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传神写意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虚拟化是中国戏曲艺术精神领域的艺术创作思想,它把生活和艺术划分为不同的两个范畴,强调从生活的实中提炼出艺术的虚,通过艺术的虚展现生活真实的实。本文试从中国戏曲本身的虚拟化、虚拟化的完成以及“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思考和探问。
  [关键词]中国戏曲 虚拟化 艺术 舞台表演
  一.中国戏曲的虚拟化
  虚拟化是中国戏曲艺术精神领域的艺术创作思想,它把生活和艺术划分为不同的两个范畴,强调从生活的实中提炼出艺术的虚,通过艺术的虚展现生活真实的实。所谓“戏字半边虚”,中国戏曲与强调写实的西方戏剧不同,它更着眼于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明代戏曲作家、曲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指出:“戏剧之道,出之贵实,用之贵虚。”①说的正是生活与戏曲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戏曲与生活相比,总是既是非是、既像非像,提炼于生活,又和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正如京剧泰斗盖叫天说的:“艺术是生活的显微镜,把‘真’给透出来。”戏曲可以通过艺术化的、诗画化的手段展示生活的本质,展示其更为深层的内涵。舞台上的表演绝非是将生活日常、家长里短赤裸裸地重现,而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甚至有时非假不可,“非假不真,非假不美”,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真真假假”的关系。中国戏曲表演之所能称为艺术,简单模仿生活的真实、直白地描摹生活的情态,这些都不可为;戏曲既是从生活中来,又突破其条框限制,创造出实中有虚,虚中见实的身段和意境,比单纯模仿生活更加高明。而中国戏曲的“高明”之处,正是在其虚拟性上。
  汤显祖自言“传奇多梦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正是“梦”之一字,可以夸张、可以抽象、可以跳脱现实窠臼,正正就要把“虚”字放在艺术创作的主导地位,大胆想象,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虚构、夸张,表达艺术化的真实。
  中国戏曲作品中,虚实相生,一桌两椅就能成就万千景象,这是实生虚;四匹单骑等于千军万马,一个圆场代表走了万水千山,这是虚生实。其舞台时间和舞台空间都是机动可变的,随着演员表演,而产生了具体的、可变的环境;角色一下场,这个具体的环境又可能随之立时消失,换别的角色上场后,随其表演,又会产生另外的具体环境。所以说戏曲舞台上的环境就依附在角色身上,景随人物而生,景随人物而灭。比如说,要表现人物登高望远,甚至无需在舞台上摆放高楼的布景,只需通过手一搭(楼梯扶手),衣一挽,走七步,就可以让人物从平地登高而上,而且观众还能从舞台表演中获得相应的感知。
  戏曲作品中,越是“无形”之景,越能突破想象的空间,去表现无限的生活景象。《周易》中也有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认为只有超越具象的意象,才能扩大表达语汇的容量,而且往往还可以合情而不合理,“理之所无,情之所有”。举一个李治,戏曲表现骑马的趟马程式,以踢腿、耍鞭、翻身、转圈、磋步、圆场等一套动作来完成,实际上已经与生活真实相为迥异,但在演员的肢体表演而言,全身线条的韵律上更见意境,达到了神似,从而让人信服。
  戏曲舞台表演中,有时间上的虚拟、空间上的虚拟等等手法,而多重时空的虚拟则更为独特。它的意思是把一个舞台平面切割成若干个虚拟的空间,于是近在咫尺的距离,就有可能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极大地充裕了舞台表演的想象力,而且对深化人物内心活动,渲染舞台气氛有特殊功效。比如我在演《梦·红船》时,需要表现邝三华、梅卿和超剑郎三个人物之间纠结的情感时,我们就利用灯光等将舞台切割成三个空间,在这三个彼此独立的内心空间里,人物各自通过唱段能直抒胸臆。
  在我另外一个曾经演出过的剧目——《长坂坡》中,也曾通过多重时空的虚拟,去更鲜活地勾勒赵子龙的人物特性。比如其中“掩井”一场中,赵子龙和靡夫人站在台上,曹兵从他们背后穿来过去,彼此却毫无知觉——这就是把现场的空间划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时空,一边厢赵子龙与靡夫人急忙逃难,另一边厢曹兵奔袭而来,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危机重重的紧迫气氛;而且还以敌众我寡的形势对比,暗示出赵子龙让靡夫人骑唯一的战马,自己选择徒步保护她突围的做法,会导致三个人陷落敌阵无法摆脱的绝望境地,为下面情节中靡夫人的自我牺牲进行了必要而有力的铺垫,同时也形象地衬托出了赵子龙的内心焦急。在靡夫人投井之后,赵子龙刚要将阿斗藏在铠甲之中,又遇上曹兵的再次搜索,却又偏偏与赵子龙摩肩擦背,各走各路——虚拟性很好地再次发挥作用,把舞台平面虚拟成两个空间,把人物各自拉到不同的环境当中去,并且通过与第一次“抄过”对比,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曹兵与赵子龙的距离越来越接近,渲染出如箭在弦的压迫感,同时反衬赵子龙浑身是胆、临危不乱的赤胆英雄、忠勇大将的气魄。
  二.虚拟需要通过舞台表演和观众共同完成
  中国戏曲以神似为上、形似为下,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从点扩散面,旨在通过演员的表演,营造出一种艺术的、悠远的、弥散的“虚空”,并让观众“思而得之”、“品而得之”,心领神会。
  这种空灵之美,必须“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正如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中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这虽是评价诗歌美学的观点,放在中国戏曲的品评上也同样合用。要形成这种美感,就需要两部分同时作用:一是舞台表演,一是观众。舞台表演,从剧本创作、导演编排、表现方法、化妆、服装、道具等等全方位而言,都需要程式化的呈现;而观众方面,则需要舞台表演调动起观众,使其在接受到戏曲表演时进行相应的、各式各样的主观想象。
  中国艺术以“小有”带“大无”,通过“有”创造出“无”,通过“实”创造出“虚”,“有”得越少,留白越多,给人想象空间越大。戏曲追求“貌离神合”的艺术真实要旨,也可以体现其虚拟性。阿甲就将其解释为“程式的间离性与传神的幻觉感相融合的审美特征”。“貌离”指戏曲以程式使其跟生活的现实拉开距离,产生变形美、距离美;“神合”就是在观众通过观看演员虚拟性的表演产生联想,在心目中衍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相应的意象,获得舞台艺术的真实感和审美享受。   要更好地完成这就需要表演者先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和环境,心里有数、眼中有物,自身产生真实的感觉,才能通过恰当的虚拟动作,使观者感知。
  正如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势》中写道:“还没有人肯定巴甫洛娃运用实际感觉到的虚弱和病态,来演《天鹅之死》中慢慢衰竭下去的生命是最出色的,也没有人会提出在玛丽·维格曼上台前几分钟,告诉她一个可怕的消息,从而使她进入悲惨的《夜舞》中的角色……是想象的情感,而不是真实的情绪状态控制着舞蹈。”戏曲表演也是同理,要通过演员自身的想象力,在特定情景中通过特定程式来表现人物,从而使虚拟成为真实。
  三.要把握虚拟之度
  阿甲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原是人演戏,何求幻觉迷。汹涌并无水,驰骋不见骥。用景忌真实,就手可挪移。城墙可以举,唬煞斯坦尼。”戏曲源自生活,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符合戏曲以虚拟为主的舞台逻辑,以特有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生活真实的本质。对生活通过夸张、变形、离形得似、主观过滤等方式进行诗化处理,扬弃事物表层的物理真实,而追求心理真实,便是戏曲所表现的真实。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说过:“谈真容易,说梦为难。”②中国戏曲作品要让观众信服,感动,产生共鸣,程式是一种依托的手段,其中更需要的是把握其“度”,运用程式技巧时,要符合形式美规律,符合人物角色的表演分寸。
  所谓的“度”,既包括与外部动作直接相关的诸如动作的幅度、强度、力度、速度、角度、弧度、密度、灵活度、柔韧度,也包括与内部动作紧密相连的诸如呼吸的深度、速度,情感的兴奋、紧张、波动、投入、连贯的程度,还包括内心与外形相互关联、协调、结合的程度,各辩证因素之间的对比度,技巧运用的熟练度,等等。戏曲演员表演人物,“动作‘过’与‘不及’都不能传神……只有合度,才能入情。失去了舞台表现的准确性,就会有碍情理,传神当然也就不可能了。”③度的把握,针对演员表演而言,正是其功力深浅的体现。不同的“度”的把握,会直接影响传情达意的准确度和清晰度,戏曲演员必须要在准确理解人物基础上,尽力把握“度”,张弛有度、自然和度、和谐适度地使用表演技巧,从而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准确表达,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人物来。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 译.中华书局,2010;
  [2]陈抱成.中国的戏曲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
  [3]夏兰.中国戏曲文化.时事出版社,2007;
  [4]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学苑出版社,2013;
  [5]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文汝清(1983—),男,大学本科,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荣获第三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银奖及第四、五、六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中国戏曲红梅金花”称号,第九届广东艺术节表演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艺术节新秀奖,广东省文化厅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广东粤剧院演员。
其他文献
[摘 要]“外籍劳工”引出的问题在台湾社会已受到广泛关注,银幕上出现的“外籍劳工”尤其“外籍女性劳工”形象在近几年的作品中开始越发丰富而更加立体,这些女性角色往往以女性劳工和外籍新娘等形式呈现。本文旨在探求台湾外籍劳工中女性工人的影像,通过当下台湾电影对女性角色塑造的分析,探求纪录风格影像中蕴含的艺术性及人物塑造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当下台湾电影 外籍女工 外籍新娘  引 言  “外籍劳工”问
期刊
[摘 要]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传统原汁原味的表演形式的保护,也要注重新文艺作品在形式、内容、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创作与革新,这就是民间表演艺术保护与发展要做到的“两条腿走路“。本文从2015年广东汉剧院原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为切入,论述民间表演艺术发展“两条腿走路“的内容和原则。  [关键字]岭南 表演艺术 保护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 汉调音乐剧  正在笔者思考如何论述“城镇化建设
期刊
[摘 要]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禅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祖惠能的禅学理论不仅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文明也有积极的影响,人与人,人与万物平等和谐相处,是禅宗六祖最高的理想境界,这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挖掘和弘扬这些思想,在加强推进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它的生存与发展只能永远处在“活体”传承与“活态”保护之中。本文就传承和传承人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探讨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民间力量和政府部门的角色关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传承人 民间力量 政府部门  非
期刊
[摘 要]本文所论述的技巧,并非纯演奏技巧,而是作为粤剧音乐伴奏乐队所必须掌握的技巧。粤曲伴奏大多是即兴伴奏,所掌握伴奏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演员的演唱节奏和乐队的整体效果。而伴奏技巧的正确体现,很大程度上是对“伴奏法”的掌握与应用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粤曲 伴奏法 民族器乐  一、约定俗成的各式伴奏法  从理论层面对粤曲伴奏法加以总结与归纳,旨在将一种长期停留在实践经验层面的艺术认识,提炼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入题,阐述了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馆 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渊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湛江位于祖国大
期刊
[摘 要]东江民间会节是流行于惠州东江两岸,以东江中、下游区域以“会”为特色的一种民间自发的公众性民俗活动,是中国传统庙会习俗的一个在东江两岸延续的模式;研究、宣传、传承和发扬这一民间习俗,有着传承健康民风,建设精神文明、开发文化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当代利用价值。  [关键词]民间会节 当代 价值  东江流域,特别是在其中心区域惠州,有一种近似于传统庙会又区别于庙会的民间节庆,当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840年以来,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婚俗,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其所存在的地域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婚姻观念作为特定人群对于婚俗这一客观现象的主观理解,既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又能反映社会变迁的历程。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岛地区和湘西人地区们婚姻观念的调查研究,梳理其在现代化进程下的演变历程,并对比其所代表的北方汉
期刊
[摘 要]仪式及信仰的流传总是伴随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不断印证着神灵的力量。因此传说既是信仰的外在表现,又是信仰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公堂梅朵曲巴香火旺盛,正得益于人们在此供奉影响巨大的护法神,并乐而不疲的讲述着有关他们的各种传说,甚至可以说是传说为这个节日提供了素材及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广大信众前来参加、观看。  [关键词]公堂梅朵曲巴 赤宗赞 传说  每年的藏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省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分析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群众文化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群众文化 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