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不能忽视培养社会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具有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维持与父母、同伴、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以及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可行的和必要的。本文从阅读教学、了解社会,写作训练、感悟社会,练习测试、注入社会问题,语文活动、融入社会生活,过程管理、关注社会行为五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文资源 培养社会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主动参与、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都属于社会能力的范畴,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适应性、个性、品质等。具有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维持与父母、同伴、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以及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社会能力可归纳为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四个层面。生理层面包括人体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心理层面包括心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指数,心理与个性行为的整体性与稳定性程度;道德层面是以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为基础的,又是对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发展;社会适应层面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性,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应是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独创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社会能力的终极目标。
  语文是汉语言和汉文化的结合体。汉语言强调的是语音的和谐,词语的内容和意义;汉文化则强调人的思想感情,讲究意念,以神统形,折射出中华民族追求和睦相处的美德和宽容博大的道德素养。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一、阅读教学,了解社会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充满感情的活动。因此,对课文的字词句的分析理解,应能充分揭示作品的审美特征,由表象推进到深层的韵味,强调“言外之意”、“景外之情”的感悟;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字词句在不同语境中进行品味,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得到感化,学到知识、学到能力,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品德,习得社会能力。
  如学习《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等文章,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认识动物是人类生存的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美丽,引发他们对人与动物共同生存的社会问题的思考——“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写作训练,感悟社会
  作文,无非就是把脑子里的东西按照写作的要求用语言组织起来,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东西”就是“写作之物”,而充实学生的“写作之物”,提高作文素质的主要渠道就是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因此,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充实“写作之物”;观察生活,了解社会,自觉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用手中之笔描绘社会的方方面面,抒发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如《我也追“星”》写作活动,能使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盲目崇拜,不但于己不利,而且会影响到社会与家庭的正常运转。
  写作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把所接触和了解的各种新鲜事物、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把自己的情感都付诸字里行间,感悟社会,感恩生活。
  三、练习测试,注入社会问题
  练习测试,除了具有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功能外,还具有导向功能。在练习测试中应科学地设计一定量的与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加以解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做出个性化的判断与评价,进而培养社会能力。
  如,“学习了《我与地坛》,你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你与父亲换位,你将如何教育子女?”这些练习测试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社会现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目的。
  四、语文活动,融入社会生活
  “作为社会中生命个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与社会实践中才能认识自己的社会性或社会本质,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人”。①因此,语文活动,应是以学生体验和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因为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体验与发展。
  如通过《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学生体验和实践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生活与学习中的烦恼,从而使他们认识自我,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审视自己的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
  语文活动使学生得到社会的教化,也是个体对社会的内化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地走出校园,透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学习来拓展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形成社会能力;让学生在寻求解决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分析与思考社会问题,在发展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五、过程管理,关注社会行为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常犯知行不一的毛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控制着学生的社会行为,教学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都由教师主观设计好程序,学生按这程序来完成任务。整个学习过程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社会行为表现。
  社会能力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离开了社会成员的互动;在学校,离开了师生的互动,离开了生生的互动,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难以达成。因此,在语文学习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社会行为的锻炼,使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社会能力,进而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人生规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用学、思、行相结合的方式追求健康的个性成长,为适应社会生活打下漂亮的伏笔。
  总之,语文教育是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活动,用语文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适应生活、发展社会能力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注释:
  ①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7).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迪吉若尼莫著.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M].京华出版社,2009.
  [2]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01).
  [3]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7).
  [4]刘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J].当代教育,2011,(3).
  [5]曾祥芹.阅读教学三题——对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内容的建议[J].语文建设,2002,(06).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工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电工技术课程的教与学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 《电工技术》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仿真课件    一直以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机电系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专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项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影响,用以证实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
  目的:应用Delphi法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   方法:结合文献研究的结果、采用专家问卷调查( Delphi法)及专家论证会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制订“过敏性
  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蛋白表达、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来探讨水通道蛋白、线粒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脾虚证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脾失健运,聚湿生热
  目的:探讨顾护脾胃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翻阅大量书籍及在 CNKI 数据库查询文献,发现从怡情养性、运动锻炼、脏腑养生等方面来谈养生的著述很多。其实这许多方
  目的:研究透穴埋线法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 Leptin, LEP)及胰岛素(Insulin, INS)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健康雄性 SD(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
摘 要: 道德内化的生成是一个涉及诸多层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不仅需要完善道德主体的内环境,而且要求优化道德内化形成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是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外在条件,应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并营造积极践行道德的社会氛围,促进道德内化的生成。  关键词: 社会环境氛围 道德内化 外在条件    道德内化生成的社会环境氛围指的是借助社会舆论和各种利益机制,营造一个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