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工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电工技术课程的教与学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 《电工技术》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仿真课件
一直以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机电系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标准,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改目标,我们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全面探索。
一、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我们实行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即把课程的学习过程当做工作过程进行,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组织工作任务的完成及质量的检查,实现接近实际工作效果的课程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开展有效的工作质量监控。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的系统性进行设计,而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讲,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低压电器的组成、原理入手,先了解硬件,进而学习控制系统,然后进行应用设计的学习。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内容,则强调一切知识能力要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服务,即工作任务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工作任务以外的知识则通过知识扩展去学习。学习的重点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如项目中的学习情境“电动机星—三角启动的继电器控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是时间继电器触点线圈和通电延时,需要前期的预备知识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起动工作原理。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可以完成一个基本的Y—△降压起动控制系统设计。学生给出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然后小组成员针对工作计划实施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实施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实施操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实施过程的用电安全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意识。对于一名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而言,停留在此阶段是不行的,因此要进行知识的扩展和知识技能的总结。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方案,通过总结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通过多种方法完成这一系统的设计任务,从而获得到一次综合性的小型控制系统应用设计的锻炼。
三、教学方式及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
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所揭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组织教学,教、学、做同步进行。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组织项目小组、布置项目任务、解答学生疑问、监控任务完成等环节。组织项目小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课程进行之初,首先要进行学习团队的组织,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同时选出班组长。布置项目任务:教师向学生交代项目的学习目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等等,并向学生说明完成任务需要准备的知识。解答学生疑问: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然后通过自主搜集材料、学习研究、设计制作等过程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导师,即通过引导、答疑解决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包括学习的疑惑,设备的使用疑惑,等等。监控任务完成: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监工,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便引导项目有计划有目的的顺利完成。
2.仿真课件的教学应用
首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仿真课件,可以清楚明了地表达出电器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实现拆装、维修的虚拟化,减少实训实习成本。其次,仿真教学环节引入《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机械类等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拓展《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教学环境
创设企业岗位工作环境,进行人才规格的零距离培养,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课改从教学场所的选择、工作任务的下达、工作任务的执行到工作质量的检查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学场所
教学活动的完成不再主要在教室,而是主要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样的目的主要是提示、暗示学生:你所进入的学习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在这一场所里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本课程的主要校内实训场所有中级电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仿真实验室。
2.教学活动的过程
首先告诉学生本堂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并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讲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布置学生为完成本任务应获取的相关资讯。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与小组成员、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接下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每个学员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一个实施性的方案。教师讲解成功案例,分析问题案例。针对实施方案,教师指导学员制订控制电路实现的工作计划,包括:硬件接线,小组成员的分工,等等。小组成员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实施过程的用电安全,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意识。学生对照上述阶段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点评,并对知识点和基本操作点进行小结。
五、存在的问题
1.考核问题
在考核方式上,项目教学法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教学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项目实现的,注重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高职学院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考核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老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成效。
2.设备问题
工科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学生完成的是一件一件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大部分与一定的设备有关,没有可以操作的设备对象,学生学习过程的“做”就无从谈起;没有“做”,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影响工作的兴趣。因此,保证设备的数量和完好程度是开展好项目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有了设备,需要管好、用好,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政策护航,特别是在采用仿真课件教学之后,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加强仿真课件的开发或引进。
总之,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以新颖的角度展开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各方的潜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和完善实践水平,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技术(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江西,李军.电工技术.中常见整流电路的仿真分析[N].电子报,2010.
[3]祁倩.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电工技术》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仿真课件
一直以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机电系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标准,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改目标,我们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全面探索。
一、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我们实行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即把课程的学习过程当做工作过程进行,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组织工作任务的完成及质量的检查,实现接近实际工作效果的课程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开展有效的工作质量监控。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的系统性进行设计,而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讲,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低压电器的组成、原理入手,先了解硬件,进而学习控制系统,然后进行应用设计的学习。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内容,则强调一切知识能力要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服务,即工作任务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工作任务以外的知识则通过知识扩展去学习。学习的重点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如项目中的学习情境“电动机星—三角启动的继电器控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是时间继电器触点线圈和通电延时,需要前期的预备知识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起动工作原理。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可以完成一个基本的Y—△降压起动控制系统设计。学生给出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然后小组成员针对工作计划实施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实施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实施操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实施过程的用电安全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意识。对于一名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而言,停留在此阶段是不行的,因此要进行知识的扩展和知识技能的总结。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方案,通过总结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通过多种方法完成这一系统的设计任务,从而获得到一次综合性的小型控制系统应用设计的锻炼。
三、教学方式及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
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所揭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组织教学,教、学、做同步进行。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组织项目小组、布置项目任务、解答学生疑问、监控任务完成等环节。组织项目小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课程进行之初,首先要进行学习团队的组织,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同时选出班组长。布置项目任务:教师向学生交代项目的学习目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等等,并向学生说明完成任务需要准备的知识。解答学生疑问: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然后通过自主搜集材料、学习研究、设计制作等过程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导师,即通过引导、答疑解决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包括学习的疑惑,设备的使用疑惑,等等。监控任务完成: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监工,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便引导项目有计划有目的的顺利完成。
2.仿真课件的教学应用
首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仿真课件,可以清楚明了地表达出电器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实现拆装、维修的虚拟化,减少实训实习成本。其次,仿真教学环节引入《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机械类等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拓展《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教学环境
创设企业岗位工作环境,进行人才规格的零距离培养,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课改从教学场所的选择、工作任务的下达、工作任务的执行到工作质量的检查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学场所
教学活动的完成不再主要在教室,而是主要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样的目的主要是提示、暗示学生:你所进入的学习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在这一场所里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本课程的主要校内实训场所有中级电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仿真实验室。
2.教学活动的过程
首先告诉学生本堂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并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讲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布置学生为完成本任务应获取的相关资讯。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与小组成员、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接下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每个学员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一个实施性的方案。教师讲解成功案例,分析问题案例。针对实施方案,教师指导学员制订控制电路实现的工作计划,包括:硬件接线,小组成员的分工,等等。小组成员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实施过程的用电安全,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意识。学生对照上述阶段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点评,并对知识点和基本操作点进行小结。
五、存在的问题
1.考核问题
在考核方式上,项目教学法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教学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项目实现的,注重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高职学院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考核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老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成效。
2.设备问题
工科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学生完成的是一件一件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大部分与一定的设备有关,没有可以操作的设备对象,学生学习过程的“做”就无从谈起;没有“做”,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影响工作的兴趣。因此,保证设备的数量和完好程度是开展好项目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有了设备,需要管好、用好,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政策护航,特别是在采用仿真课件教学之后,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加强仿真课件的开发或引进。
总之,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以新颖的角度展开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各方的潜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和完善实践水平,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技术(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江西,李军.电工技术.中常见整流电路的仿真分析[N].电子报,2010.
[3]祁倩.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