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潮,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特征。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 (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三、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2、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只要是学生主动作业有创意,我们就要积极肯定,给出高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的作业。同时作业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例如把学生的小建议、小制作等都应纳入评价中。而且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作业的标准评价要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不同的情感语言来极力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布置具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也要采取与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总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出进步。评价只有做到个性化,教育才有个性化。变教师的个人评价为多元评价。如学生可自评,家长来他评,同学同伴定期互评。只有学生学会了评价才能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快乐地“作业”。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作业”正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的具体要求。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 (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三、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2、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只要是学生主动作业有创意,我们就要积极肯定,给出高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的作业。同时作业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例如把学生的小建议、小制作等都应纳入评价中。而且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作业的标准评价要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不同的情感语言来极力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布置具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也要采取与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总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出进步。评价只有做到个性化,教育才有个性化。变教师的个人评价为多元评价。如学生可自评,家长来他评,同学同伴定期互评。只有学生学会了评价才能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快乐地“作业”。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作业”正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