,所以学校教育要给学生树立会展观念,给他们一个好的指引。”北京汇邦汉威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继明感慨颇深。必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观念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需要从这方面加大力度,而不是只为灌输会展知识。另外,学生自身需要提高素质和修养,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时刻关注各个行业会展,选择相应行业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并有一定实习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会展行业立足。
会展院校承担着为我国会展业输送人才“弹药”的艰巨任务,尽管在全国开设会展方向和专业的院校不在少数,但是并不能缓解我国会展业人才的危机状况。走出会展教育的“怪圈”。不是在学校、科目、生源上求多,而是需要高质量的方法和人才,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会展教育和人才这笔经济账,收成在不远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