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佳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少学校的老师,有为课堂纪律不好而头疼,有为学生成绩不好而郁闷,有为学生作业拖拉而无奈……这实际上是长期困扰学校教学的一个老问题。从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看,我们有许多老师试图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但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对此,我也一直在学习、思考。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教和学不统一,不协调,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教和学成了两张皮。具体表现为:每节课看起来老师都在卖力的讲,卖力的教,但实际上多数学生根本就没用心学、认真听,教师忙得满头大汗,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爱听不听,爱学不学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基于以上情况,我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寻找最佳策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良好的统一,真正使教和学成为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为此,笔者的见解是:
  一、加强学习,深刻反思,转变更新教学观念
  和老师们交流,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太差”、“没法教”、“怎么都教不会”、“学生不学,我也没办法”等等,老师们的这些话,除一部分反映了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外,更多的是推卸责任。事实上,我们好多老师还抱着多年来形成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放,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实施教学,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了学习过程的极度被动和依赖,甚至厌学。其结果就是学生被“教”的越来越差。
  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借鉴、探索和改革,就是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标中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理念、能力和方法,先转变我们自己的观念,每一个人都要认识到我们的课堂必须发生变化。
  我们一些教学成绩好的教师,除了对学生抓的紧,督促到位外,在关键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能够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表面上看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实质上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提问、讨论、交流、探究、合作),调动了学生,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去体验知识的获取、感悟过程,去亲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仅仅很平常的一个变化,实质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导致的结果,一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牢固(因为知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自己亲历的学习、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合作过程),二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也才能称得上是高效的。从这些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许多教学内容和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我安排老师们教师研修网研读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探讨研究的文章和博客,观看名师的教学录相,从中获得一些感悟和灵感。
  二、深入研究,精心设计,认真扎实上好每堂课
  我们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是行动研究,既然是行动研究,重点关注的就是一个“做”字,不是做做调查,写几篇论文了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变化(这其中包括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不是作秀,设计一两堂课,给听课者做做样子,表演一下了事,下节课变回老样子。我们要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常态课堂的变化中,追求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成绩的明显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请老师们记住一句教育名言:“学生课堂上活动的质量,决定着你的教育质量的高度”。
  三、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要求大家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但也不是要大家一夜之间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管这个过程多么曲折,每位老师都必须要去实实在在的探索。每个人都要做到今天和昨天不一样,有小变化;这一周和上一周不一样,有大变化;到学期末,每个人的课堂都发生根本的变化。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起来,动起来,有事做,改变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爱听不听熬时间的现状,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四、措施到位,常抓不懈,力求取得明显成效
  德育处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当做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从看得见的抓,从小处抓,从个体抓,抓实抓到位,抓出效果。要做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建立起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班级管理团队,通力协作。语数英老师要质量要抓好学生课堂常规,其它学科的老师也要抓。你一放任,就白抓了。
  随堂听课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关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了,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了,是否整堂课都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之中,并将以上四个方面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每位教师每节课的教案中,要重点考虑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的设计,包括:提问、讨论、交流、练习、评价、反思等等。
  课堂教学不得满堂灌,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答疑探究,提问练习等,同时要求,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要求明确、目标清晰、当堂完成,并进行评价和总结。要求每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大于20分钟,留结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
  对做得好的个人、学科和年级通报表扬,同时对做的不好,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学科任课教师,逐级谈话,跟踪督导,限期整改。
  梁启超先生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要我们全体老师团结一心,从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精心去设计,用心去实施,我相信我们的课堂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和大幅度提升,使学校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镇华城美地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小学数学生态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生态化教学,即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问题来获得数学知识。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生态化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指生活实际问题,同时也是指与生态教学有关的数学教学内容、作业设计、教学情境等等,教师构建生态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生态化教学现状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多是周边的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缺少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和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等现状,他们接受新知的能力也相对滞后。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导致处于农村的孩子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孩子的一些有关预习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预习方案,帮助学生提高预习能力。  一、预习的意义  1、
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体质。小班幼儿已能完成走、跑、爬、钻等基本动作,但动作协调能力还比较弱,身体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晨间活动中他们的集体意识薄弱,随意性大,常常只会随意摆弄玩具、或相互追逐打闹、或一味机械模仿,不能很好地达到锻炼的目的。老师作为晨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淹没在课改的浪潮中,几乎没人去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有见于此,我就高年级的的语文阅读课,浅谈第一课时的误区与有效性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如何对幼儿进行责任教育,实施责任教育应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如何通过寻求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勇敢地面对责任,保持乐观与自信,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本土资源,建构特色主题——责任教育主题化  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大多以主题的形式呈现,我们充分挖掘主题中的隐性教育内容,有效地为责任教育服务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了引
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一所幼儿园的活力最终是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活力体现的。以往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从方便自己出发,要幼儿适应教师的方法,而忽略从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去考虑教育的有效方法。  首先,园长要将教改的着力点放在如何使现进得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最终有效的落实在幼儿身上。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观念内化并产生相应的教育行为,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点,也是我园幼儿教养、课题研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利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际,它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武器。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人在和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言语活动是受个人心理现象调节的活动。  幼儿的言语发展主要是口头语言的发展。他们主要是学习和使用口头语言。教师运用一定的语言与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形
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戏剧形式,它那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各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但当流行音乐风靡神州之时,我们传统的戏曲音乐受到了很大冲击,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对此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有的几乎是一无所知。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对传统的音乐产生兴趣,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那怎样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巧妙地设计教法就成了教学的关键
去年,我市教育局提出了二次作文的大胆尝试。所谓二次作文,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即“当堂完成,快速批改,及时评讲,二次作文”。一年的实践下来,虽然我们语文老师工作量比以前重了,但也收获了二次作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  一、二次作文,让学生养成了修改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可谓是非常重视的,一学期下来,除了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