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75—01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一、更新理念,及时指导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知识,不同的人在语文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还可以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就要求教师作为总调度师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把学生的思维拉上正轨。
二、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根据成绩可以分成优良差三类。这样方便于合作和小组合作。并且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实行各小组分担任务,然后全班汇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最初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出现了"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分别指定协调员、记录员、发言人、主持者等,每位学生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并通过良性循环,使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弱项能力得到有效的改善,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需要合作的问题出现时,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使每一名组员都有事可做。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落下一人。长此以来,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也会加强,既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信心。比如,在设计一次有关统计调查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时,先让每组学生进行责任分工。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可以负责版面的设计和绘图,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表的整理和文字稿,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表的设计,口头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等。通过任务角色的转换,各方面能力得到合理的发展。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实践里我发现组员号靠后的,也就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往往学习的兴趣不浓,很多时候会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学习是优等生的事,展示是优等生的特权,他们更多时候甘于处于观众的位置。这样,一堂课热热闹闹地上下来,演员也就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为了实现最大面积的合作学习,我采取了按号给分的方法,即展示同学的号是多少,那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多少分,如果多个同学参与展示,那么这些同学的所在小组的组号的总和就是小组得分。而且组号靠后的同学补充别的小组发言的话会加倍得分。这个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燃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小组内他们更关注组号靠后的同学的学习情况,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更有效了。
当然,这里只是我的一种方法,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情,具体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评价机制的灵活多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75—01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一、更新理念,及时指导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知识,不同的人在语文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还可以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就要求教师作为总调度师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把学生的思维拉上正轨。
二、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根据成绩可以分成优良差三类。这样方便于合作和小组合作。并且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实行各小组分担任务,然后全班汇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最初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出现了"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分别指定协调员、记录员、发言人、主持者等,每位学生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并通过良性循环,使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弱项能力得到有效的改善,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需要合作的问题出现时,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使每一名组员都有事可做。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落下一人。长此以来,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也会加强,既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信心。比如,在设计一次有关统计调查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时,先让每组学生进行责任分工。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可以负责版面的设计和绘图,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表的整理和文字稿,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表的设计,口头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等。通过任务角色的转换,各方面能力得到合理的发展。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实践里我发现组员号靠后的,也就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往往学习的兴趣不浓,很多时候会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学习是优等生的事,展示是优等生的特权,他们更多时候甘于处于观众的位置。这样,一堂课热热闹闹地上下来,演员也就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为了实现最大面积的合作学习,我采取了按号给分的方法,即展示同学的号是多少,那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多少分,如果多个同学参与展示,那么这些同学的所在小组的组号的总和就是小组得分。而且组号靠后的同学补充别的小组发言的话会加倍得分。这个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燃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小组内他们更关注组号靠后的同学的学习情况,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更有效了。
当然,这里只是我的一种方法,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情,具体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评价机制的灵活多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