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及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度,在各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现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便为相关教师作为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各教育机构和相关教师始终引以为重的工作任务之一。因为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其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并未达到成熟状态,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进而走向极端,给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初中教学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改善这种教育现状,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化、健康化发展。
1.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据相关调查分析,在当下初中生中,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存有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初中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平日里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其养成了唯我独尊、散漫随意的性格。另外,一些初中生由于长期处于单亲家庭环境下,所以会逐渐产生不良的悲观和焦虑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及早对初中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相关教师必须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尽快走出心理误区,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并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据相关实践证明,乐曲、速度、节奏的不同,对人的情绪影响程度也是千差万别,例如,轻柔缓慢的乐曲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很好的平复,而欢快、激昂的乐曲则会激法人们内心的狂热,使其处于情绪十分饱满的状态。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音乐类型的使用以及不同音乐艺术形象的建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和学习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样才能对音乐学习提高兴趣,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从而为日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心理学课程,其对于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陶冶人们的情操,使其养成乐观向上的情绪和优良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化培养,有着很实际的意义。现下,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都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仍有少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缺少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所以使得音乐教学课程,在培养初中生健康心理方面根本无法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久而久之,不仅会降低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可行性强的教育措施,不断加强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推进新时期青少年的良性发展。
3.强化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大力开创阳光课堂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必须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而使初中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另外,由于音乐课是一门开放性和灵活性极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必须秉着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大力创建阳光课堂,即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来感染学生,使其可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牢牢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意识。此外,初中音乐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针对那些心理健康存有问题的学生,应尽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音乐知识的传授,使其在感受教师人文情怀的同时,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并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逐渐走出心理阴影,秉持良好、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全面化、健康化发展。
3.2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直是新课改政策所提倡的主要原则和方针。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也要遵循这种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由于初中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多样性的教学课程,所以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乐曲、速度及节奏来释放自身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需求。而相关音乐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学习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心理辅导。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唱比赛,使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进而在提升自身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竞争意识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曲目所表达的内涵,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并且在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实际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体会真情的可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有大爱、心理健康的新时期青少年。
3.3加强学生优良道德情操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无论是进行曲目演唱,还是为曲目进行编舞和演奏,都能深刻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将自身丰富的内心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因此,在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相关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优良道德情操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竖笛来表演这一乐曲,因为这首歌曲对于节奏感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相互倾听来调整发音,这样才能使曲目演奏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不断陶冶情操、升华自己的内心情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4积极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要想使那些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初中生尽早步入正轨,仅仅依靠教师传授心理学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需要音乐教师的配合,积极拓展音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向学生讲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进而使学生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创作音乐的初衷,并从中感悟到,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辛苦的思想意识,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树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敢于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用正确的心态和处理方法加以应对,真正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全面化发展的新好少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下初中生而言,要想使其真正达到全面化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其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进而为其日后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J]科技信息,2018,02:27-28
[2]王英男.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科学,2017,09:19-20
关键词: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各教育机构和相关教师始终引以为重的工作任务之一。因为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其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并未达到成熟状态,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进而走向极端,给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初中教学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改善这种教育现状,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化、健康化发展。
1.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据相关调查分析,在当下初中生中,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存有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初中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平日里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其养成了唯我独尊、散漫随意的性格。另外,一些初中生由于长期处于单亲家庭环境下,所以会逐渐产生不良的悲观和焦虑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及早对初中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相关教师必须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尽快走出心理误区,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并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据相关实践证明,乐曲、速度、节奏的不同,对人的情绪影响程度也是千差万别,例如,轻柔缓慢的乐曲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很好的平复,而欢快、激昂的乐曲则会激法人们内心的狂热,使其处于情绪十分饱满的状态。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音乐类型的使用以及不同音乐艺术形象的建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和学习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样才能对音乐学习提高兴趣,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从而为日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心理学课程,其对于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陶冶人们的情操,使其养成乐观向上的情绪和优良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化培养,有着很实际的意义。现下,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都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仍有少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会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缺少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所以使得音乐教学课程,在培养初中生健康心理方面根本无法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久而久之,不仅会降低初中音乐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可行性强的教育措施,不断加强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推进新时期青少年的良性发展。
3.强化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大力开创阳光课堂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必须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而使初中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另外,由于音乐课是一门开放性和灵活性极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必须秉着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大力创建阳光课堂,即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来感染学生,使其可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牢牢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意识。此外,初中音乐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针对那些心理健康存有问题的学生,应尽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音乐知识的传授,使其在感受教师人文情怀的同时,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并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逐渐走出心理阴影,秉持良好、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全面化、健康化发展。
3.2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直是新课改政策所提倡的主要原则和方针。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也要遵循这种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由于初中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多样性的教学课程,所以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乐曲、速度及节奏来释放自身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需求。而相关音乐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学习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有效的心理辅导。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唱比赛,使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进而在提升自身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竞争意识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曲目所表达的内涵,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并且在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实际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体会真情的可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有大爱、心理健康的新时期青少年。
3.3加强学生优良道德情操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无论是进行曲目演唱,还是为曲目进行编舞和演奏,都能深刻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将自身丰富的内心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因此,在初中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相关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优良道德情操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竖笛来表演这一乐曲,因为这首歌曲对于节奏感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相互倾听来调整发音,这样才能使曲目演奏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不断陶冶情操、升华自己的内心情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4积极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要想使那些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初中生尽早步入正轨,仅仅依靠教师传授心理学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需要音乐教师的配合,积极拓展音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向学生讲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进而使学生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创作音乐的初衷,并从中感悟到,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辛苦的思想意识,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树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敢于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用正确的心态和处理方法加以应对,真正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全面化发展的新好少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下初中生而言,要想使其真正达到全面化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其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进而为其日后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J]科技信息,2018,02:27-28
[2]王英男.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科学,2017,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