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大酒楼上班,是一名厨师长。我们大酒楼产生的废油通常有两种:多次炸制食品之后的二手油和洗锅、洗碗碟排放掉的污水废油,现在这些被统称为“地沟油”。
二手油被存在一个桶里,会有人出钱来收;污油被排放到下水道,也有人来捞。我住处附近就有一家宾馆,夜里好几次看到带着大桶的小型面包车,车上的人将连接宾馆厨房的下水道井盖搬开,用一只长勺从污水表面捞起浮油。
一家较大的酒楼一个月能产生100公斤左右的二手油,每斤一块多,就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想来下水道捞污油也要向酒楼交钱。可不要小看这个下水道,每次能捞出一二十公斤油!说白了,大酒楼、大宾馆是地沟油的主要产地。
这些地沟油被收集起来后,流到哪里去了呢?当然是餐桌!往往用地沟油的都是一些快餐店、大排档、小摊,包括一些企业的内部员工食堂。地沟油因为价格低,看上去也清澈透明,所以成了一些黑心店主的选择。那些小餐饮店用油量其实不小,特别是水煮鱼、火锅之类,用地沟油能节约不少成本。
不过用地沟油的也不完全是小餐馆,中等酒楼一个月差不多需要用400公斤以上的油,在超市购买桶装的食用油成本很高,所以都由固定的供货商送货上门。这就会有人钻空子。每家酒楼开业前,都会有粮油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酒楼最终用哪家的油,主要还是依据价格因素,就像竞标一样。
可是,那些大白桶装的油没有任何有关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的信息,连我们厨师自己用的油是在哪里生产的都不太清楚。可以说,供货商要是在其中掺假,用地沟油,防也防不住。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正规厂家用回收的废油作化工原料的。但酒店也有苦衷,这些厂家来收购废油,不仅不用向酒楼交付任何费用,反过来,酒楼却要向厂家支付一笔钱。酒楼经营者觉得这实在不合理,但是废油总要处理,有人找上门来出钱收购,他们当然愿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成都读书,那时大学生的生活费不高,我又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宽裕,所以经常找那种又有书读又能赚点生活费的活做。结果,在成都井巷子,我找到了一家卖书又卖油的“企业”。
开始我并不知道他们的油从哪里来,我的工作只是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或早上6点之前蹬着三轮车将那些油送到饭店里去。
时间久了,老板认为我可靠,也让我去油的加工地拉油了。我们当时拉油的地方有6个,我负责其中3个。
地沟油加工点那时都是公开的。而且,除了潲水油、地沟油,他们甚至还有死猪油提炼点。
我第一次到炼油点时,差点没有被臭气熏晕。那里面的人个个戴着“防毒面具”,油炼好了,就用一个个大菜油铁桶装好,由订购商来拉。
其实我非常讨厌这个工作,但苦于读书和生计,也就没有多想,一直拉油、送油。我记得工作第一天的收入是20元,这在当时可比当家教高多了。那些油老板们在那会儿更是富得让人流口水。他们自己说,他们的油北京、上海都发过,全国都有他们的分炼点。
摘自《时文博览》
责任编辑/邹佳璇
二手油被存在一个桶里,会有人出钱来收;污油被排放到下水道,也有人来捞。我住处附近就有一家宾馆,夜里好几次看到带着大桶的小型面包车,车上的人将连接宾馆厨房的下水道井盖搬开,用一只长勺从污水表面捞起浮油。
一家较大的酒楼一个月能产生100公斤左右的二手油,每斤一块多,就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想来下水道捞污油也要向酒楼交钱。可不要小看这个下水道,每次能捞出一二十公斤油!说白了,大酒楼、大宾馆是地沟油的主要产地。
这些地沟油被收集起来后,流到哪里去了呢?当然是餐桌!往往用地沟油的都是一些快餐店、大排档、小摊,包括一些企业的内部员工食堂。地沟油因为价格低,看上去也清澈透明,所以成了一些黑心店主的选择。那些小餐饮店用油量其实不小,特别是水煮鱼、火锅之类,用地沟油能节约不少成本。
不过用地沟油的也不完全是小餐馆,中等酒楼一个月差不多需要用400公斤以上的油,在超市购买桶装的食用油成本很高,所以都由固定的供货商送货上门。这就会有人钻空子。每家酒楼开业前,都会有粮油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酒楼最终用哪家的油,主要还是依据价格因素,就像竞标一样。
可是,那些大白桶装的油没有任何有关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的信息,连我们厨师自己用的油是在哪里生产的都不太清楚。可以说,供货商要是在其中掺假,用地沟油,防也防不住。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正规厂家用回收的废油作化工原料的。但酒店也有苦衷,这些厂家来收购废油,不仅不用向酒楼交付任何费用,反过来,酒楼却要向厂家支付一笔钱。酒楼经营者觉得这实在不合理,但是废油总要处理,有人找上门来出钱收购,他们当然愿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成都读书,那时大学生的生活费不高,我又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宽裕,所以经常找那种又有书读又能赚点生活费的活做。结果,在成都井巷子,我找到了一家卖书又卖油的“企业”。
开始我并不知道他们的油从哪里来,我的工作只是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或早上6点之前蹬着三轮车将那些油送到饭店里去。
时间久了,老板认为我可靠,也让我去油的加工地拉油了。我们当时拉油的地方有6个,我负责其中3个。
地沟油加工点那时都是公开的。而且,除了潲水油、地沟油,他们甚至还有死猪油提炼点。
我第一次到炼油点时,差点没有被臭气熏晕。那里面的人个个戴着“防毒面具”,油炼好了,就用一个个大菜油铁桶装好,由订购商来拉。
其实我非常讨厌这个工作,但苦于读书和生计,也就没有多想,一直拉油、送油。我记得工作第一天的收入是20元,这在当时可比当家教高多了。那些油老板们在那会儿更是富得让人流口水。他们自己说,他们的油北京、上海都发过,全国都有他们的分炼点。
摘自《时文博览》
责任编辑/邹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