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话题。在教学实践博弈中,教育者的认知已经趋于一致、达成共识,从传统教育理论中解放出教育者本身和受教育者。在这过程中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论,即“儿童中心论”,后来由胡适先生传入中国,并且逐步得到历代教育者的认可、传承和发展。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狭义的教育。而广义的教育则要求教育教学打破学校的藩篱,解放教育思想,解放儿童天性,把教育的内涵深度化,教育的外延广阔化。新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教师中心论转移到学生中心论,也就是双主体根本地位和功能的转换,这种转换既是课堂上以谁为本的重新确认,也是校园活动中以谁为中心地位的重新思考。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我国自主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现代学校在摸索和创新中,发展出了课堂学习和社团活动相互合作、相互辅助的全新学习模式。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古代希腊的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和我国的“六艺”。可见,教学不是单纯的书本学习,而是结合其他多领域的、适合学生本身身心发展规律的多种教育的相结合,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者的共同认知。
那么,在我们的校园中又把课堂学习发展到哪些领域的外延了呢?现代中小学开展的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寻找适合自己兴趣发展的社团,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既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也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其中音乐社团、篮球社团、文学社团、书法社团、绘画社团等是尤其受到学生喜欢的。在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社团活动是校园枯燥学习生活的调味剂,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风景线,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宝贵财富。
社团活动的意义对学生来讲是非凡的。
第一,社团活动可以释放学生天性。从意识形态上,使学生更加真实、具体的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既有选择权也有否定权。在文化课之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外活动,这是使自己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有利于自身今后发展的,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超越课堂的体现之一。
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是因材施教、学达天性,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真实、最外延的体现。社团活动对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用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向下延伸的实践基础也由此形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从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开始,教育家们就已经意识到个人天性的发展是各不相同的,而学生的独特性也要求教育不能一刀切,应运而生的校园社团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动机等,使他们的选择各不相同,在经过课堂统一教学的授课模式之外,他们正是需要这样的个性化实践学习活动,这对解放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社团活动可以健全学生人格。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的知识不断内化,把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在自主活动中逐步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发展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值得一提的是寒暑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学生会选择参加义工社团活动或者其他志愿者公益活动,去帮助义卖或敬老院帮扶老人等,这样的活动内容会使学生在接触、了解弱势群体之后,更加的懂得珍惜自己,珍惜生活。
第三,发现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社团创立之初,一些学生是有针对性的选择社团,这类学生是为了深造和发挥自己的长才。还有一类学生是盲目的选择,本身只有兴趣爱好但是并没有什么基础,可就是这类学生中更容易被挖掘出特长和潜能,特别是音乐类社团和文学社团。也许今天一个平凡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未来之星,学校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给学生发现自己,培养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
第四,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社团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放开眼界,拓宽格局,打破小公主、小皇帝的顽陋思想。00后和10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高峰时代,每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使学生从小生活在家庭唯我独尊的现状当中,个人利益优先,缺乏责任感等缺点在成长中逐渐显现出来,而社团活动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集体,什么是集体荣誉。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加享受平等团结、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而集体荣誉给个人带来自尊自豪感和成就感更是言语无法比拟的,所以当一个孩子单独难以完成一件任务时,放在集体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社团的人际关系交往,像小型的社会缩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今后的生活和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青少年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与人交往,接触社会,学习课本上难以接触的东西,更加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信任和帮助他人的健康态度,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良好发展。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的第二条指出,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包括: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可见,校园社团活动的发展将更加细致化、严谨化、科学化。中学校园的社团发展,也应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更早的从心灵引导、人文体验入手,与高校社团活动相接轨,更好融入德育、智育、体育,使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得到升华,从小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特殊长才的新少年。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狭义的教育。而广义的教育则要求教育教学打破学校的藩篱,解放教育思想,解放儿童天性,把教育的内涵深度化,教育的外延广阔化。新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教师中心论转移到学生中心论,也就是双主体根本地位和功能的转换,这种转换既是课堂上以谁为本的重新确认,也是校园活动中以谁为中心地位的重新思考。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我国自主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现代学校在摸索和创新中,发展出了课堂学习和社团活动相互合作、相互辅助的全新学习模式。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古代希腊的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和我国的“六艺”。可见,教学不是单纯的书本学习,而是结合其他多领域的、适合学生本身身心发展规律的多种教育的相结合,这也是世界各国教育者的共同认知。
那么,在我们的校园中又把课堂学习发展到哪些领域的外延了呢?现代中小学开展的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寻找适合自己兴趣发展的社团,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既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也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其中音乐社团、篮球社团、文学社团、书法社团、绘画社团等是尤其受到学生喜欢的。在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社团活动是校园枯燥学习生活的调味剂,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风景线,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宝贵财富。
社团活动的意义对学生来讲是非凡的。
第一,社团活动可以释放学生天性。从意识形态上,使学生更加真实、具体的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既有选择权也有否定权。在文化课之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外活动,这是使自己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有利于自身今后发展的,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超越课堂的体现之一。
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是因材施教、学达天性,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真实、最外延的体现。社团活动对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用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向下延伸的实践基础也由此形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从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开始,教育家们就已经意识到个人天性的发展是各不相同的,而学生的独特性也要求教育不能一刀切,应运而生的校园社团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动机等,使他们的选择各不相同,在经过课堂统一教学的授课模式之外,他们正是需要这样的个性化实践学习活动,这对解放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社团活动可以健全学生人格。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的知识不断内化,把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在自主活动中逐步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发展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值得一提的是寒暑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学生会选择参加义工社团活动或者其他志愿者公益活动,去帮助义卖或敬老院帮扶老人等,这样的活动内容会使学生在接触、了解弱势群体之后,更加的懂得珍惜自己,珍惜生活。
第三,发现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社团创立之初,一些学生是有针对性的选择社团,这类学生是为了深造和发挥自己的长才。还有一类学生是盲目的选择,本身只有兴趣爱好但是并没有什么基础,可就是这类学生中更容易被挖掘出特长和潜能,特别是音乐类社团和文学社团。也许今天一个平凡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未来之星,学校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给学生发现自己,培养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
第四,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社团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放开眼界,拓宽格局,打破小公主、小皇帝的顽陋思想。00后和10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高峰时代,每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使学生从小生活在家庭唯我独尊的现状当中,个人利益优先,缺乏责任感等缺点在成长中逐渐显现出来,而社团活动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集体,什么是集体荣誉。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加享受平等团结、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而集体荣誉给个人带来自尊自豪感和成就感更是言语无法比拟的,所以当一个孩子单独难以完成一件任务时,放在集体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社团的人际关系交往,像小型的社会缩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今后的生活和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青少年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而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与人交往,接触社会,学习课本上难以接触的东西,更加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信任和帮助他人的健康态度,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良好发展。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的第二条指出,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包括: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可见,校园社团活动的发展将更加细致化、严谨化、科学化。中学校园的社团发展,也应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更早的从心灵引导、人文体验入手,与高校社团活动相接轨,更好融入德育、智育、体育,使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得到升华,从小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特殊长才的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