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大量需求。它既为中职建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普遍按国家统一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用人单位反映中职学校毕业生需要再培训才能上岗。所以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在不同形式下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而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与中职教育目标及社会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职教学生有出路,才能使职教事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实践出发,笔者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学生毕业干什么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现在不能说某个厂家要学生,我们就立刻给学生。一是我们一时培养不出来。
二是学生临时去了也不能让厂家满意,反而影响学校名誉。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进行企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有利于专业对口。调查方面要涉及厂家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基本的建筑施工操作,还是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分类,调查结果有了,我们针对情况对专业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班和厂家定向班。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我们就可以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测量操作、建筑识图、安全施工等。对于要求高的厂家,我们可以和厂家签订长期合同,定期定向对学生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程改革
l.找准对象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在专家讲座中提到:“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的教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对象,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学校有所发展。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安排,把握专业走向。对于专业课程,不要总是守着旧思想一条道走到黑。应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参照企业的需求,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专业课程的安排。一个好的专业一定要有一个龙头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整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比如,现在就可以以建筑测量、建筑装饰等为主专业,建立专业建筑实验室,联系相关实习地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龙头专业为中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得以独立完成。最后模仿大学毕业答辩,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4.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联手企业,形成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知识面较宽的技能型人才。其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强,搞好实习实训教学是关键。这方面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单靠学院是很难满足的,必须借助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零距离就业”,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前期在校内学习与实习,后期到建筑施工现场顶岗实习,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项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陈列各种规范章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在钢筋下料实训中,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等。
总之,要真正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走综合路线,这样才能使中职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天地,使中职学生出人头地,不再受社会的误解,使中职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在不同形式下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而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与中职教育目标及社会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职教学生有出路,才能使职教事业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实践出发,笔者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学生毕业干什么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现在不能说某个厂家要学生,我们就立刻给学生。一是我们一时培养不出来。
二是学生临时去了也不能让厂家满意,反而影响学校名誉。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进行企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这样有利于专业对口。调查方面要涉及厂家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基本的建筑施工操作,还是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定向培养。另一方面是分类,调查结果有了,我们针对情况对专业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班和厂家定向班。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我们就可以以短期培训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测量操作、建筑识图、安全施工等。对于要求高的厂家,我们可以和厂家签订长期合同,定期定向对学生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程改革
l.找准对象因材施教。华东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在专家讲座中提到:“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项目课程的一个重要过程。”当前的教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对象,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学校有所发展。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安排,把握专业走向。对于专业课程,不要总是守着旧思想一条道走到黑。应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参照企业的需求,依据自身的优势改变专业课程的安排。一个好的专业一定要有一个龙头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学,整个专业才能良性发展。比如,现在就可以以建筑测量、建筑装饰等为主专业,建立专业建筑实验室,联系相关实习地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龙头专业为中心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它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得以独立完成。最后模仿大学毕业答辩,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这样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4.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行业,联手企业,形成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知识面较宽的技能型人才。其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强,搞好实习实训教学是关键。这方面的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单靠学院是很难满足的,必须借助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零距离就业”,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前期在校内学习与实习,后期到建筑施工现场顶岗实习,或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项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陈列各种规范章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在钢筋下料实训中,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等。
总之,要真正改变过去的单一发展,走综合路线,这样才能使中职的学生有更广阔的天地,使中职学生出人头地,不再受社会的误解,使中职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