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的力量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永远感谢2001年春节前接到的那个电话。我当时刚生了女儿两个多月,正在家里手忙脚乱呢,电话铃响了。是奥组委的赵卫,他自我介绍后就直接问:“我们想聘请你做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并且参加文化计划的陈述小组,你愿意吗?”“当然!”我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感到意外,好像自己早就知道会接这个电话。我只问,需要我什么时候到位?
  2001年的北京与1993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2001年7月13日,当我站在国际奥委会委员面前,准备就北京申奥的文化计划进行陈述时,我一点都不紧张,甚至不去想最后的结果。邓亚萍事先对我说:“想赢就不紧张,怕输才紧张。”而我的心得是:“把自己忘掉,紧张从何而来呢?”那一刻,我就是一名信使,把信传达到是我的使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那些凝聚着多少人心血的精简了再精简、推敲了再推敲的宁字句句,都要打到听众的心里去。那天现场的光线从观众席后射向讲台,我看不清人们的面孔,但我又似乎能看见他们。该笑的地方,他们笑了;该惊喜的地方,他们在深呼吸。结尾处我说:“七百年前,当马可·波罗即将去世时,人们再一次问他:‘你所说的那些关于东方中国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马可·波罗回答说:‘我告诉你们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这些话打动了他们,我深信不疑。
  在奥运年,我走访了国内外50位奥运人物,我越来越发现,奥运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宏大叙事,也是冷暖自知的个人体验。对于冬奥会男子单人花样滑冰冠军普鲁申科来说,滑冰是母亲为了让瘦弱的儿子变得强壮而做出的选择。11岁那年,家乡的滑冰场关闭了。普鲁中科只身来到圣彼得堡投靠教练。为了负担儿子的费用,父母不得不打几份工,母亲一度在马路上干铺沥青的重体力劳动。形单影只的普鲁申科不仅饱一顿饿一顿,而且屡屡遭受同队大男孩的欺负。好几次他在火车站目送母亲离去,不由自主地跟着火车奔跑,呼喊着妈妈把他一起带走。但他终于坚持了下来。滑冰是他惟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他用第一次参加欧锦赛的奖金给妈妈买了一条裙子。“妈妈穿什么都是最美的。”今天的普鲁申科已经把该得的奖杯都拿了,是什么让他在都灵退役之后又宣布参加2010年的冬奥会?“我要创造历史。因为还没有人能连续两次拿到这个单项的奥运金牌。如果去做职业滑冰选手,我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不,我的目標是成为伟大的运动员。”
  运动,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Game,是竞赛。也是游戏。纽约黑人聚居区的孩子们因为希望有朝一日像迈克尔·乔丹一样打篮球而对毒品说“不”;饱受战争摧残的塞黑青年可以在废墟间的空场上踢一场足球,暂时忘记苦难与悲伤;受宗教保守势力束缚的中东女性,正在鼓励她们的女儿们穿上运动服参加运动。奥林匹克,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人们在人性的原点上彼此接近。有时,当布勃卡这样的运动员每周突破一次撑竿跳世界纪录时,他已不再是某一国家的骄傲,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英雄,正如他所说的:“极限是什么?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这是奥林匹克的声音,也是人类的声音。
  当经历风风雨雨,奥运圣火穿越废墟,在生存者的手中,在英雄的手中,在孩子的手巾,在祖祖辈辈以此为家的人们的手中传递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热泪盈眶。少了炫耀浮躁之心,有一种更深沉的情感托起奥运的火焰:回到文明的起点,感受生命的尊严与顽强,人性的美好与高贵。我们在奔跑,因为我们还活着,我们还会继续奔跑,因为没有对未来失去希望。血液在身体里加速流动,四肢舒展开来,神经变得兴奋,奔跑带来的快感如此单纯而直接。当人们手手相传、心心相连的时候,我们同时拥有了一种大于个体自身的力量,这正是人类精神不断自我超越的写照。
  在这个冲突、饥荒、环境危机不绝于耳,误解、偏见与仇恨分割着人群的时代,有什么力量让我们作为人类聚合在一起?人道的力量。有哪种人道的力量让人充满身心的喜悦,发于本性,彼此相通?运动的力量。
其他文献
1856年4月5日,在弗吉尼亚一座小木屋里,一个叫布克的黑人孩子出生了。  布克长到9岁时、妈妈带着他迁到了西弗吉尼亚,让他到一所为有色人种开设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个年轻母亲的远见让人佩服——在那个时代,南北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黑人只能做粗活维持贫困的生活,读书写字更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很庆幸,布克有个明智的母亲,教育使他在黑人孩子中变得特别起来。  16岁时,布克又争取到一个到汉普敦一家黑人学院读
期刊
一:听力题  听写以下一段讲话录音。(播放三遍)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2:司马光砸缸,司马迁受伤,司马懿上当,司马炎为王。  二:请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汉语的标点符号。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不可当之无愧不敢当仁不让枣推梨花带雨过天晴天霹雳  三:下面每组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中国人?  1:邱少云;邱处机;邱吉尔;孔丘  2:杜甫;杜牧;杜审言;杜鲁门  四:下面
期刊
盲人与偏见    在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上,我与隔壁座位的一位盲人老先生聊天。  老先生告诉我,他是美国南方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时从未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上学。到了北方念书,有次他被班上同学指定办一次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举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抓去骂了一顿。  他说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
期刊
王元涛,原《青年月刊》主编,原《巷报》主笔,作品见于《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现居首尔,曾任《中文周报》编辑局长,现任《亚洲经济》报社编辑委员。  1 你做过杂志编辑、报社记者、自由撰稿人,你现在如何定位自己?你做过的职业里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一般情况下,自我介绍的时候,爱说自己是记者。其实最希望说自己是作家。可要那么说了,人家就会问:写过什么作品呢?我说写过这个那个。人家又会说:没听说
期刊
1.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 被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  3.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4.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
期刊
在美国的大街边上,一位老人推着车子卖着五颜六色的氢气球,一群孩子买了各种颜色的气球,有白色的、红色的、粉色的……他们拿在手里愉悦地玩耍着,有的小朋友干脆把气球放上了天空,孩子们看到满天飘着的气球都特别地兴奋。  就在老人卖完气球准备回家时,一个黑人孩子来到老人的身边说:“爷爷,我也想买一只气球。”老人看到孩子渴望的目光,就在车里翻找了起来。最后只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老人想给气球充上氢气,却发现气瓶
期刊
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粘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高低。  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班主任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  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没过终审。他默默地
期刊
据报载,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来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分苹果。  那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個又红又大的苹果,不料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
期刊
从图书馆出来,看到一个母亲领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女孩儿哈哈笑着,捂着嘴,似乎在克制自己的情绪;母亲也笑着,长发在风中飘逸。她们边走边笑,两张灿烂的脸一下子引燃整条街道。每个迎面走来的人看到母女二人的表情,都忍不住笑一下。  原来笑也是可以传染的。  那些笑过的人,走出老远,脸上的笑纹还没消失。  我也笑了,忘了自己刚才在思索什么。现在,我只沉浸在这朵笑意里。 走过一條街,见两个人在吵架,互相指
期刊
低头的智慧  石 头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民间有句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