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主要在课堂时段完成。课堂如何提效一直是一线教师所关心的话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从教数十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提效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我平时要求学生数学课前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等课上必需品,并按顺序放在桌子左上角。其次,朗读数学书上的概念、定理。预备铃响后,教师就让领读班长领读这些内容,以及教师让记下来的笔记。再次,上课时必须保证纪律,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必须在倾听的前提下才能张扬个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问、质疑。当学生回答错时,我从不批评学生,而是正确引导。同时,在学生做题时,我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语言要优美、准确、通俗,带有激励性
要使数学课充满活力,教师的语言功底必须深厚。
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切中要点、指向明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之容易接受和理解,切忌啰唆冗长、晦涩难懂。如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教师的教语言应具有引导、启发性。课堂45分钟,若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启发。只有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到位,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谐的师生互动才能成为现实。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不断变换口头语言,再辅之以恰当的肢体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答案吗?”“你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你愿意帮助大家指明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吗?”“你还有什么疑惑要和老师或同学商讨吗?”
再次,教师的教学提问要因人而异。教师在教学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做到提问对象不同,提问的问题难度就不同。对后进生来说,教师应多问“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大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而言,教师应多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如:“你能为老师讲一下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吗?”对优等生来讲,教师就可问“有何不同意见”的问题,如:“你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不同的意见吗?”教师只有做到分层提问、因人而异,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保持活跃,积极与教师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讨论要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
小组讨论的有效落实,是课堂提效的重要表现。在教学预设和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讨论时机,选择具有讨论价值且能调动学生讨论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需要讨论的问题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绝不让学生耽误时间。我认为以下情况时,可让学生讨论:(1)归纳规律时;(2)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3)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布置预习:“小菲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她的哥哥小华从出生到现在共过了3个生日。请问,小华今年几岁了?”读完题,有的学生张口就来:“3岁。”部分学生满面疑容:“妹妹10岁,哥哥才3岁,不可能呀!”个别学生大胆质问教师:“是不是题出错了?”疑惑之际,教师便可引出:“同学们,这道题没有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大家认真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进行组内讨论,看看哪一组能先找出其中的奥秘。”如此设计,就会极大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求知欲望,将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再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计算竞赛:以下算式(1)0.38÷0.2,(2)10÷3,(3)95.8÷7,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当学生发现(2)、(3)小题永远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入课题,组织小组讨论。
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课堂气氛调控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为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课堂,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调节好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时而低沉、时而活跃、时而宁静、时而混乱,教师要像医生一样把准学生的脉搏,依势引导,调控好课堂氛围。
1.课堂氛围低沉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45分钟可能会有近40%的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如瞌睡打盹、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搞小动作、心不在焉等等现象司空见惯。遇到这类情况,教师不要一味训斥,而应因势利导,寻找最佳调节之法,如可以借机穿插一段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可以将板擦当做讲评书时的惊堂木拍向讲台桌惊醒学生,还可以突然提高嗓音引起学生的警觉。
2.课堂气氛混乱时。虽然学生年龄小、不懂的问题多,但他们通过课外书、电视、电影等渠道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思维灵敏、活跃。所以在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会生发很多不同的想法与见解。面对此种情形,教师必须保持冷静,不要一概否决,要仔细倾听,给予合理评价,该肯定的肯定,应指点的指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否则,学生一旦形成偏见,即使教师用再大的精力去补救,也难以改变他们固执的见解。假如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达成一致见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课后再作探讨。这样一箭双雕,不仅没有打消学生勇于思考的热情,还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3.课堂气氛活跃时。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时会为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哄堂大笑,有时会为一个小问题而喋喋不休地追问,这时,教师可通过眼神或手势等暗示,让他们心领神会,抑制住自我情感,尽快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要通过研究策略,讲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
(责编 高伟)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我平时要求学生数学课前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等课上必需品,并按顺序放在桌子左上角。其次,朗读数学书上的概念、定理。预备铃响后,教师就让领读班长领读这些内容,以及教师让记下来的笔记。再次,上课时必须保证纪律,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必须在倾听的前提下才能张扬个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问、质疑。当学生回答错时,我从不批评学生,而是正确引导。同时,在学生做题时,我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语言要优美、准确、通俗,带有激励性
要使数学课充满活力,教师的语言功底必须深厚。
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切中要点、指向明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之容易接受和理解,切忌啰唆冗长、晦涩难懂。如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教师的教语言应具有引导、启发性。课堂45分钟,若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启发。只有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到位,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谐的师生互动才能成为现实。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不断变换口头语言,再辅之以恰当的肢体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答案吗?”“你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你愿意帮助大家指明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吗?”“你还有什么疑惑要和老师或同学商讨吗?”
再次,教师的教学提问要因人而异。教师在教学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做到提问对象不同,提问的问题难度就不同。对后进生来说,教师应多问“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大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而言,教师应多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如:“你能为老师讲一下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吗?”对优等生来讲,教师就可问“有何不同意见”的问题,如:“你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不同的意见吗?”教师只有做到分层提问、因人而异,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保持活跃,积极与教师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讨论要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
小组讨论的有效落实,是课堂提效的重要表现。在教学预设和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讨论时机,选择具有讨论价值且能调动学生讨论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需要讨论的问题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绝不让学生耽误时间。我认为以下情况时,可让学生讨论:(1)归纳规律时;(2)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3)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布置预习:“小菲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她的哥哥小华从出生到现在共过了3个生日。请问,小华今年几岁了?”读完题,有的学生张口就来:“3岁。”部分学生满面疑容:“妹妹10岁,哥哥才3岁,不可能呀!”个别学生大胆质问教师:“是不是题出错了?”疑惑之际,教师便可引出:“同学们,这道题没有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大家认真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进行组内讨论,看看哪一组能先找出其中的奥秘。”如此设计,就会极大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求知欲望,将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再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计算竞赛:以下算式(1)0.38÷0.2,(2)10÷3,(3)95.8÷7,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当学生发现(2)、(3)小题永远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入课题,组织小组讨论。
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课堂气氛调控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为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课堂,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调节好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时而低沉、时而活跃、时而宁静、时而混乱,教师要像医生一样把准学生的脉搏,依势引导,调控好课堂氛围。
1.课堂氛围低沉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45分钟可能会有近40%的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如瞌睡打盹、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搞小动作、心不在焉等等现象司空见惯。遇到这类情况,教师不要一味训斥,而应因势利导,寻找最佳调节之法,如可以借机穿插一段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可以将板擦当做讲评书时的惊堂木拍向讲台桌惊醒学生,还可以突然提高嗓音引起学生的警觉。
2.课堂气氛混乱时。虽然学生年龄小、不懂的问题多,但他们通过课外书、电视、电影等渠道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思维灵敏、活跃。所以在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会生发很多不同的想法与见解。面对此种情形,教师必须保持冷静,不要一概否决,要仔细倾听,给予合理评价,该肯定的肯定,应指点的指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否则,学生一旦形成偏见,即使教师用再大的精力去补救,也难以改变他们固执的见解。假如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达成一致见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课后再作探讨。这样一箭双雕,不仅没有打消学生勇于思考的热情,还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3.课堂气氛活跃时。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时会为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哄堂大笑,有时会为一个小问题而喋喋不休地追问,这时,教师可通过眼神或手势等暗示,让他们心领神会,抑制住自我情感,尽快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要通过研究策略,讲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