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有奖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my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粘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高低。
  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班主任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
  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
  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
  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滞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
  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眉宇舒展开来。
  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
  兒子发现,杂志设了“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奖,可以通过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
  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哪,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可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没有我。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溅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伏的笑,娇憨,无邪,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刹那间,笑声满屋。
  儿子的生活,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新闻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恿,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没过多久,我接到一个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现在是个班主任,也在班里设了失败奖。原来他刚做老师时,曾在儿子的班里试讲。那天他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于是,他低着头说:“这节课太失败了,我们提前下课吧。”
  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他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愣住。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歌。那位失败者落泪了。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
  不久,我收到一本《读者》杂志和一张汇款单,附言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我急忙翻开书,呵呵,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公布呢。
  “我们都成功啦!”儿子欢呼着。
  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厚赐。
其他文献
红笔会让孩子失去动力,它有一种消极、守旧的含义,好像在说“看着我”和“不够好”。  ——英国数百所学校禁止老师用红笔批改作业,因此一些小学生家庭作业本上出现越来越多用绿色、蓝色、粉红色、黄色笔甚至是铅笔标注的勾勾叉叉。这些学校认为,红色标记“具有挑衅性”,会对学生“造成威胁”。禁用红笔可以防止令学生感到不安,有益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们攀树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修剪和检查树木。   ——佩戴头盔、
期刊
我的母亲是黑人,大家都叫她“格特小姐”。她身材矮小,笑口常开,意志坚强,走路时昂头挺胸,既端正也庄重。她历经苦难、挫折和恐惧,培养出饱经风霜、不惧怕未来的人才有的特殊气质。但母亲也是個注重纪律的人,会使用藤鞭让我记住她的教诲。  我们没钱,但也没叫穷——这是很重要的区别。我从没有挨过饿,冬天有暖气,夏天就用那个残旧的制冰淇淋器自己做冰淇淋。虽然如此,在整个童年时期我都生活在满是尘土、血汗和痛苦的环
期刊
记得前几年,一部《修女也疯狂》火热了一阵子。在那个时候,我就想着要是也有那么一位好玩的外国老师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出现,那也不错。某一天,一位黑人奇女子空降到本班,从而开始了我们精彩、疯狂的学外语之旅。  此外教一进我班,就表现了其不同凡响的教学模式。她介绍完自己以后,先不是让大家来段例行的英语自我介绍,而是每人分派一盒空白的录音带。她认为讲外语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对于大家害怕说错话而无法放开胸怀去练
期刊
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有一个最后到达终点的选手,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他的行为不仅仅被誉为“当代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记录他的那些镜头,更是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用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夜幕已经降临,漫长的道路上,只有他一个人孤独的身影,陪伴他的,是来自摄影师手中的微弱的光线——这一切都只是偶然,因为没有人预计到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这个运动员的名字叫约翰·阿赫瓦里,来自
期刊
1856年4月5日,在弗吉尼亚一座小木屋里,一个叫布克的黑人孩子出生了。  布克长到9岁时、妈妈带着他迁到了西弗吉尼亚,让他到一所为有色人种开设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个年轻母亲的远见让人佩服——在那个时代,南北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黑人只能做粗活维持贫困的生活,读书写字更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很庆幸,布克有个明智的母亲,教育使他在黑人孩子中变得特别起来。  16岁时,布克又争取到一个到汉普敦一家黑人学院读
期刊
一:听力题  听写以下一段讲话录音。(播放三遍)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2:司马光砸缸,司马迁受伤,司马懿上当,司马炎为王。  二:请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汉语的标点符号。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不可当之无愧不敢当仁不让枣推梨花带雨过天晴天霹雳  三:下面每组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中国人?  1:邱少云;邱处机;邱吉尔;孔丘  2:杜甫;杜牧;杜审言;杜鲁门  四:下面
期刊
盲人与偏见    在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上,我与隔壁座位的一位盲人老先生聊天。  老先生告诉我,他是美国南方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时从未和黑人一起吃过饭、上学。到了北方念书,有次他被班上同学指定办一次野餐会,他居然在请帖上注明“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当时举班哗然,他还被系主任抓去骂了一顿。  他说有时碰到黑人店员,付钱
期刊
王元涛,原《青年月刊》主编,原《巷报》主笔,作品见于《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现居首尔,曾任《中文周报》编辑局长,现任《亚洲经济》报社编辑委员。  1 你做过杂志编辑、报社记者、自由撰稿人,你现在如何定位自己?你做过的职业里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一般情况下,自我介绍的时候,爱说自己是记者。其实最希望说自己是作家。可要那么说了,人家就会问:写过什么作品呢?我说写过这个那个。人家又会说:没听说
期刊
1.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 被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  3.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4.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
期刊
在美国的大街边上,一位老人推着车子卖着五颜六色的氢气球,一群孩子买了各种颜色的气球,有白色的、红色的、粉色的……他们拿在手里愉悦地玩耍着,有的小朋友干脆把气球放上了天空,孩子们看到满天飘着的气球都特别地兴奋。  就在老人卖完气球准备回家时,一个黑人孩子来到老人的身边说:“爷爷,我也想买一只气球。”老人看到孩子渴望的目光,就在车里翻找了起来。最后只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老人想给气球充上氢气,却发现气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