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也显得不可或缺。本文针对当下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教育融合;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家教品质”三种措施,以改善当下的家校合作育人效果。
关键词:家校合作 育人共同体 教育理念 健康成长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来自家庭,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关注家长教育素质的培养,关注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已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众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的家校合作工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家校合作理念陈旧。
家校合作关系中,学校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而家长处于客体和服从的地位。家校之间需要沟通协作时,学校讲,家长听,学校布置安排,家长支持配合,接受学校分派的任务。学校里各级家长委员会也仅限于协助班主任和学校处理一些事务,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主”“宾”关系、从属地位非常明显,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与协商,这种陈旧的合作理念显然不利于家校之间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共向融合。
第二,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校按规定成立了各级家长委员会,以此承担家校之间沟通合作的任务。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工作策划中去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家校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流于开会等单一的形式。一方面,学校不指望家长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工作参与的热情没有被激发,角色定位局限于听话、配合、支持,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合作的形式一般为一年开一次家长委员会。
第三,家校合作效率低下。
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并不能真正化解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家校之间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
如何让家校合作成效更高?如何引导家长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有效的家校协同共育的崭新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客观上说,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在家里被教育坏了的孩子很难通过学校教育扭转过来,一个童年缺爱的孩子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更大;相反,一个成长于健康有爱、教育有方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一般也不会逊色。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以平等的姿态与家长对话,与家庭建立高质量的联系,积极主动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
(2)规范合作行为,引领家长积极主动作为,促进家校之间高效合作。针对以往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寻找空间, 谋求家校合校理念上的突破,引导家长更主动地走进校园、参与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吸引家长参与,指导班级家委会开展工作,帮助制定班级家委会组织章程,规范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矫正不科学的教育行为,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家庭教育主题沙龙等方式,让家校之间、家长之间,以及家庭、学校与专家之间开展多渠道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产生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达成较为一致的教育目标。这种双向的培训,可以增加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向力,便于构成学习共同体,创造共同的话语体系,形成对话与沟通的良好基础。
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教育融合
家校之间教育的融合依赖于家校之间关系的融合,相互之间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保障。要有意识地搭建家校合作的平台,让家长与学校在不断地合作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合力。近些年来,我校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为家校教育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定期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促进家校融合。不同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很多家长对小学生的课堂很陌生,对当前的教法、学法还停留在自己做学生的时代,以致在家里也经常用老方法、旧思想辅导自己的孩子。家校教育方法的脱节,家长教育思想的落后,不仅影响孩子知识的习得,而且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组织家长走进课堂,跟随老师,感知学校教育,了解教学过程,增进对现代课堂的认知,方便家长更好地采用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方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经常开展家长主题活动,增进家长融合互动。每一个优秀的父母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家长中间就有很好的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搭建平台,让家长们建立联系,相互学习。学校可在各年级成立“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等家长组织,定期开展亲子悦读会、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营造父母主动参与孩子成长的氛围,形成追求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风气。对于这些家长组织,学校可放手让他们自行开展活动,妈妈读书会的会长、爸爸运动队的队长都可由他们自主选出,活动大小事宜由会长、队长带领家长自己安排,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主持活动,以追求家校之间真正的融合。
(3)充分激发家长热情,激励亲子融合。家长走进课堂,利用自身的专业与专长,补充学校课程,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我们学校每周二下午是社团活动日,每到这天下午,全校学生走出班级,走班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课。社团课程丰富多彩,师资来源也很广泛,其中一部分就来自家长。家长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孩子们教授自己的一技之长。书法、剪纸、足球等这些由家长开设的课程不仅深得孩子们的喜欢,而且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了学校教育。
三、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家教品质
当前,独生子女一代已经开始做家长,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往往与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学校和家庭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以致降低了教育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主要如下:
(1)举办家长培训会,形成教育共识。每年新学年开学,学校都要组织一次新生家长培训会,这次培训会不外请专家,由校长亲自讲课,主要与家长沟通交流学校的育人目标、教育思想、育人理念,形成教育共识。
(2)组织教育分享会。学校每年组织家长开展一次教育分享会,通过优秀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家长中间树立育人的榜样,鼓励家长相互学习。
(3)引领家长参与学生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学校每年举办六次校园文化节,上半年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下半年体育节、数学节、汉字节,每当开展评比展演等活动时,都会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学校一致的教育观,更好地促进家校之间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谭细龙.班级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2]林安华.加强家校合作 推进依法治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1).
关键词:家校合作 育人共同体 教育理念 健康成长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来自家庭,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关注家长教育素质的培养,关注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已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众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的家校合作工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家校合作理念陈旧。
家校合作关系中,学校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而家长处于客体和服从的地位。家校之间需要沟通协作时,学校讲,家长听,学校布置安排,家长支持配合,接受学校分派的任务。学校里各级家长委员会也仅限于协助班主任和学校处理一些事务,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主”“宾”关系、从属地位非常明显,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与协商,这种陈旧的合作理念显然不利于家校之间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共向融合。
第二,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校按规定成立了各级家长委员会,以此承担家校之间沟通合作的任务。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工作策划中去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家校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流于开会等单一的形式。一方面,学校不指望家长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工作参与的热情没有被激发,角色定位局限于听话、配合、支持,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合作的形式一般为一年开一次家长委员会。
第三,家校合作效率低下。
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并不能真正化解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家校之间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
如何让家校合作成效更高?如何引导家长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有效的家校协同共育的崭新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客观上说,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时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在家里被教育坏了的孩子很难通过学校教育扭转过来,一个童年缺爱的孩子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更大;相反,一个成长于健康有爱、教育有方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一般也不会逊色。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以平等的姿态与家长对话,与家庭建立高质量的联系,积极主动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
(2)规范合作行为,引领家长积极主动作为,促进家校之间高效合作。针对以往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寻找空间, 谋求家校合校理念上的突破,引导家长更主动地走进校园、参与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吸引家长参与,指导班级家委会开展工作,帮助制定班级家委会组织章程,规范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矫正不科学的教育行为,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家庭教育主题沙龙等方式,让家校之间、家长之间,以及家庭、学校与专家之间开展多渠道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产生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达成较为一致的教育目标。这种双向的培训,可以增加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向力,便于构成学习共同体,创造共同的话语体系,形成对话与沟通的良好基础。
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教育融合
家校之间教育的融合依赖于家校之间关系的融合,相互之间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保障。要有意识地搭建家校合作的平台,让家长与学校在不断地合作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合力。近些年来,我校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为家校教育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定期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促进家校融合。不同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很多家长对小学生的课堂很陌生,对当前的教法、学法还停留在自己做学生的时代,以致在家里也经常用老方法、旧思想辅导自己的孩子。家校教育方法的脱节,家长教育思想的落后,不仅影响孩子知识的习得,而且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组织家长走进课堂,跟随老师,感知学校教育,了解教学过程,增进对现代课堂的认知,方便家长更好地采用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方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经常开展家长主题活动,增进家长融合互动。每一个优秀的父母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家长中间就有很好的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搭建平台,让家长们建立联系,相互学习。学校可在各年级成立“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等家长组织,定期开展亲子悦读会、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营造父母主动参与孩子成长的氛围,形成追求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风气。对于这些家长组织,学校可放手让他们自行开展活动,妈妈读书会的会长、爸爸运动队的队长都可由他们自主选出,活动大小事宜由会长、队长带领家长自己安排,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主持活动,以追求家校之间真正的融合。
(3)充分激发家长热情,激励亲子融合。家长走进课堂,利用自身的专业与专长,补充学校课程,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我们学校每周二下午是社团活动日,每到这天下午,全校学生走出班级,走班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课。社团课程丰富多彩,师资来源也很广泛,其中一部分就来自家长。家长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孩子们教授自己的一技之长。书法、剪纸、足球等这些由家长开设的课程不仅深得孩子们的喜欢,而且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了学校教育。
三、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家教品质
当前,独生子女一代已经开始做家长,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往往与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学校和家庭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以致降低了教育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主要如下:
(1)举办家长培训会,形成教育共识。每年新学年开学,学校都要组织一次新生家长培训会,这次培训会不外请专家,由校长亲自讲课,主要与家长沟通交流学校的育人目标、教育思想、育人理念,形成教育共识。
(2)组织教育分享会。学校每年组织家长开展一次教育分享会,通过优秀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家长中间树立育人的榜样,鼓励家长相互学习。
(3)引领家长参与学生评价,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学校每年举办六次校园文化节,上半年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下半年体育节、数学节、汉字节,每当开展评比展演等活动时,都会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学校一致的教育观,更好地促进家校之间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谭细龙.班级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2]林安华.加强家校合作 推进依法治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