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牙、木三种不同材料的雕琢艺术如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展示三雕艺术的魅力,表现岭南文化特色元素,本文就此简谈在玉雕作品《渔歌唱晚》中的创作体会。
[关键词]玉雕牙雕木雕三合一 继承与发展 雕刻工艺精髓 岭南水乡
2010年初,受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邀请,得知要为“亚运会开幕暨广州塔落成”举办“岭南艺术展览会”特别制作作品送展后,我深感无尚光荣和责任重大。这不单只是展示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广州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唯一从事牙、竹木、玉雕三雕合一的高级技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师的我的个人工艺能力,还肩负着向各国领导人和各国运动员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特别是展现广东岭南工艺美术成果的重任。因此我要求自己在送展的作品中不仅必须要充分包含能反映出岭南文化特色元素,而且还必须把三雕技艺汇合其中(即融为一体),完美地展示三雕艺术的魅力。
在考虑题材时,我曾考虑做:一是岭南佳果果篮。把岭南特有的琳琅满目的水果汇集到一个大果篮中,通过表现岭南物埠文丰的好景象,歌颂改革开放成果;二是把“五羊仙子”的故事以花篮形式表现出来。把这个古老美好的民间传说,结合美丽花城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以古今同源、共存的形式反映出来,向世人展示岭南人民爱劳动、爱生活,善于创造美好家园的动人画面。三是用山水的方法把“羊城八景”和现代建筑同时融入作品中,做成一件山水摆件;四是做一件岭南水乡的作品。把岭南水乡的特有文化生活,水乡人的精神面貌和美好的梦想等通过雕刻作品反映出来等等。几项构思虽说都很美好,但是仍然有些俗套令人不甚满意。如何选择最佳的题材成为当时一道困扰我的难题。
如果做成果篮、花篮、典故、山水这些题材就必须要找一件较大的玉石材料,而这石头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寻觅得到的。如果有这么大的材料,只是简单地进行雕刻,既浪费了材料,又出不了最佳观赏效果。只有经过精心雕琢,花费较长工时的制作才能完成,但创作时间肯定大大地超过了送展所规定的日期而完成不了任务;如果用较小的石料进行雕刻,则与现场展览的气氛要求相距甚远,不能充分展示广州玉雕的光芒四射的魅力所在。
在题材一直未能确定期间里,长时间的思考,仍未有理想结果的情况下,偶尔重回珠江边孩提时曾生活过的地方,面对滔滔的江水和江面上穿梭往来的船只,突然茅塞顿开,创作思路豁然开阔,眼前的画面不正是我所需要表达的美景么?江面上大小小忙碌往来穿梭的船只不就是广东水乡民众生活吗?多美妙的一幅画面。
于是《渔歌唱晚》作品构思油然而生,拿起相机,对着江面上来往的船只立刻进行多角度抓拍、取景。
为了追求细节的真实完美,先后多次赶赴珠三角的番禺、顺德等地进行作品的前期采风工作,对运输船、运沙艇、草艇、龙船、龙标、捕鱼艇、村口的渡头等进行了拍摄和素描写生,唯恐遗漏一点必要的细节。在获得船主同意之后,我经常亲自上船弄浆,摇橹,实地体验船上渔民的生活,观察渔民生活环境,为创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素材。
总的构思定下来之后,接着的工作就是仔细选购材料。严格按照构思的尺寸厘定石料的大小,太大了恐怕在短时间内完成不了,太小了又不能突显雕工;有裂缝有烂的都不能用,因为雕琢渔网、竹篙等部分对石材有规定,所以对质料的要求可谓百里挑一的苛刻。
当构思、材料定下来以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图稿设计和编程设计中,把三雕严格区分开来,整个作品共分为五个重点进行安排和刻画:一是船身(船体),重在真实。二是船面的后半部分的起居室、厨房,重点刻画船上的配置。三是船面前面部分,重点突出“唱”字,就是人们在船上的行为。四是船樯上晒的渔网,重点在“精”字,用牙雕的方法表现出来。五是水纹、堤岸、渡头,重在衬托、引入环境(看木雕的表现)。
先用玉雕的方法从船只做起,船身的高度关系到船食水深浅,太深了不利于船只的表现,可观性低;太浅了又会给人以船上没货的感觉,而且船身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船外侧吊挂的防撞水松木的可观性和真实性,这些明摆在眼前的东西,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制作时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制作船身的时候,丝毫不敢轻视,必须一板一眼地进行分配材料,把各个位置的比例做好。船身理顺以后,船尾的起居室、厨房、窗户、护栏,外侧的花、灯笼,起居室顶的竹编,竹篙,鸡笼,晒晾的鱼干就可以放心地按比例一一雕琢,力求把采风时收集到的素材浓缩在一起。由于要雕刻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密度又大,所以雕刻时只能使用中、小号工具一点一点地进行。接着做人物,人物的行为是整件作品的重点,突出的就是一个“唱”字,人们的活动集中在主船的前半部分,一日劳作之后,他们敲着鼓,拉着二胡,吹着笛子和唢呐相聚在大网前,自娱自乐地唱着自己的歌,歌唱当今的幸福生活……他们后面的大鱼网就像一幅巨大的布景板,把他们的倩影衬托出来。
其他三三两两的小船相聚在渡头,带出了珠江江面一派悠闲安宁满足乐业的场景,飘洒着着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在作品中,环绕大船周围的有三条小船,右侧的小船雕出了一位正在洗衣的渔民;左侧一小船则雕出了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老者含贻弄孙时的温馨画面。另一艘小船雕出了满载的货物。小船分别装着货物、鱼获、草料,每只小船都有人物、渔网、而且还配了船橹、船浆、竹篙和起居室等。全部的人物、基本的日常用品等都是按照真实原件照比例缩小打造出来的,难度和精准度的要求都极高。
渔网的前期制作也是十分讲究,整张网挂在船樯上,厚、薄十分讲究,过厚了,做出来就没有网的感觉;过薄了,就容易碎烂。所以厚薄一定要均匀,而且要为下一个工序(如:打孔、扩拉孔)做铺垫。
按传统工艺的工作程序是作品完成后方能作磨光,说明作品制作已完毕,但这一次我作了新调整,打破多年以来玉雕生产的程序,反其道而行之把磨光工作提前做了,留下渔网等物件还没有真正雕琢完成就进行了抛光打磨,主要是为了避免打磨时对作品进行无可避免的破坏,也就是说渔网等物件是在整件作品抛光打磨之后才进行后期进一步更深层次制作的。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创新,为今后的創作奠定成功的基础。 船只按照总体设计和制作完成以后,工作室闭门谢客,专心一致地进行渔网等的制作。渔网的制作我使用了牙雕工艺。该工艺讲究精细、精准,制作时需要制作者全神贯注,心平气静,拿工具时要手紧腕松,力度要掌握恰当,每打一个孔必须凝神闭气,而且对打孔工具的要求相当严格,大小要一致还必须锋利无比,基本上打三个孔就必须更换一支工具,不然的话,网孔的雕琢就会不均匀,甚至被打烂,整个作品的制作就会失败,几个月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在打孔完成后,运用象牙球制作工艺过程里不可缺少的焯工技术,细致地把网孔一个一个地拖拉,孔与孔之间只有细细的间隙(翡翠幼线)相连,犹如渔网由胶丝线、积梭慢慢地积就而成,非常的细腻,可观性极高。船蓬上和侧面悬空的船橹、船浆、竹篙也是这时候才进行后期制作细加工的,做出来的竹篙比牙签还要细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翡翠的质料比象牙要硬还容易折断,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有可能发生,故唯有一直小心翼翼,直至把最后一个网孔制作完成之后,方才深深地舒出一口气。因为制作时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此项工作非常考验人的注意力、意志力、定力和耐力。
整件玉雕作品的底座设计是一件木雕作品,木雕上有渡头、阶梯和有水纹的河流。渡头、阶梯和有水纹的河流三者是由木雕制作而成,另在木雕下面再配以根雕衬托,木和根互相嵌合而成,渡头设有阶梯,河流上有流淌的河水,湍急的水纹相互重叠,有前有后,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令作品更加生动逼真,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作品能够从小中见大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水乡别致风情画。
《渔歌唱晚》作品是糅合了玉雕、牙雕、木雕的制作工艺元素,经过我的理解、改革、提高之后制作完成的。我个人认为,在观察生活中激发灵感,找到创作切入口之后,原来毫不相同的三种材料和传统工艺雕刻技术,只要用心地学习了解,吃透每一种工艺精髓,从中找出它们的共通性,那么每一种雕刻工艺就不是孤立的,是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相互渗透、借鉴,从而制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刘锯华(1955—),男,毕业后进入艺光象牙檀香工艺厂。主要代表作有:檀香扇《梁祝》、《戏婴图》,其中竹雕梅花小鸟被陈家祠收藏);玉雕(《传承》被荔湾区档案局收藏)。在从事雕刻艺术生涯中,多次参与广州高技能职称考核评定工作。现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广州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唯一从事牙、竹木、玉雕三雕合一的高级技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師。
[关键词]玉雕牙雕木雕三合一 继承与发展 雕刻工艺精髓 岭南水乡
2010年初,受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邀请,得知要为“亚运会开幕暨广州塔落成”举办“岭南艺术展览会”特别制作作品送展后,我深感无尚光荣和责任重大。这不单只是展示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广州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唯一从事牙、竹木、玉雕三雕合一的高级技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师的我的个人工艺能力,还肩负着向各国领导人和各国运动员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特别是展现广东岭南工艺美术成果的重任。因此我要求自己在送展的作品中不仅必须要充分包含能反映出岭南文化特色元素,而且还必须把三雕技艺汇合其中(即融为一体),完美地展示三雕艺术的魅力。
在考虑题材时,我曾考虑做:一是岭南佳果果篮。把岭南特有的琳琅满目的水果汇集到一个大果篮中,通过表现岭南物埠文丰的好景象,歌颂改革开放成果;二是把“五羊仙子”的故事以花篮形式表现出来。把这个古老美好的民间传说,结合美丽花城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以古今同源、共存的形式反映出来,向世人展示岭南人民爱劳动、爱生活,善于创造美好家园的动人画面。三是用山水的方法把“羊城八景”和现代建筑同时融入作品中,做成一件山水摆件;四是做一件岭南水乡的作品。把岭南水乡的特有文化生活,水乡人的精神面貌和美好的梦想等通过雕刻作品反映出来等等。几项构思虽说都很美好,但是仍然有些俗套令人不甚满意。如何选择最佳的题材成为当时一道困扰我的难题。
如果做成果篮、花篮、典故、山水这些题材就必须要找一件较大的玉石材料,而这石头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寻觅得到的。如果有这么大的材料,只是简单地进行雕刻,既浪费了材料,又出不了最佳观赏效果。只有经过精心雕琢,花费较长工时的制作才能完成,但创作时间肯定大大地超过了送展所规定的日期而完成不了任务;如果用较小的石料进行雕刻,则与现场展览的气氛要求相距甚远,不能充分展示广州玉雕的光芒四射的魅力所在。
在题材一直未能确定期间里,长时间的思考,仍未有理想结果的情况下,偶尔重回珠江边孩提时曾生活过的地方,面对滔滔的江水和江面上穿梭往来的船只,突然茅塞顿开,创作思路豁然开阔,眼前的画面不正是我所需要表达的美景么?江面上大小小忙碌往来穿梭的船只不就是广东水乡民众生活吗?多美妙的一幅画面。
于是《渔歌唱晚》作品构思油然而生,拿起相机,对着江面上来往的船只立刻进行多角度抓拍、取景。
为了追求细节的真实完美,先后多次赶赴珠三角的番禺、顺德等地进行作品的前期采风工作,对运输船、运沙艇、草艇、龙船、龙标、捕鱼艇、村口的渡头等进行了拍摄和素描写生,唯恐遗漏一点必要的细节。在获得船主同意之后,我经常亲自上船弄浆,摇橹,实地体验船上渔民的生活,观察渔民生活环境,为创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素材。
总的构思定下来之后,接着的工作就是仔细选购材料。严格按照构思的尺寸厘定石料的大小,太大了恐怕在短时间内完成不了,太小了又不能突显雕工;有裂缝有烂的都不能用,因为雕琢渔网、竹篙等部分对石材有规定,所以对质料的要求可谓百里挑一的苛刻。
当构思、材料定下来以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图稿设计和编程设计中,把三雕严格区分开来,整个作品共分为五个重点进行安排和刻画:一是船身(船体),重在真实。二是船面的后半部分的起居室、厨房,重点刻画船上的配置。三是船面前面部分,重点突出“唱”字,就是人们在船上的行为。四是船樯上晒的渔网,重点在“精”字,用牙雕的方法表现出来。五是水纹、堤岸、渡头,重在衬托、引入环境(看木雕的表现)。
先用玉雕的方法从船只做起,船身的高度关系到船食水深浅,太深了不利于船只的表现,可观性低;太浅了又会给人以船上没货的感觉,而且船身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船外侧吊挂的防撞水松木的可观性和真实性,这些明摆在眼前的东西,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制作时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制作船身的时候,丝毫不敢轻视,必须一板一眼地进行分配材料,把各个位置的比例做好。船身理顺以后,船尾的起居室、厨房、窗户、护栏,外侧的花、灯笼,起居室顶的竹编,竹篙,鸡笼,晒晾的鱼干就可以放心地按比例一一雕琢,力求把采风时收集到的素材浓缩在一起。由于要雕刻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密度又大,所以雕刻时只能使用中、小号工具一点一点地进行。接着做人物,人物的行为是整件作品的重点,突出的就是一个“唱”字,人们的活动集中在主船的前半部分,一日劳作之后,他们敲着鼓,拉着二胡,吹着笛子和唢呐相聚在大网前,自娱自乐地唱着自己的歌,歌唱当今的幸福生活……他们后面的大鱼网就像一幅巨大的布景板,把他们的倩影衬托出来。
其他三三两两的小船相聚在渡头,带出了珠江江面一派悠闲安宁满足乐业的场景,飘洒着着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在作品中,环绕大船周围的有三条小船,右侧的小船雕出了一位正在洗衣的渔民;左侧一小船则雕出了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老者含贻弄孙时的温馨画面。另一艘小船雕出了满载的货物。小船分别装着货物、鱼获、草料,每只小船都有人物、渔网、而且还配了船橹、船浆、竹篙和起居室等。全部的人物、基本的日常用品等都是按照真实原件照比例缩小打造出来的,难度和精准度的要求都极高。
渔网的前期制作也是十分讲究,整张网挂在船樯上,厚、薄十分讲究,过厚了,做出来就没有网的感觉;过薄了,就容易碎烂。所以厚薄一定要均匀,而且要为下一个工序(如:打孔、扩拉孔)做铺垫。
按传统工艺的工作程序是作品完成后方能作磨光,说明作品制作已完毕,但这一次我作了新调整,打破多年以来玉雕生产的程序,反其道而行之把磨光工作提前做了,留下渔网等物件还没有真正雕琢完成就进行了抛光打磨,主要是为了避免打磨时对作品进行无可避免的破坏,也就是说渔网等物件是在整件作品抛光打磨之后才进行后期进一步更深层次制作的。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创新,为今后的創作奠定成功的基础。 船只按照总体设计和制作完成以后,工作室闭门谢客,专心一致地进行渔网等的制作。渔网的制作我使用了牙雕工艺。该工艺讲究精细、精准,制作时需要制作者全神贯注,心平气静,拿工具时要手紧腕松,力度要掌握恰当,每打一个孔必须凝神闭气,而且对打孔工具的要求相当严格,大小要一致还必须锋利无比,基本上打三个孔就必须更换一支工具,不然的话,网孔的雕琢就会不均匀,甚至被打烂,整个作品的制作就会失败,几个月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在打孔完成后,运用象牙球制作工艺过程里不可缺少的焯工技术,细致地把网孔一个一个地拖拉,孔与孔之间只有细细的间隙(翡翠幼线)相连,犹如渔网由胶丝线、积梭慢慢地积就而成,非常的细腻,可观性极高。船蓬上和侧面悬空的船橹、船浆、竹篙也是这时候才进行后期制作细加工的,做出来的竹篙比牙签还要细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翡翠的质料比象牙要硬还容易折断,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有可能发生,故唯有一直小心翼翼,直至把最后一个网孔制作完成之后,方才深深地舒出一口气。因为制作时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此项工作非常考验人的注意力、意志力、定力和耐力。
整件玉雕作品的底座设计是一件木雕作品,木雕上有渡头、阶梯和有水纹的河流。渡头、阶梯和有水纹的河流三者是由木雕制作而成,另在木雕下面再配以根雕衬托,木和根互相嵌合而成,渡头设有阶梯,河流上有流淌的河水,湍急的水纹相互重叠,有前有后,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令作品更加生动逼真,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作品能够从小中见大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水乡别致风情画。
《渔歌唱晚》作品是糅合了玉雕、牙雕、木雕的制作工艺元素,经过我的理解、改革、提高之后制作完成的。我个人认为,在观察生活中激发灵感,找到创作切入口之后,原来毫不相同的三种材料和传统工艺雕刻技术,只要用心地学习了解,吃透每一种工艺精髓,从中找出它们的共通性,那么每一种雕刻工艺就不是孤立的,是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相互渗透、借鉴,从而制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刘锯华(1955—),男,毕业后进入艺光象牙檀香工艺厂。主要代表作有:檀香扇《梁祝》、《戏婴图》,其中竹雕梅花小鸟被陈家祠收藏);玉雕(《传承》被荔湾区档案局收藏)。在从事雕刻艺术生涯中,多次参与广州高技能职称考核评定工作。现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广州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唯一从事牙、竹木、玉雕三雕合一的高级技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