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失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73-01
调查显示,有33%的美国人[1]、4%~22%的欧洲人[2]患有失眠,而我国目前失眠的发病率高达10%~20%[3]。准确找到失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成为治疗失眠的关键。事实上引起失眠的原因中70%~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有很多的失眠甚至不需要药物即可治愈,因此对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当重要。
1 失眠的概念
失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4]。失眠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常见的失眠临床表现有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失眠,中医指不寐、不得眠。
2 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
2.1 失眠的多发人群 失眠在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神经症病人中多发。
2.2 失眠的常见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 噪音或光照干扰睡眠,高温或严寒影响睡眠,卧具不适如过硬或者被褥过厚或过薄都影响睡眠。改换睡眠环境如住院或住旅馆也可以引起失眠。同睡者尢其是鼾声大的同睡者也影响睡眠。(2)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例如倒班、生活作息不规律;也会出现失眠。(3)心理社会因素 :如生活工作压力大、遭遇重大挫折或心理创伤、焦虑、抑郁情绪、过度兴奋及对睡眠的错误认知等;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手术、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有是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4) 躯体疾病 如躯体不适、疼痛、心肺疾病、关节炎、晚期癌症、夜尿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5)精神疾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失眠症状。(6)食品或药物因素 常见影响睡眠的食品有咖啡、浓茶、巧克力、可乐和酒等,最常引起失眠的药物有咖啡因、茶碱和各种兴奋剂,这类失眠称为反跳性失眠。
3 失眠常见的三种认知误区
3.1 对失眠缺乏正确认识 失眠者睡前自我紧张是最大的误区,如对睡眠的期望值过高;对失眠的不良后果过分夸大;睡前的期待性焦虑;多梦性失眠;强烈要求晚上没睡好白天补的原则等。往往强制地数数字、听钟表声,结果反而造成大脑过度紧张,造成紧张性失眠。
3.2 睡不着,就该吃安眠药 很多人一出现失眠,就服用安眠药,而不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长期超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即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等,甚至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念头等严重症状。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人因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而引发健忘症,对此却浑然不知。
3.3 医生误诊、漏诊,使大部分失眠者得不到根本性治疗 有研究表明,失眠者中,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 54%和 31%[5],这说明很多人的失眠只是焦虑、抑郁的一个症状。事实上医生在临床上碰到的顽固性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专家认为,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 )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就不应诊断为失眠症。应该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焦虑、抑郁一减轻,失眠自然就会好转。
4 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4.1 健康教育的对象:排除器质性失眠及各种较重精神障碍伴发的失眠。
4.2 失眠的健康教育方法
4.2.1 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与改善环境对保证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躁声。
4.2.2 协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方式
睡前不抽烟、饮酒及喝一些兴奋性的饮料,谨慎使用中枢兴奋药。睡前进食不能过饱、过多饮水及过量运动,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入睡。睡姿以右侧卧位最佳。
4.2.3 消除心理矛盾因素
失眠患者常有负性生活或(及)不良人格特征[6]。预防和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首先,应该寻找引起失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或工作的竞争激烈,交通和住房的拥挤,环境躁音或污染,人际之间的歧视、诽谤,各种意外刺激等,使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要向患者讲明失眠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属于暂时的功能性障碍,并非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解除病人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树立治疗信心,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克服多愁善感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2.4 改善和消除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导致失眠者,首先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耐心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知识,解除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引起的焦虑恐惧。随着治疗的进行、症状的改善,患者可酣然入睡。对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应充分了解引起睡眠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严重患者应给予药物协助入眠。
4.2.5 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对长期失眠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纠正失眠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体操、游泳、田径、球类等项目,也可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
参考文献:
[1] AncoliIsrael S,Roth T.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J〕. Sleep,2005;28:(31)47-53.
[2] Chevalier H,Los F,Boichut D,et al.Evaluation of severe insomn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sults of a Europern multinational survey[J].J Psychopharmacol,2006;20(21):25
[3] 张 颖,吴旭东.失眠症因素分析与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2):4.
[4] 张斌,荣润国.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82-884.
[5] 潘集陽,赵耕源,麦慈任,等.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4):240-241.
[6] 谢永标,刘破资.原发性失眠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44.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73-01
调查显示,有33%的美国人[1]、4%~22%的欧洲人[2]患有失眠,而我国目前失眠的发病率高达10%~20%[3]。准确找到失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成为治疗失眠的关键。事实上引起失眠的原因中70%~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有很多的失眠甚至不需要药物即可治愈,因此对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当重要。
1 失眠的概念
失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4]。失眠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常见的失眠临床表现有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失眠,中医指不寐、不得眠。
2 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
2.1 失眠的多发人群 失眠在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神经症病人中多发。
2.2 失眠的常见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 噪音或光照干扰睡眠,高温或严寒影响睡眠,卧具不适如过硬或者被褥过厚或过薄都影响睡眠。改换睡眠环境如住院或住旅馆也可以引起失眠。同睡者尢其是鼾声大的同睡者也影响睡眠。(2)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例如倒班、生活作息不规律;也会出现失眠。(3)心理社会因素 :如生活工作压力大、遭遇重大挫折或心理创伤、焦虑、抑郁情绪、过度兴奋及对睡眠的错误认知等;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手术、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有是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4) 躯体疾病 如躯体不适、疼痛、心肺疾病、关节炎、晚期癌症、夜尿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5)精神疾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失眠症状。(6)食品或药物因素 常见影响睡眠的食品有咖啡、浓茶、巧克力、可乐和酒等,最常引起失眠的药物有咖啡因、茶碱和各种兴奋剂,这类失眠称为反跳性失眠。
3 失眠常见的三种认知误区
3.1 对失眠缺乏正确认识 失眠者睡前自我紧张是最大的误区,如对睡眠的期望值过高;对失眠的不良后果过分夸大;睡前的期待性焦虑;多梦性失眠;强烈要求晚上没睡好白天补的原则等。往往强制地数数字、听钟表声,结果反而造成大脑过度紧张,造成紧张性失眠。
3.2 睡不着,就该吃安眠药 很多人一出现失眠,就服用安眠药,而不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长期超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即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等,甚至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念头等严重症状。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人因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而引发健忘症,对此却浑然不知。
3.3 医生误诊、漏诊,使大部分失眠者得不到根本性治疗 有研究表明,失眠者中,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 54%和 31%[5],这说明很多人的失眠只是焦虑、抑郁的一个症状。事实上医生在临床上碰到的顽固性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专家认为,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 )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就不应诊断为失眠症。应该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焦虑、抑郁一减轻,失眠自然就会好转。
4 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4.1 健康教育的对象:排除器质性失眠及各种较重精神障碍伴发的失眠。
4.2 失眠的健康教育方法
4.2.1 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与改善环境对保证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躁声。
4.2.2 协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方式
睡前不抽烟、饮酒及喝一些兴奋性的饮料,谨慎使用中枢兴奋药。睡前进食不能过饱、过多饮水及过量运动,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入睡。睡姿以右侧卧位最佳。
4.2.3 消除心理矛盾因素
失眠患者常有负性生活或(及)不良人格特征[6]。预防和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首先,应该寻找引起失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或工作的竞争激烈,交通和住房的拥挤,环境躁音或污染,人际之间的歧视、诽谤,各种意外刺激等,使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要向患者讲明失眠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属于暂时的功能性障碍,并非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解除病人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树立治疗信心,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克服多愁善感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2.4 改善和消除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导致失眠者,首先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耐心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知识,解除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引起的焦虑恐惧。随着治疗的进行、症状的改善,患者可酣然入睡。对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应充分了解引起睡眠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严重患者应给予药物协助入眠。
4.2.5 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对长期失眠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纠正失眠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体操、游泳、田径、球类等项目,也可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
参考文献:
[1] AncoliIsrael S,Roth T.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J〕. Sleep,2005;28:(31)47-53.
[2] Chevalier H,Los F,Boichut D,et al.Evaluation of severe insomn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sults of a Europern multinational survey[J].J Psychopharmacol,2006;20(21):25
[3] 张 颖,吴旭东.失眠症因素分析与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2):4.
[4] 张斌,荣润国.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82-884.
[5] 潘集陽,赵耕源,麦慈任,等.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4):240-241.
[6] 谢永标,刘破资.原发性失眠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