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7年的光辉历程。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新闻工作。都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既有所坚持,又有所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胡锦涛的新闻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我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体现出我党新闻思想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闻思想;新闻工作;党报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一、我党新闻思想的发展沿革
(一)毛泽东创立了我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
新闻业务观念,是宣传谋略和党报理论的基础;党报理论,是对于党报工作的看法,是统率其新闻思想体系的灵魂;宣传策略,是对于宣传工作规律的总结。
1、党报理论。党报理论解决了党报的宣传使命、办报方针及党报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等问题。毛泽东的党报使命观,一是宣传党的政策。“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使党的政策直接转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二是传播典型经验。“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1]三是制造革命舆论,反击反革命宣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2]四是组织群众,推进革命运动。
2、坚持党性原则。
要加强党委对报刊的绝对领导。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使报纸成为富有战斗性的机关报。毛泽东对党报工作者提出了两大要求。一是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二是一切根据政策,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3、新闻业务观。
包括新闻本体论、新闻文风论、新闻作风论三个方面。
新闻主体论,主要是回答新闻的本源和生命所在的问题。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3]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毛泽东多次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4]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就是要报实数,“实报实销”。
毛泽东非常重视文风的改进问题。把文风提高到党风学风的高度,认为文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容的表达,以至影响全党全国。“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5]
新闻作风论实际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要在谈话过程中和做朋友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利用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6]
4、宣传策略。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宣传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全面地认识宣传对象。合理地组织宣传材料。科学地运用宣传手段。准确地把握时空环境。
(二)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精髓。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围绕“改革”二字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和理论。
1、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
强调“党的报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强调“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报纸、新闻、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增强党性”。这些充分表明,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是一脉相承的。
2、突出报纸稳定大局的作用
邓小平把“稳定”二字提到“压倒一切”的高度,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要求“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并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把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报道中正确地体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强调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邓小平反复强调:“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对新时期的新闻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江泽民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闻思想具有以下特征:
1、对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历史继承
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7]江泽民关于新闻宣传的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共同特征。
2、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闻导向
江泽民在1994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项工程”,其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已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3、强调对外宣传的重要性
1993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对外宣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对外宣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应当看到,我们在世界上的声音还比较弱小,我们的宣传手段还比较落后。宣传的办法也不多,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这种情况应当努力加以改变。为完成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从事外宣工作的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改进和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外宣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8]
二、胡锦涛对我党新闻思想的发展
胡锦涛关于新闻、宣传的论述,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基本思想,在江泽民同志1989年以来一系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显现出他特有的思想特征,强调观念的与时俱进、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亲民。从2002年初起,胡锦涛就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在坚持既定的宣传方针的基础上,为了使现有宣传体制(包括新闻体制)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提法、新措施。他希望:“宣传思想战线从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大力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在新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9]
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一方面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强调:“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10]把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建立在尊重宣传规律的基础上,是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思想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的体现。
1、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宣传艺术
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在对宣传提出政治要求的同时,也提出了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的要求。宣传的规律不是几句话,而是一门学科。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这是一种宏观的认识,他要求“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11]
2、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这是对2001年12月4日中央两办《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化,更加全面和更有操作性。新的《意见》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做报道。
3、强调“三贴近”和“三深入”
胡锦涛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新闻和宣传方面,则提出了“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是从一个方面改变传媒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状,而“三贴近”的要求,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同样要解决的是传媒与群众、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三贴近”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为传媒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国近年“民生新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等观念的流行,与胡锦涛提出传媒报道“三贴近”不无关系。
胡锦涛对电影工作者提出“三深入”的要求:“电影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我国电影事业,对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全国广大电影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注重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灵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12]
4、坚持讲真话、报实情
出于各种狭隘的考虑,传媒不能真实地报告事实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胡锦涛就这个问题谈到:“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要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13]依照胡锦涛的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就新闻真实问题正在进行专项整顿,从行政规章和职业道德两方面,切实遏制这种不良作风的蔓延。
5、新闻传播要讲究时效
胡锦涛注重强调新闻传播的时效。他指出:“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善于捕捉信息,进一步增强宣传报道的敏锐性和时效性。”[14]他说:“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做好国内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我们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的开展。要按照有利于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利于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有利于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的要求,及时准确传播信息,积极有效引导舆论。”[15]我国从2003年起完善国家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6年1月公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讲究新闻传播的艺术
胡锦涛在强调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求注意传播的方式方法。他要求:“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16]“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17]“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18]
7、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
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19]
8、提高传媒人员的素质
胡锦涛在2003年12月在全国人才会议上的讲话,全面论证了各行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求不能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具体的传媒人才,他在2006年1月视察解放军报时提出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包括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他说,提高办报水平,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20]
三、我党新闻思想的与时俱进
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新闻思想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一代的领导人,胡锦涛全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他的新闻思想体现了改革和发展的精神,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正是在他的新闻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新闻业以至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作用、地位、功能等的系统看法和理论概括。以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党的新闻工作的日渐成熟和理论的逐步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此形成了革命、改革、发展三大主题。这三个阶段、三大主题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发展中有继续,继续中有发展,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这部大书的主要篇章。
注释:
[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46页。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78页。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5页。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29页。
[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500页。
[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65页。
[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626~627页。
[8]1993年《中国新闻年鉴》,3页。
[9][10][13][14][18]《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11日。
[11]《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88-290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胡锦涛接见电影工作者时的讲话》,2005年12月28日。
[15][16][19]《胡锦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2月5日。
[17][20]《胡锦涛视察解放军报时的讲话》,2006年1月3日。
参考文献:
[1]朱乔森等:《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2]丁俊萍,骆郁廷:《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政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3]《“三个代表”与创新》,长春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5月。
[5]《科学发展观》,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关键词:新闻思想;新闻工作;党报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一、我党新闻思想的发展沿革
(一)毛泽东创立了我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
新闻业务观念,是宣传谋略和党报理论的基础;党报理论,是对于党报工作的看法,是统率其新闻思想体系的灵魂;宣传策略,是对于宣传工作规律的总结。
1、党报理论。党报理论解决了党报的宣传使命、办报方针及党报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等问题。毛泽东的党报使命观,一是宣传党的政策。“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使党的政策直接转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二是传播典型经验。“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1]三是制造革命舆论,反击反革命宣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2]四是组织群众,推进革命运动。
2、坚持党性原则。
要加强党委对报刊的绝对领导。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使报纸成为富有战斗性的机关报。毛泽东对党报工作者提出了两大要求。一是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二是一切根据政策,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3、新闻业务观。
包括新闻本体论、新闻文风论、新闻作风论三个方面。
新闻主体论,主要是回答新闻的本源和生命所在的问题。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3]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毛泽东多次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4]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就是要报实数,“实报实销”。
毛泽东非常重视文风的改进问题。把文风提高到党风学风的高度,认为文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容的表达,以至影响全党全国。“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5]
新闻作风论实际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要在谈话过程中和做朋友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利用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6]
4、宣传策略。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宣传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全面地认识宣传对象。合理地组织宣传材料。科学地运用宣传手段。准确地把握时空环境。
(二)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精髓。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围绕“改革”二字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和理论。
1、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继承
强调“党的报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强调“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报纸、新闻、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增强党性”。这些充分表明,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是一脉相承的。
2、突出报纸稳定大局的作用
邓小平把“稳定”二字提到“压倒一切”的高度,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要求“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并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把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报道中正确地体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强调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邓小平反复强调:“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对新时期的新闻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江泽民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闻思想具有以下特征:
1、对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历史继承
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7]江泽民关于新闻宣传的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共同特征。
2、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闻导向
江泽民在1994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四项工程”,其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已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3、强调对外宣传的重要性
1993年1月他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对外宣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对外宣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应当看到,我们在世界上的声音还比较弱小,我们的宣传手段还比较落后。宣传的办法也不多,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这种情况应当努力加以改变。为完成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从事外宣工作的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改进和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外宣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8]
二、胡锦涛对我党新闻思想的发展
胡锦涛关于新闻、宣传的论述,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基本思想,在江泽民同志1989年以来一系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显现出他特有的思想特征,强调观念的与时俱进、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亲民。从2002年初起,胡锦涛就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在坚持既定的宣传方针的基础上,为了使现有宣传体制(包括新闻体制)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提法、新措施。他希望:“宣传思想战线从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大力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在新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9]
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一方面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强调:“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使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10]把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建立在尊重宣传规律的基础上,是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思想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的体现。
1、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宣传艺术
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在对宣传提出政治要求的同时,也提出了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的要求。宣传的规律不是几句话,而是一门学科。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这是一种宏观的认识,他要求“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11]
2、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这是对2001年12月4日中央两办《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化,更加全面和更有操作性。新的《意见》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做报道。
3、强调“三贴近”和“三深入”
胡锦涛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新闻和宣传方面,则提出了“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是从一个方面改变传媒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状,而“三贴近”的要求,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同样要解决的是传媒与群众、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三贴近”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为传媒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国近年“民生新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等观念的流行,与胡锦涛提出传媒报道“三贴近”不无关系。
胡锦涛对电影工作者提出“三深入”的要求:“电影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我国电影事业,对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全国广大电影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注重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灵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12]
4、坚持讲真话、报实情
出于各种狭隘的考虑,传媒不能真实地报告事实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胡锦涛就这个问题谈到:“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要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13]依照胡锦涛的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就新闻真实问题正在进行专项整顿,从行政规章和职业道德两方面,切实遏制这种不良作风的蔓延。
5、新闻传播要讲究时效
胡锦涛注重强调新闻传播的时效。他指出:“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善于捕捉信息,进一步增强宣传报道的敏锐性和时效性。”[14]他说:“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做好国内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我们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的开展。要按照有利于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利于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有利于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的要求,及时准确传播信息,积极有效引导舆论。”[15]我国从2003年起完善国家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6年1月公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讲究新闻传播的艺术
胡锦涛在强调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求注意传播的方式方法。他要求:“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16]“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17]“切实改进文风,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18]
7、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
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19]
8、提高传媒人员的素质
胡锦涛在2003年12月在全国人才会议上的讲话,全面论证了各行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求不能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具体的传媒人才,他在2006年1月视察解放军报时提出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包括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他说,提高办报水平,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20]
三、我党新闻思想的与时俱进
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新闻思想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一代的领导人,胡锦涛全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他的新闻思想体现了改革和发展的精神,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正是在他的新闻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新闻业以至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作用、地位、功能等的系统看法和理论概括。以党的历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党的新闻工作的日渐成熟和理论的逐步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此形成了革命、改革、发展三大主题。这三个阶段、三大主题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发展中有继续,继续中有发展,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这部大书的主要篇章。
注释:
[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46页。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78页。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5页。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29页。
[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500页。
[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65页。
[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626~627页。
[8]1993年《中国新闻年鉴》,3页。
[9][10][13][14][18]《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1月11日。
[11]《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88-290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胡锦涛接见电影工作者时的讲话》,2005年12月28日。
[15][16][19]《胡锦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2月5日。
[17][20]《胡锦涛视察解放军报时的讲话》,2006年1月3日。
参考文献:
[1]朱乔森等:《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2]丁俊萍,骆郁廷:《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政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3]《“三个代表”与创新》,长春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5月。
[5]《科学发展观》,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