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生就会从被动中解脱出来,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就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乐府《木兰诗》的赏析,我首先播出花木兰替父从军中具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片段,并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在战火纷飞的北朝时代,官府抽丁不断,一位巾帼女英雄,在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女扮男妆,毅然替父从军,并因劳苦功高,受到天子嘉奖。然后揭题,学生入情入境。由此,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又如讲授《出师表》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先播放了一遍《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他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才智卓越,为蜀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文章也写得很感人。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来深入认识一下诸葛亮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此导入,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体验诱趣
每个人都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要变换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肯定。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师要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层次需求:对成绩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抓基础求突破;对成绩稍差的学生,要重参与掘优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教师满意,都要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的表扬鼓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不仅对被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作为教师,应当珍惜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不断鼓励他们,不断让他们取得“我能行”、“我最棒”的成功体验。“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啦,别骄傲”,这种一味的警戒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中,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想学、愿学、会学的兴趣。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信时,就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压倒。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启思引趣
语文本身就是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自由想象最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体现个性的特征。古希腊的生物学家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启迪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充分的发挥。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教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色古香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脑海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图画。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教师继续引导,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体味本诗,了解诗歌的主旨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可见,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兴趣盎然的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乐府《木兰诗》的赏析,我首先播出花木兰替父从军中具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片段,并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在战火纷飞的北朝时代,官府抽丁不断,一位巾帼女英雄,在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女扮男妆,毅然替父从军,并因劳苦功高,受到天子嘉奖。然后揭题,学生入情入境。由此,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又如讲授《出师表》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先播放了一遍《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他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才智卓越,为蜀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文章也写得很感人。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来深入认识一下诸葛亮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此导入,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体验诱趣
每个人都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要变换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肯定。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师要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层次需求:对成绩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抓基础求突破;对成绩稍差的学生,要重参与掘优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教师满意,都要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的表扬鼓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不仅对被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作为教师,应当珍惜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不断鼓励他们,不断让他们取得“我能行”、“我最棒”的成功体验。“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啦,别骄傲”,这种一味的警戒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中,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想学、愿学、会学的兴趣。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信时,就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压倒。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启思引趣
语文本身就是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自由想象最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体现个性的特征。古希腊的生物学家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启迪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充分的发挥。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教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色古香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脑海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图画。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教师继续引导,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体味本诗,了解诗歌的主旨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可见,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兴趣盎然的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