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洙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日朋友来电话,不为别的,就是特别告知 :“昨天在大巴车上看到了你们的学洙,仍然那么风度啊”。
  刘学洙大概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起成了“我们的学洙”。
  上世纪80年代中,一位为教育事业做出不凡贡献的普通山村教师,因病去世。时任贵州日报社总编辑的刘学洙,不仅亲去吊唁,回来后还急就《化作芳香泥土》一篇感人肺腑的悼念文章,见报后感动了很多读者。我的一位朋友,并不知道学洙是何许人也,为此文感动复印数十份广为散发。从那时起,“你们的学洙”成了朋友与我谈论学洙的特别称谓。
  在落笔写下“我们的学洙”时,就发现不能以常规去写之。
  首先,不能使用的词汇是“夕阳红”。在学洙的心灵天空,仍是朝霞满天。朝花夕拾,从新闻领域到文史领域,从记者到学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都是乐滋滋地以矫健步履地去跋涉。
  再就是不能使用的词汇是“老人”。
  虽然学洙生理年龄已是78岁,已有些许银发耀眼,却总觉得“老人”一词用之于他,亦有几分“浪费”。学洙特别欣赏肖伯纳的名言“六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并有自己独到的诠释:“伴随着人生年轮的增加,作为人的深度和人的美,才逐渐显出来,要好好把握其人生自由之境地。”
  且看学洙把握退休后的自由境地,如何显现出人的深度和人的美。
  学洙之深,在他的著述里。
  若对学洙说社会责任、人生价值这些词未免失之肤浅,但在学洙的身上,却让我辈真切地体会到这些词汇沉甸甸的份量。学洙是福建人,17岁随母到贵州寻父,就此成了“贵州人”。且不说学洙近40年的报人生涯,从当记者编辑的一稿一文报道贵州,到在贵州日报总编辑、社长位上历时8年,和大家一道记录贵州改革开放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在贵州新闻史上留下有意义的一页;更为令人敬佩的是,退休伊始,没有历史学科背景的他,就全力进军贵州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我们贵州”是至今仍然说着闽味贵阳话的学洙在各种场合发言说得最多的4个字。为了“我们贵州”,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参与贵州七届省政协历时3年的贵州文物考察活动开始至今,不断推出著述佳作。原省政协主席、老作家龙志毅在为《刘学洙随笔选》作的序中这样写道:学洙 “写贵州的古也写贵州的今,古往今来体现了他对贵州的一片痴情。因情而生爱,因爱而又所憎。爱与憎的交错产生了直言、诤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 的《初窥贵州古文明之光》,到跨世纪的今天,学洙力求以全球、全国的视角来看贵州,已不仅仅如他自谦的“半路出家”、“自告奋勇”,而是渐见研究成果,从十几万字的《贵州开发史话》著述,到《一把火点燃贵州心》的千字激情短文,几百万字的著述,学洙完成了“由一个新闻专家向文史学者转变。”正是多年辛苦不寻常,累累成果,拳拳之心,亦见60余年的贵州情怀。
  学洙之美,亦在众人眼中。
  “我们的学洙”的含义其实是大家的学洙。贵州文化圈里“谁人不识君”,学洙已是贵州新闻、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公众人物。 “我们”中,有上90岁的文化老人陈福桐,历史学家史继忠,研究员黄万机,作家、书法家戴明贤这样一批黔中鸿儒,亦有年富力强的学者、企业家,更有年青的小编辑小记者们,都以学洙为友。
  与学洙为友之境界,诗人黎焕颐独有心得,“与学洙少壮不相识,直到老大之年才握手。然握识者甚众,独与阁下一握而成为倾盖之交”。
  作家、书法家戴明贤与学洙亦是倾心相知、切磋华章的挚友。戴明贤不及学洙年长,学洙却总以“戴老师”而尊之。每有新作,必携稿登门“请教”。学洙不独“请教”于明贤、陈福桐、史继忠等,凡他认为能够为他的文章提意见的,必言之恳切,定要对方指点。与学洙“切磋”文章的,有学高位重者,亦有报社的小记小编们,但凡提出见解,学洙定会认真思考,善者欣然接纳,尔后亦会反复提及,“某句是谁谁的”一句之师,某文“有谁谁的功劳”。
  正是这种谦逊的胸襟,做人的大气,酿就学洙文章的大气。为文的至性至情,因岁月酿就更为浓烈。无论是针砭时弊的犀利杂文,还是深情款款的散文,既有直奔主题,敏锐洗练的新闻风格,更有纵横古今,一叶知秋的文史之风:《有时间听套话,没有时间听实话》的尖锐针砭,《至美不饰》的人生境界,《姐姐》的岁月沧桑、手足深情,《酸汤鱼·黄桥烧饼》的有滋有味,而《大营巷旧事》一书,被喻为60年前的福州“清明上河图”,更在互联网上为多家网站转载……
  学洙有多少朋友,难以尽数,学洙与“我们”之间,有太多说不完的佳话。学洙之所以有这么广泛、不分年龄的朋友,戴明贤一语道破,在于学洙与东坡同病:“看什么人都优点重重,读什么稿都精彩纷呈,不解藏人善,逢人说项斯”。中青年朋友多是他的部下,亦师亦友亦长亦兄,每一种角色,学洙都倾情“出任”。退休多年,在报社大院,在办公室,在学洙家中,不少朋友总还是爱和他聊聊。当然,学洙的“小朋友”们也时有爱戴之情表达。一日,见学洙衣着考究,西装革履,系一色彩绚丽的领带,意趣盎然,情不自禁地连声夸好。学洙亦得意之至:“这条领带是建滨老弟送我的,漂亮吧。”
  吴建滨是贵州日报社原记者部主任,亦是学洙的忘年交之一,两人虽有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却是常常秉烛夜谈的朋友。学洙的中青年朋友活跃于各个领域,也在各领域多有成就。学洙如一个亦师亦友的教导主任,时常查询指导各个“学生”的学业,自然免不了“教学相长”,学洙亦不讳自“低”其师身份,大谈谁谁真是厉害,又有成就几许,又有高见几何,实在自愧弗如也。
  “教导主任”学洙,最成功的“教案”当是保姆小雷。小雷来自农村,在做完学洙家中杂务之余,学洙悉心指导小雷学习写作,还拉上戴明贤一道“授课”,果然名师出高徒,有一双儿女的小雷以带着泥土芳香的语言写出村里的生活,频频见诸于报刊。在庆祝建国50周年征文比赛中,小雷参赛的征文《种菜人家》竟夺得一等大奖,而老师学洙的文章仅获二等奖。学洙乐不可支,写了一篇散文《乐居榜尾》,堂而皇之登在贵州日报副刊《娄山关》上。
  常觉眼前春意满,是学洙面对每一个平凡日子的快乐心情。学洙与夫人杨肇生活的主旋律,也平凡如你我,上黔灵山散步,和几个老友打打小麻将,尤爱旅游,又总是趁兴寄情文章,乃至一听学洙宣布新的旅游计划,大家就有期待,猜想学洙旅游归来又会有什么新作。
  近年来,学洙还有个与贵州财经学院老院长潘治富、省广电厅老厅长杨德政、省出版社老编审杨守达的“四老每月一聚”活动,聊天小酌,多由老潘主讲,介绍一点现代经济动态。学洙称之为老年精神生活的“充电”,防衰老、僵化、痴呆。至于读书看报,那是学洙每日的生活内容,倒也平常得很。
  退下来17年的时光,学洙过得精彩纷呈。其著述不断,涉足领域之广,超过17年前的成就:而其好天下旅游、好朋友雅聚、好民俗美食、好新潮华服的“世俗”生活态度,又怎一个“ 酷”字了得。
  瞧瞧,这就是我们的学洙,今天的学洙,明天的学洙
  时光对于人类而言,是握不住的精灵,留给人们多少惆怅和感慨。而学洙以激情与时光精灵翩翩共舞,舞出了的人生至善至美的新境界。以这样的态度去丈量人生,从退休之日算起,我们的学洙正年方18呢。
  
  刘学洙,高级编辑,1929年生于福州,1946年后定籍贵州。贵州大学肄业。历任共青团贵阳市委部长、书记;贵州日报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社长;当选中共贵州省委第五、六届省委委员;贵州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委,宣传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8年退休。出版有《拾碎集》、《贵州历史之光》、《历史的理性思维》(合著)等著作。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2017-2020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保障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 5750-2006)对
简要介绍了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煤制乙二醇200 kt/a装置中3MCL526型CO离心机试车过程,详细叙述了装置在试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经两次试车,测试出离心机第一临界转速区
如今,国际上对于生男生女的房事指导越来越多,它们的基本观点都是:X染色体决定生女孩,Y染色体决定生男孩,创造条件取舍自己所需要的染色体,男孩、女孩就可以自己挑。 Nowada
目的:对飞秒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在近视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92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机械刀制瓣的个体化准分子手术治疗,研究组经飞秒激光个体化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在不同妊娠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状况.方法 :任意选择自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合作实验室做实验研究的30名梅毒血清固定患者
授信业务非现场监督和授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中行授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发展方向。新一代信贷系统V2.0的成功投产使中行对公授信管理的基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改变中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血小板反应素(TSP)mRNA表达、血浆PF4(血小板第4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纳入的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作
分析探讨了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工艺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从微量碘的脱除、还原性杂质的脱除以及金属离子脱除等方面展开分析,优化了产品质量,提升了醋酸产品的优等品率.
通过对尿基复混肥颗粒在造粒塔内的降落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颗粒运动方程.利用Fluent软件对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积分Lagrangian参考系下的颗粒的运动方程,
160多年前邮票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通信和通信活动管理的需要,而邮政的式微和邮票的失宠也正是人们需求减弱的表现。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现代化快速通信工具的采用,极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