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永远感谢2001年春节前接到的那个电话。我当时刚生了女儿两个多月,正在家里手忙脚乱呢,电话铃响了。是奥组委的赵卫,他自我介绍后就直接问:“我们想聘请你做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并且参加文化计划的陈述小组,你愿意吗?”“当然!”我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感到意外,好像自己早就知道会接这个电话。我只问,需要我什么时候到位?
2001年的北京与1993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2001年7月13日,当我站在国际奥委会委员面前,准备就北京申奥的文化计划进行陈述时,我一点都不紧张,甚至不去想最后的结果。邓亚萍事先对我说:“想赢就不紧张,怕输才紧张。”而我的心得是:“把自己忘掉,紧张从何而来呢?”那一刻,我就是一名信使,把信传达到是我的使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那些凝聚着多少人心血的精简了再精简、推敲了再推敲的宁字句句,都要打到听众的心里去。那天现场的光线从观众席后射向讲台,我看不清人们的面孔,但我又似乎能看见他们。该笑的地方,他们笑了;该惊喜的地方,他们在深呼吸。结尾处我说:“七百年前,当马可·波罗即将去世时,人们再一次问他:‘你所说的那些关于东方中国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马可·波罗回答说:‘我告诉你们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这些话打动了他们,我深信不疑。
在奥运年,我走访了国内外50位奥运人物,我越来越发现,奥运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宏大叙事,也是冷暖自知的个人体验。对于冬奥会男子单人花样滑冰冠军普鲁申科来说,滑冰是母亲为了让瘦弱的儿子变得强壮而做出的选择。11岁那年,家乡的滑冰场关闭了。普鲁中科只身来到圣彼得堡投靠教练。为了负担儿子的费用,父母不得不打几份工,母亲一度在马路上干铺沥青的重体力劳动。形单影只的普鲁申科不仅饱一顿饿一顿,而且屡屡遭受同队大男孩的欺负。好几次他在火车站目送母亲离去,不由自主地跟着火车奔跑,呼喊着妈妈把他一起带走。但他终于坚持了下来。滑冰是他惟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他用第一次参加欧锦赛的奖金给妈妈买了一条裙子。“妈妈穿什么都是最美的。”今天的普鲁申科已经把该得的奖杯都拿了,是什么让他在都灵退役之后又宣布参加2010年的冬奥会?“我要创造历史。因为还没有人能连续两次拿到这个单项的奥运金牌。如果去做职业滑冰选手,我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不,我的目標是成为伟大的运动员。”
运动,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Game,是竞赛。也是游戏。纽约黑人聚居区的孩子们因为希望有朝一日像迈克尔·乔丹一样打篮球而对毒品说“不”;饱受战争摧残的塞黑青年可以在废墟间的空场上踢一场足球,暂时忘记苦难与悲伤;受宗教保守势力束缚的中东女性,正在鼓励她们的女儿们穿上运动服参加运动。奥林匹克,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人们在人性的原点上彼此接近。有时,当布勃卡这样的运动员每周突破一次撑竿跳世界纪录时,他已不再是某一国家的骄傲,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英雄,正如他所说的:“极限是什么?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这是奥林匹克的声音,也是人类的声音。
当经历风风雨雨,奥运圣火穿越废墟,在生存者的手中,在英雄的手中,在孩子的手巾,在祖祖辈辈以此为家的人们的手中传递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热泪盈眶。少了炫耀浮躁之心,有一种更深沉的情感托起奥运的火焰:回到文明的起点,感受生命的尊严与顽强,人性的美好与高贵。我们在奔跑,因为我们还活着,我们还会继续奔跑,因为没有对未来失去希望。血液在身体里加速流动,四肢舒展开来,神经变得兴奋,奔跑带来的快感如此单纯而直接。当人们手手相传、心心相连的时候,我们同时拥有了一种大于个体自身的力量,这正是人类精神不断自我超越的写照。
在这个冲突、饥荒、环境危机不绝于耳,误解、偏见与仇恨分割着人群的时代,有什么力量让我们作为人类聚合在一起?人道的力量。有哪种人道的力量让人充满身心的喜悦,发于本性,彼此相通?运动的力量。
2001年的北京与1993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2001年7月13日,当我站在国际奥委会委员面前,准备就北京申奥的文化计划进行陈述时,我一点都不紧张,甚至不去想最后的结果。邓亚萍事先对我说:“想赢就不紧张,怕输才紧张。”而我的心得是:“把自己忘掉,紧张从何而来呢?”那一刻,我就是一名信使,把信传达到是我的使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那些凝聚着多少人心血的精简了再精简、推敲了再推敲的宁字句句,都要打到听众的心里去。那天现场的光线从观众席后射向讲台,我看不清人们的面孔,但我又似乎能看见他们。该笑的地方,他们笑了;该惊喜的地方,他们在深呼吸。结尾处我说:“七百年前,当马可·波罗即将去世时,人们再一次问他:‘你所说的那些关于东方中国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马可·波罗回答说:‘我告诉你们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这些话打动了他们,我深信不疑。
在奥运年,我走访了国内外50位奥运人物,我越来越发现,奥运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宏大叙事,也是冷暖自知的个人体验。对于冬奥会男子单人花样滑冰冠军普鲁申科来说,滑冰是母亲为了让瘦弱的儿子变得强壮而做出的选择。11岁那年,家乡的滑冰场关闭了。普鲁中科只身来到圣彼得堡投靠教练。为了负担儿子的费用,父母不得不打几份工,母亲一度在马路上干铺沥青的重体力劳动。形单影只的普鲁申科不仅饱一顿饿一顿,而且屡屡遭受同队大男孩的欺负。好几次他在火车站目送母亲离去,不由自主地跟着火车奔跑,呼喊着妈妈把他一起带走。但他终于坚持了下来。滑冰是他惟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他用第一次参加欧锦赛的奖金给妈妈买了一条裙子。“妈妈穿什么都是最美的。”今天的普鲁申科已经把该得的奖杯都拿了,是什么让他在都灵退役之后又宣布参加2010年的冬奥会?“我要创造历史。因为还没有人能连续两次拿到这个单项的奥运金牌。如果去做职业滑冰选手,我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不,我的目標是成为伟大的运动员。”
运动,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Game,是竞赛。也是游戏。纽约黑人聚居区的孩子们因为希望有朝一日像迈克尔·乔丹一样打篮球而对毒品说“不”;饱受战争摧残的塞黑青年可以在废墟间的空场上踢一场足球,暂时忘记苦难与悲伤;受宗教保守势力束缚的中东女性,正在鼓励她们的女儿们穿上运动服参加运动。奥林匹克,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人们在人性的原点上彼此接近。有时,当布勃卡这样的运动员每周突破一次撑竿跳世界纪录时,他已不再是某一国家的骄傲,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英雄,正如他所说的:“极限是什么?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这是奥林匹克的声音,也是人类的声音。
当经历风风雨雨,奥运圣火穿越废墟,在生存者的手中,在英雄的手中,在孩子的手巾,在祖祖辈辈以此为家的人们的手中传递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热泪盈眶。少了炫耀浮躁之心,有一种更深沉的情感托起奥运的火焰:回到文明的起点,感受生命的尊严与顽强,人性的美好与高贵。我们在奔跑,因为我们还活着,我们还会继续奔跑,因为没有对未来失去希望。血液在身体里加速流动,四肢舒展开来,神经变得兴奋,奔跑带来的快感如此单纯而直接。当人们手手相传、心心相连的时候,我们同时拥有了一种大于个体自身的力量,这正是人类精神不断自我超越的写照。
在这个冲突、饥荒、环境危机不绝于耳,误解、偏见与仇恨分割着人群的时代,有什么力量让我们作为人类聚合在一起?人道的力量。有哪种人道的力量让人充满身心的喜悦,发于本性,彼此相通?运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