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有效实施审美教育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推动素质教育的高效发展。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的含义出发,提出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并有效提升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小学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8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审美教育对综合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审美教育提上教育改革日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音乐中的审美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只有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审美教育的魅力所在。本文主要闡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含义,探讨、分析了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审美情趣,把握美的内涵,并全面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
   很多年前,教育部门就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将音乐和审美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毕竟音乐本身就具有一种美的气息,这也是它的独特魅力。对于音乐审美,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从音乐本身出发,注重音乐的学科性质,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第二,从育人角度出发,将教育功能与音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这两个方面虽然出发角度不同,但效果都是差不多的。音乐承载着文化的审美,以歌词、曲调、旋律等形式展现出来,将作者的情感借用音乐表达出来,从而影响他人的思想和审美。好的音乐作品中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思想又影响着他人的审美认知,所以说,音乐中包含了美的元素,用心做好音乐教学,便是一种审美教育。
   二、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创建必要的音乐环境
   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音乐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之美,感悟音乐的魅力,进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全力推进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然而小学生的思想以及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状态之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适宜的音乐审美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欣赏音乐,并感知音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意境。此外,环境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语言以及行为习惯,通过音乐环境的创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被有效激发,这也能为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情感环境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心理与音乐审美结合起来,营造一个音乐审美的环境。然而,在音乐上产生共鸣是很难得的,所以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与学生展开良好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处在音乐情境中的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播一些轻音乐或让学生观看音乐剧的视频,这样不但渲染了音乐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情操。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增加产生共鸣的次数,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意识。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小学生本来好奇心强,在没有更多的生活经验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模仿来获得经验。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良性的音乐引导,带领学生用心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从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首先,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别说再进行审美教育了,所以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要进行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音乐审美教育。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例如让学生自己决定是学习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或是民族唱法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敢创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领域,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器材,如古筝、吉他、小提琴等,充分发挥每种乐器的价值。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放低姿态,去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音乐审美教育创造条件。在小学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现小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极大地释放小学生的个性,同时在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学习情况就会有极大的了解,这有助于音乐教师进一步优化审美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音乐审美教学内容,进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音乐可以放松人的心情,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来首歌,学生的心情能够很快放松下来,这有利于学生下一节课的投入;音乐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给学生用PPT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加入一些轻音乐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时也要注意学生吸收、内化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进度,转变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音乐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在创新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部音乐剧,然后让学生来表演,最后由其他学生总结这部音乐剧给观众传达了什么内容和情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被有效激发起来,从而深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有效培养并提升审美趣味。    (四)提升学生的歌唱技能
   小学阶段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时期,音乐可以传递人们心中的情感,音乐教育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歌唱教学则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从歌唱教学开始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歌唱教学是让学生运用自身的声音去唱出属于自己的动听歌曲,而不是改变自己的声音去模仿别人唱歌。每一首歌都有着丰富的背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例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是热情澎湃的,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就要铿锵有力,将那种气势唱出来。其次,教师要加强歌唱技巧的教学。唱歌是离不开技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音乐感觉的训练,主要是对音色、节奏、音调的掌控,把这些技巧练熟了,再加上歌词的记忆,学生便能轻松掌握高难度的音乐。最后,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音乐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有些人对音乐领悟较快,有些人则领悟得较慢。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比别人领悟得慢而垂头丧气,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理解慢的学生加以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白音乐并不是非要有所成就的,只要能够从音乐当中获得力量,得到身心的放松就可以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从这些角度去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主动性,就能够为审美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音乐情感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凡是美好的东西都是有情感的,就像人生一样,只有人们赋予其一定的意义,这些美好的事物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能够直接进入人们的情感世界,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而情感也是音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所以,学生需要用心去听、去学,从中发现音乐中的美好。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进行情感体验。教师要先让学生深呼吸,等学生静下心来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优秀的音乐作品,带给学生尽善尽美的情感体验,使音乐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审美标准。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好的音乐作品。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是从知道什么是好的音乐开始的,接着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辨析,最后发现音乐的魅力所在。欣赏的音乐作品可以是国内,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古典风格的,也可以是摇滚等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时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音乐类型。音乐是有活力的,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能够发现不同的美,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
   三、结语
   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创建必要的音乐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歌唱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这些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推进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许碧娴.谈如何在小學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华夏教师,2018(26).
  [2]陈慧娘.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0).
  [3]霍兴军.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才智,2016(31).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所有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信息技术设备的全覆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认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课堂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已
摘 要:写作是最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过多的写作要求,不但会让其失去写作兴趣,还会限制学生的作文能力,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给予小学生创作的自由与空间,由此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体育这一学科承载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随着教学大纲对小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创新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通过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在数学教学中的很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时应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优势
摘 要:教育教学需要将学生收集信息、解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起来,将信息能力视为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占据核心地位,在课堂上选择适合的机会使用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不过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上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不管多媒体多么先进,也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讲授,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和传统课堂达到从旁辅助,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以
埃洛石是一种卷曲的层状硅铝酸盐黏土,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埃洛石的内外表面分别由Al−OH八面体和Si−O四面体组成,它们在水中以相反的方式电离,导致埃洛石管腔内带正电荷,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面临着农业水土资源供需矛盾的难题。基于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法,分析华北地区2014年—2018年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结果表明:华北地区
近年来,在线新经济广泛普及,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为构建适用于零售电商企业的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仓库货物的周转效率,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对零售电商仓库管理的特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