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作风建设要从“知恩感恩、知责尽职、知足常乐”入手,这“三知”既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品德修养上带普遍性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作风建设、立身做人需要回答的特殊性问题,既是为人立业之根本,又是实现人生目标之要义。
关键词:党性修养;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55-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一次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自,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这“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当下,随着以反对“四风”为重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笔者认为,作为党员干部,要着力从“知恩感恩、知责尽职、知足常乐”入手,自觉锤炼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首先,要懂得知恩感恩。知恩图报是一句古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过不少知恩图报的故事,像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巳”、岳飞的“精忠报国”等都是报恩的典范。我们共产党人也讲知恩图报。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著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他拥有热爱祖国之情,不忘人民的养育之恩。从古代的仁人志士和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知恩不只是一种认识,而是是一个人确定价值取向和道德的出发点。作为一名军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实践中要如何知恩、感恩呢?一是思想上要常有感恩之念。感恩、报恩铭记在心,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哪怕是滴水之恩也要涌泉相报,做到“一饭之德必偿”。做到受恩不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般人容易记仇,不善怀恩。受恩之人,往往当时很感动,而时间一长就容易淡焉。我们要做一个施恩不念、受恩不忘的有情有义之人。二是行动上要常践感恩之行。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尊重是工作,最大的报答是实绩。感恩要用工作说话,用实绩说话。作为党和人民军队的一员,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加强学习,要把学习、更新知识当作“充饥”的精神食粮,当作发展的力量源泉,当作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就是要勤奋敬业,用实绩感恩,要想对党和社会有所回报,要想不辜负军队的培养,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清廉自守,用平安感恩。三是生活上常想感恩之事。就是要看到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有。要正确对待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特别是每当自己遇到挫折时,要常想感恩之事,注意转移“痛点”,辩证思考,自得其乐,不要偏激和冲动。要真正意识到知恩是一种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成就事业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做到知责尽职。知责思为,这是我国当代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在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我认为,党的干部一般都有三重角色:从社会角度看,是一个普通公民,应当履行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组织角度看,是一名普通党员,应该按照党章党规严格规范自己;从整体和全局看,是一个领头人,对党和人民负有重要责任。作为军队的领导干部,在解决知责尽职的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满怀激情地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热情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无怨无悔地追求,才会在追求中成才、成功。实际工作中,精力要集中,不分心走神,不被杂事所扰,要有一股把工作当成事业干的劲头,有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孜孜不倦的的工作精神。二是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和工作。共产党最讲认真,做到认真对待自己, 对待工作;认真对待同志、对待学习;认真对待家庭,不放任。只有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所从事的工作,才会在事业的旅途上少走弯路,才会在工作中有所起色。三是要善于攻破难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翻开历史察看凡是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是知难而进的。领导干部要成为解决热点问题的能手、解决焦点问题的高手、解决难点问题的强手,而不是遇到疑难问题就推、就彷徨、就得过且过。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应做群众的带头人,应是工作先锋。
再则,要学会知足常乐。生活上、名利上的不知足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明朝有一首民谣:“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得九天还嫌低!”这样被贪欲迷住心窍,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人,必定活得很累,难有欢乐。反思我们当前的党员干部队伍,不知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存在:个别同志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在职务上嫌低,在待遇上嫌差,在荣誉上嫌少;有的向组织伸手,争待遇、要名利,要得理直气壮,闹得不太像话;有的利用各种条件为个人捞好处,公物私用,私买公报;还有的当个人目的达不到时,就讲怪话,就骂娘。凡此种种,都是不知足的表现,生活得也不快乐。那么,实践中我们怎么才能做知足而且常乐呢?我看,有三点需要把握和解决好。一是要培养高尚的境界。事实证明,名利、地位、吃喝玩乐方面的满足也许可以使人快乐一时,但不过是过眼云烟,却不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幸福感。在对待名和利上,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境界。无私则正,无欲则刚,无争则善,要不断净化心灵,凡事都要注意形象,凡事都要讲究境界。二是要善于正确的比较。也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参照系。作为党员干部,确立什么样的参照系非常重要。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待遇、实惠上,就会越比心理越不平衡,就会贪图享受,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走向腐败,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奉献、创造上,就会越比越有积极性,就会境界高尚,人民爱戴。有的人比地位、比待遇,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有的人只比别人得到的,不看别人付出的,越比越觉得吃亏;还有的人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越比越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这些人就是选错了参照系,比的结果只能是满肚子失意,满肚子不满足。那么,我们在生活上应该同谁比呢?首先要跟全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如果说,哪位同志硬要同那些大款、大腕比,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定让大家跟贫困地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百姓比,也不够实事求是。当然,机关也有少数同志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平均水准确实不算低,这也是应该知足的理由。再就是要跟那些甘于清贫、知足常乐、知恩图报,一心为党的优秀典型比。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最根本的在于他们心中有党的事业做参照系。我们每个同志都应向他们看齐。三是要保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是党员干部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党性观念、觉悟程度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立党为公的宽阔胸怀,克服名利得失上的狭隘思想。毛泽东同志当年劝柳亚子先生有一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我们也要注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整天跟自己和别人过不去。党员干部在这方面要做到“四平”:努力做个平凡人,不能老想着出人头地,坐轿子,听喇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坐哪把椅子都不舒服;甘于过平淡生活,不能沉迷于酒绿灯红、应酬往来;专心干好平凡事,不哗众取宠,不好高骛远。概括起来就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平常心、干好平凡事、做个平凡人、过平淡生活,自觉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业底线、党纪国法红线,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
参考文献:
[1]邢攀;公民权利视域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2年。
[2]樊昌茂;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作风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连志慧;加强党风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D];河北大学;2006年。
关键词:党性修养;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55-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一次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自,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这“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当下,随着以反对“四风”为重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笔者认为,作为党员干部,要着力从“知恩感恩、知责尽职、知足常乐”入手,自觉锤炼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首先,要懂得知恩感恩。知恩图报是一句古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过不少知恩图报的故事,像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巳”、岳飞的“精忠报国”等都是报恩的典范。我们共产党人也讲知恩图报。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著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他拥有热爱祖国之情,不忘人民的养育之恩。从古代的仁人志士和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知恩不只是一种认识,而是是一个人确定价值取向和道德的出发点。作为一名军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实践中要如何知恩、感恩呢?一是思想上要常有感恩之念。感恩、报恩铭记在心,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哪怕是滴水之恩也要涌泉相报,做到“一饭之德必偿”。做到受恩不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般人容易记仇,不善怀恩。受恩之人,往往当时很感动,而时间一长就容易淡焉。我们要做一个施恩不念、受恩不忘的有情有义之人。二是行动上要常践感恩之行。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尊重是工作,最大的报答是实绩。感恩要用工作说话,用实绩说话。作为党和人民军队的一员,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加强学习,要把学习、更新知识当作“充饥”的精神食粮,当作发展的力量源泉,当作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就是要勤奋敬业,用实绩感恩,要想对党和社会有所回报,要想不辜负军队的培养,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尽心尽职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清廉自守,用平安感恩。三是生活上常想感恩之事。就是要看到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有。要正确对待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特别是每当自己遇到挫折时,要常想感恩之事,注意转移“痛点”,辩证思考,自得其乐,不要偏激和冲动。要真正意识到知恩是一种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成就事业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做到知责尽职。知责思为,这是我国当代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在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我认为,党的干部一般都有三重角色:从社会角度看,是一个普通公民,应当履行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组织角度看,是一名普通党员,应该按照党章党规严格规范自己;从整体和全局看,是一个领头人,对党和人民负有重要责任。作为军队的领导干部,在解决知责尽职的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满怀激情地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热情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无怨无悔地追求,才会在追求中成才、成功。实际工作中,精力要集中,不分心走神,不被杂事所扰,要有一股把工作当成事业干的劲头,有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孜孜不倦的的工作精神。二是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和工作。共产党最讲认真,做到认真对待自己, 对待工作;认真对待同志、对待学习;认真对待家庭,不放任。只有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前途命运和所从事的工作,才会在事业的旅途上少走弯路,才会在工作中有所起色。三是要善于攻破难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翻开历史察看凡是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是知难而进的。领导干部要成为解决热点问题的能手、解决焦点问题的高手、解决难点问题的强手,而不是遇到疑难问题就推、就彷徨、就得过且过。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应做群众的带头人,应是工作先锋。
再则,要学会知足常乐。生活上、名利上的不知足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明朝有一首民谣:“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得九天还嫌低!”这样被贪欲迷住心窍,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人,必定活得很累,难有欢乐。反思我们当前的党员干部队伍,不知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存在:个别同志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在职务上嫌低,在待遇上嫌差,在荣誉上嫌少;有的向组织伸手,争待遇、要名利,要得理直气壮,闹得不太像话;有的利用各种条件为个人捞好处,公物私用,私买公报;还有的当个人目的达不到时,就讲怪话,就骂娘。凡此种种,都是不知足的表现,生活得也不快乐。那么,实践中我们怎么才能做知足而且常乐呢?我看,有三点需要把握和解决好。一是要培养高尚的境界。事实证明,名利、地位、吃喝玩乐方面的满足也许可以使人快乐一时,但不过是过眼云烟,却不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幸福感。在对待名和利上,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境界。无私则正,无欲则刚,无争则善,要不断净化心灵,凡事都要注意形象,凡事都要讲究境界。二是要善于正确的比较。也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参照系。作为党员干部,确立什么样的参照系非常重要。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待遇、实惠上,就会越比心理越不平衡,就会贪图享受,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走向腐败,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奉献、创造上,就会越比越有积极性,就会境界高尚,人民爱戴。有的人比地位、比待遇,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有的人只比别人得到的,不看别人付出的,越比越觉得吃亏;还有的人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越比越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这些人就是选错了参照系,比的结果只能是满肚子失意,满肚子不满足。那么,我们在生活上应该同谁比呢?首先要跟全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如果说,哪位同志硬要同那些大款、大腕比,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定让大家跟贫困地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百姓比,也不够实事求是。当然,机关也有少数同志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平均水准确实不算低,这也是应该知足的理由。再就是要跟那些甘于清贫、知足常乐、知恩图报,一心为党的优秀典型比。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最根本的在于他们心中有党的事业做参照系。我们每个同志都应向他们看齐。三是要保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是党员干部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党性观念、觉悟程度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立党为公的宽阔胸怀,克服名利得失上的狭隘思想。毛泽东同志当年劝柳亚子先生有一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我们也要注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整天跟自己和别人过不去。党员干部在这方面要做到“四平”:努力做个平凡人,不能老想着出人头地,坐轿子,听喇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坐哪把椅子都不舒服;甘于过平淡生活,不能沉迷于酒绿灯红、应酬往来;专心干好平凡事,不哗众取宠,不好高骛远。概括起来就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平常心、干好平凡事、做个平凡人、过平淡生活,自觉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业底线、党纪国法红线,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
参考文献:
[1]邢攀;公民权利视域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2年。
[2]樊昌茂;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作风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连志慧;加强党风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D];河北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