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在市场竞争日益尖锐的今天,还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弄潮儿。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合作的状态,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可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充当他们的学习伙伴,一起探讨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领域的成果、化学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一步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化学,让他们体会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让他们自主体会到学习化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必要。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学生天然具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或现象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会产生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执着追求。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大部分时间都被淹没在语、数、外等各门学科的题海中,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加之应试的因素,更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头痛。所以,在一开始化学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水中之花”、“喷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促进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多的设计和营造一些学生自己动手能做的实验,让他们从实践中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感受与领悟新知识。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最后,要让学生感受到有成功的喜悦。因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但多数人却不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愿更多的付出,不能持之以恒,主要是缺乏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如果是具备了这一品质,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收获,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比如,在做酸碱与指示剂显色实验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制指示剂。然后比较实验现象,联系实际情况,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会变兴趣为行动动机,行动动机越强,追求优异成绩的心就越迫切,努力水平亦越高,效果也就越理想。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而对学生来说,这些能力恰恰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情景并给学生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合作探究,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必须注意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分别看到什么,并及时做好记录,然后对实验前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2.培养分析能力。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大脑加工以后,才能根深蒂固,掌握透彻,灵活应用。比如在讲氧气性质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却没有在氧气中燃烧那么剧烈?分析得出: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这样学生就会牢记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了,而不需死记硬背。
3.培养语言概括能力。新课改之前,应试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怕浪费时间直接自己概括让学生记住,而忽略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会做而不会说。为此,教师要刺激他们的表述欲望。比如:学完某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概括本课题的知识重点和要点,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人共享,这样不但起到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科书上有许多化学小实验,教师应创造条件都能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这样通过实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空杯倒放在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很多学生都凭想象答题,结果错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加深印象,牢记结论。
5.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这样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真诚的关心鼓舞,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2)积极鼓舞、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例如在学习CO的还原性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不能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我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他们性质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讨论分析而得出结论。(3)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三镇蒋集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合作的状态,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可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充当他们的学习伙伴,一起探讨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领域的成果、化学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一步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化学,让他们体会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让他们自主体会到学习化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必要。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学生天然具有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或现象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会产生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执着追求。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大部分时间都被淹没在语、数、外等各门学科的题海中,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加之应试的因素,更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头痛。所以,在一开始化学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水中之花”、“喷泉”等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促进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多的设计和营造一些学生自己动手能做的实验,让他们从实践中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感受与领悟新知识。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最后,要让学生感受到有成功的喜悦。因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但多数人却不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愿更多的付出,不能持之以恒,主要是缺乏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如果是具备了这一品质,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收获,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比如,在做酸碱与指示剂显色实验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自制指示剂。然后比较实验现象,联系实际情况,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会变兴趣为行动动机,行动动机越强,追求优异成绩的心就越迫切,努力水平亦越高,效果也就越理想。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突出。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而对学生来说,这些能力恰恰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情景并给学生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合作探究,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必须注意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分别看到什么,并及时做好记录,然后对实验前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2.培养分析能力。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大脑加工以后,才能根深蒂固,掌握透彻,灵活应用。比如在讲氧气性质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却没有在氧气中燃烧那么剧烈?分析得出: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这样学生就会牢记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了,而不需死记硬背。
3.培养语言概括能力。新课改之前,应试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怕浪费时间直接自己概括让学生记住,而忽略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会做而不会说。为此,教师要刺激他们的表述欲望。比如:学完某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概括本课题的知识重点和要点,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人共享,这样不但起到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科书上有许多化学小实验,教师应创造条件都能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这样通过实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空杯倒放在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很多学生都凭想象答题,结果错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加深印象,牢记结论。
5.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这样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真诚的关心鼓舞,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2)积极鼓舞、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例如在学习CO的还原性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不能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我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他们性质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讨论分析而得出结论。(3)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三镇蒋集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