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大黄威灵汤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降酶、退黄、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大黄威灵汤治疗重型肝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黄威灵汤;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引言: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症积”、“肝瘟”、“疫毒”等病的记载中。本文采用大黄威灵汤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观察2O11年5月~2013月1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科住院病人62例,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黄疸病标准。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2.3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3.6岁;治疗前两组病例均排除酒精性、藥物性、血吸虫病性及重叠其它肝炎病毒(甲、丙、丁、戊、TTV)等肝损因素,在性别、年龄、病情(早、中、晚期)等方面,经χ 2 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护肝、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威灵汤。药物组成:生大黄15g(后下)、威灵仙12g、水牛角30g(先煎)、茵陈30g、赤芍35g、丹参30g。加减:出血者加生地炭15g、白茅根30g;臌胀者加泽兰10g、茯苓15g、大腹皮15g;服法:每日1付,水煎至200ml左右,日服2次。疗程4周。
1.3观察项目
用药前和用药后,每2周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4疗效判断
显效为PTA>70%或接近正常、生化学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为40%≤PTA≤70%,生化指标得到一定改善、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效为黄染进行性加深、PTA进行性下降,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或死亡。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检验。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8 10 4 87.5%▲
对照组 30 10 11 9 7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BIL(μmol/L) PTA(%) ALT(IU/L) TBIL(μmol/L) PTA(%) ALT(IU/L)
治疗组 280.4±55.6 33.1±3.7 1120.2±173.4 61.8±9.5# 71.4±5.6△ 98.4±20.5##
对照组 281.5±71.8 32.2±3.6 1120.9±153.2 99.9±37.4 57.9±8.2 191.2±3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彻底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应答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与特效药,但令人可喜的是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相关研究显示中药在降低转氨酶及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疗效显着,从以往的研究分析健肝散降低ALT的比率达70%,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的调节,促进e抗原血清转换亦有一定优势。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重型肝炎的重要病原,抗病毒治疗将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对存在乙肝病毒复制证据的重型肝炎.应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应该选择快速强效的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或替比夫定,其中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有更快、更强的抑制病毒作用,阿德福韦酯由于起效较慢不适合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急黄”等范畴,病因病机为湿热壅盛、内蕴中焦、熏蒸肝胆,热毒炽盛者可迅速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变症丛生。大黄威灵汤方中大黄清热攻下通腑,可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威灵仙性味辛咸温,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络,临床验证治疗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疗效[3];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赤芍、丹参凉血活血;全方合力,共奏清营凉血、活血散瘀、利湿退黄、解毒通腑之功。现代药理显示,清营凉血、通下逐瘀药物可促进胆管舒缩以利胆,通利大小便以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和加速结合胆红素的肾脏排泄 此可能是本方良好的退黄效果机理所在。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降酶、退黄、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给予大黄威灵汤口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分会.病毒学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3]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今鉴•黄疸胁痛鼓胀卷(上)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0
关键词:大黄威灵汤;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引言: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之广、传播途径之复杂、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症积”、“肝瘟”、“疫毒”等病的记载中。本文采用大黄威灵汤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观察2O11年5月~2013月1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科住院病人62例,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黄疸病标准。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2.3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3.6岁;治疗前两组病例均排除酒精性、藥物性、血吸虫病性及重叠其它肝炎病毒(甲、丙、丁、戊、TTV)等肝损因素,在性别、年龄、病情(早、中、晚期)等方面,经χ 2 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护肝、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威灵汤。药物组成:生大黄15g(后下)、威灵仙12g、水牛角30g(先煎)、茵陈30g、赤芍35g、丹参30g。加减:出血者加生地炭15g、白茅根30g;臌胀者加泽兰10g、茯苓15g、大腹皮15g;服法:每日1付,水煎至200ml左右,日服2次。疗程4周。
1.3观察项目
用药前和用药后,每2周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1.4疗效判断
显效为PTA>70%或接近正常、生化学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为40%≤PTA≤70%,生化指标得到一定改善、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效为黄染进行性加深、PTA进行性下降,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或死亡。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检验。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8 10 4 87.5%▲
对照组 30 10 11 9 7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BIL(μmol/L) PTA(%) ALT(IU/L) TBIL(μmol/L) PTA(%) ALT(IU/L)
治疗组 280.4±55.6 33.1±3.7 1120.2±173.4 61.8±9.5# 71.4±5.6△ 98.4±20.5##
对照组 281.5±71.8 32.2±3.6 1120.9±153.2 99.9±37.4 57.9±8.2 191.2±3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彻底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应答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与特效药,但令人可喜的是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相关研究显示中药在降低转氨酶及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疗效显着,从以往的研究分析健肝散降低ALT的比率达70%,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的调节,促进e抗原血清转换亦有一定优势。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重型肝炎的重要病原,抗病毒治疗将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对存在乙肝病毒复制证据的重型肝炎.应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重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应该选择快速强效的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或替比夫定,其中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有更快、更强的抑制病毒作用,阿德福韦酯由于起效较慢不适合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急黄”等范畴,病因病机为湿热壅盛、内蕴中焦、熏蒸肝胆,热毒炽盛者可迅速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变症丛生。大黄威灵汤方中大黄清热攻下通腑,可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威灵仙性味辛咸温,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络,临床验证治疗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疗效[3];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赤芍、丹参凉血活血;全方合力,共奏清营凉血、活血散瘀、利湿退黄、解毒通腑之功。现代药理显示,清营凉血、通下逐瘀药物可促进胆管舒缩以利胆,通利大小便以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和加速结合胆红素的肾脏排泄 此可能是本方良好的退黄效果机理所在。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降酶、退黄、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给予大黄威灵汤口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分会.病毒学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3]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今鉴•黄疸胁痛鼓胀卷(上)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