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大桥挂篮悬浇施工质量控制点:测量控制、挂篮变形控制及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施工工艺,以供同行作业者参考。
关键词:挂篮悬浇;挂篮拼接;箱梁砼;工艺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贡江大桥主桥桥跨布置为43+3*76+106+136+76=589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采用C55混凝土,主桥纵坡为2.1%,横坡为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全桥6个主跨共有悬浇梁段280段,其中4m梁112段,3.5m梁40段,3m梁128段。
1.2施工方案简介
贡江大桥主桥箱梁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共投入24套挂篮,保证两幅桥同时施工,浇筑梁段数相差不超过2个梁段。每幅桥的两个单T同时对称施工,各悬臂施工梁段一次浇筑完成。
2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①场地清理
0#块施工完毕并完成纵向预应力张拉压浆后,将桥面杂物全部清理干净,清理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槽口内的残余砼,保证预应力钢筋外露。同时清理并平整0#块下方、墩身附近的场地。
②设备安装
按照在0#块顶板浇筑时预埋的卷扬机固定槽钢位置,安装好卷扬机,固定好以后检查焊缝,确定焊缝饱满、无虚焊。穿好钢丝绳,检查开关、刹车是否完好。
③预压
安装前按单个梁段最大重量用千斤顶对主桁架进行加载试验,以尽可能消除非弹性变形影响。其中23#~26#墩最大梁段重量为159.8t,27#~28#墩最大梁段重量为221.3t。
2.2挂篮拼装
2.2.1行走系统拼装
⑴轨道安装
①铺设枕木
轨道枕木采用20cm×20cm×80cm规格,间距设计为80cm,枕木下采用木板或钢板调平,保证同一条轨道的枕木在同一水平标高上。
②安装轨道
利用塔吊吊装轨道,23#~26#墩部分轨道为分段拼接,单条长1.5m,拼接时轨道对接面应水平无错台、错缝,轨道间采用螺丝连接紧固。轨道前端悬臂4.5m,轨道末端采用精扎螺纹钢与扁担梁作为竖向锚固,共3道。
⑵反扣装置安装
箱梁在横向分三条轨道,在纵向又各分为两条轨道,即同一主墩共有六条轨道。待一条轨道安装完成后将反扣装置安装在轨道后端离轨道末端3m的位置,并利用木楔将其与轨道塞紧,保证反扣装置不转动。在安装同一侧的另外一条轨道前先将反扣装置位置固定,然后在安装轨道的时候将轨道穿进反扣装置。
2.2.2承重系统拼装
⑴主桁的安装
23#~26#墩和27#~28#墩主桁结构略有不同,但安装方法相同。
A在已锚固好的轨道上设置1个枕木垫块,23#~26#墩枕木位置为距离已浇箱梁端头5.4m处,27#~28#墩枕木位置为距离已浇箱梁端头6.48m处。枕木高度为44cm,宽度为40cm,枕木与轨道之间用骑马螺丝固定。同时在桥墩下方拼装好单片主桁。
B利用塔吊将主桁安装于轨道之上。在安装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主桁与轨道中心线重合,通过塔吊来调节主桁的位置。主桁定位后设置三道后锚钢筋与箱梁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固定。起吊主桁安装过程中采用缆风绳固定,确保安装时的稳定性。
⑵主桁横联(包括后上横梁)的安裝
主桁安装完之后,利用塔吊将主桁横联吊至主桁压杆上方,从主桁边侧滑移进入,通过塔吊调节位置和高度,使横联销孔位与压杆上的横联座销孔对中,然后用铁锤把横联销打入至要求位置,并插上保险销。
2.2.3底篮系统拼装
底篮系统的安装采用整体吊装提升的方式。底篮系统在墩身旁拼装好之后(包括底模部分)再整体吊装。
⑴前、后下横梁的拼装
在墩旁场地上用贝雷或者枕木搭设安装平台,并测量放样出下横梁中心线位置。将后下横梁按中心线位置吊装到平台上,并利用槽钢卡焊将下横梁与平台临时固定。下横梁与平台之间用木尖垫垫平,使其稳固。
⑵吊带耳座、吊杆耳座的安装
按设计图纸位置在下横梁上用不同的标记分别标志出吊带耳座、吊杆耳座的位置。
耳座安装应分类进行,以避免安装混淆。安装时将底座上的螺丝孔和横梁上的螺丝孔对中之后,用螺丝机将全部螺丝上紧。
⑶纵梁的安装
在下横梁上标示出各纵梁底座的安装位置,将底座安装在下横梁上,然后再安装纵梁。纵梁与底座、底座与下横梁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牢固。
2.2.4模板系统安装
⑴吊杆安装
先安装好箱梁翼板处外导梁外吊杆(2条)箱梁内模承重梁内吊杆(4条),内模承重梁外吊杆(4条)。另外4条箱梁内模承重梁内吊杆在第一次移机后再安装。先在吊杆上端(长螺纹端为上端)安装一个螺母,安装到离吊杆端头50cm处,在吊杆孔安装位置先设置一条扁担梁,然后人工将吊杆穿到扁担梁上吊杆孔的位置,拧紧螺母。安装过程中注意避免碰伤螺纹。各吊杆安装方法均相同。
⑵高边外导梁安装
外模及其骨架安装固定后开始装外导梁。外导梁利用塔吊起吊安装采用2个吊点,吊点位置为距承重梁端头约1m的位置。
在底篮前方通过塔吊将外导梁起吊到安装高度,将塔吊小车内缩,使外导梁对准安装位置穿到在侧模桁架下预先焊接的外导梁安装框内。然后通过顶板外导梁预留吊带孔下放卷扬机钢丝绳,挂好各个部位转向滑轮(事先调整好行车高度,让外导梁能顺利穿过行车),利用卡环将卷扬机钢丝绳与外导梁前端连接(事先在外导梁两端设置卡环预留孔),并解开外导梁前端位置的起吊钢丝绳。
⑶低边外侧模板及其骨架、外导梁等安装
低边外侧模板及其骨架、外导梁等的安装步骤、方法及要求与高边模板的安装规程相同。 ⑷顶模托架及顶模板安装
先在承重梁上标记出各托架的安装位置:第一片托架安装在已浇梁段端部正下方,各托架按0.8m间距布置,共6片。吊装时拉线调整托架的纵向位置与垂直度,保证6片托架纵向同一高度,横向平行。最后用2条[14槽钢将各托架焊接成整体。
顶模板托架固定后开始安装内顶模板。内顶模的安装从中间往两侧进行,利用塔吊吊装。模板与托架之间采用电焊连接,模板与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2.3悬浇箱梁砼施工
主桥箱梁采用C55砼,试验室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箱梁砼施工必须同幅桥、同编号梁块对称同时浇注,因此各配置两台砼输送泵施工。砼浇注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T构两端重量基本平衡,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浇注砼的温度尽量选在一天中温度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浇注前,对挂篮、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和水以及钢筋上的污垢等。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倒砼时,为防止砼离析,自由倾落度一般控制在2m以下,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等设施下落,在串筒出料下落的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箱梁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及平板式振动器配合进行使用,保证砼的振捣质量,防止漏振、泌水现象。
3挂篮悬浇施工关键点
对挂篮进行精心设计,对挂篮的刚度进行精确验算,确保挂篮的刚度符合施工要求。正式工作之前,必须对挂篮进行预压,确保挂篮的刚度符合施工要求。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利用观测的挠度数据,作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随着箱梁悬臂施工长度的增加,箱梁受日照,风,温差等因素影响的变形对测量定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在箱梁施工过程中对箱梁进行全天候变形观测,找出箱梁的变形规律以及与变形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指导箱梁挂篮施工的精确定位。
浇筑箱梁砼时,先底板后腹板。浇注砼过程测量跟踪监控,分析挂篮变形情况。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振动时对钢筋密集部位和布有波紋管道的地方,应特别注意振捣。
结语
本项目挂篮悬浇施工质量控制点主要是:测量控制、挂篮变形控制及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基线、水准线、测量控制点,应按规范要求定期复测,各工序开工前,应校核所有的测量点。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定位严格要求,确保测量放样的结果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关键词:挂篮悬浇;挂篮拼接;箱梁砼;工艺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贡江大桥主桥桥跨布置为43+3*76+106+136+76=589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采用C55混凝土,主桥纵坡为2.1%,横坡为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全桥6个主跨共有悬浇梁段280段,其中4m梁112段,3.5m梁40段,3m梁128段。
1.2施工方案简介
贡江大桥主桥箱梁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共投入24套挂篮,保证两幅桥同时施工,浇筑梁段数相差不超过2个梁段。每幅桥的两个单T同时对称施工,各悬臂施工梁段一次浇筑完成。
2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①场地清理
0#块施工完毕并完成纵向预应力张拉压浆后,将桥面杂物全部清理干净,清理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槽口内的残余砼,保证预应力钢筋外露。同时清理并平整0#块下方、墩身附近的场地。
②设备安装
按照在0#块顶板浇筑时预埋的卷扬机固定槽钢位置,安装好卷扬机,固定好以后检查焊缝,确定焊缝饱满、无虚焊。穿好钢丝绳,检查开关、刹车是否完好。
③预压
安装前按单个梁段最大重量用千斤顶对主桁架进行加载试验,以尽可能消除非弹性变形影响。其中23#~26#墩最大梁段重量为159.8t,27#~28#墩最大梁段重量为221.3t。
2.2挂篮拼装
2.2.1行走系统拼装
⑴轨道安装
①铺设枕木
轨道枕木采用20cm×20cm×80cm规格,间距设计为80cm,枕木下采用木板或钢板调平,保证同一条轨道的枕木在同一水平标高上。
②安装轨道
利用塔吊吊装轨道,23#~26#墩部分轨道为分段拼接,单条长1.5m,拼接时轨道对接面应水平无错台、错缝,轨道间采用螺丝连接紧固。轨道前端悬臂4.5m,轨道末端采用精扎螺纹钢与扁担梁作为竖向锚固,共3道。
⑵反扣装置安装
箱梁在横向分三条轨道,在纵向又各分为两条轨道,即同一主墩共有六条轨道。待一条轨道安装完成后将反扣装置安装在轨道后端离轨道末端3m的位置,并利用木楔将其与轨道塞紧,保证反扣装置不转动。在安装同一侧的另外一条轨道前先将反扣装置位置固定,然后在安装轨道的时候将轨道穿进反扣装置。
2.2.2承重系统拼装
⑴主桁的安装
23#~26#墩和27#~28#墩主桁结构略有不同,但安装方法相同。
A在已锚固好的轨道上设置1个枕木垫块,23#~26#墩枕木位置为距离已浇箱梁端头5.4m处,27#~28#墩枕木位置为距离已浇箱梁端头6.48m处。枕木高度为44cm,宽度为40cm,枕木与轨道之间用骑马螺丝固定。同时在桥墩下方拼装好单片主桁。
B利用塔吊将主桁安装于轨道之上。在安装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主桁与轨道中心线重合,通过塔吊来调节主桁的位置。主桁定位后设置三道后锚钢筋与箱梁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固定。起吊主桁安装过程中采用缆风绳固定,确保安装时的稳定性。
⑵主桁横联(包括后上横梁)的安裝
主桁安装完之后,利用塔吊将主桁横联吊至主桁压杆上方,从主桁边侧滑移进入,通过塔吊调节位置和高度,使横联销孔位与压杆上的横联座销孔对中,然后用铁锤把横联销打入至要求位置,并插上保险销。
2.2.3底篮系统拼装
底篮系统的安装采用整体吊装提升的方式。底篮系统在墩身旁拼装好之后(包括底模部分)再整体吊装。
⑴前、后下横梁的拼装
在墩旁场地上用贝雷或者枕木搭设安装平台,并测量放样出下横梁中心线位置。将后下横梁按中心线位置吊装到平台上,并利用槽钢卡焊将下横梁与平台临时固定。下横梁与平台之间用木尖垫垫平,使其稳固。
⑵吊带耳座、吊杆耳座的安装
按设计图纸位置在下横梁上用不同的标记分别标志出吊带耳座、吊杆耳座的位置。
耳座安装应分类进行,以避免安装混淆。安装时将底座上的螺丝孔和横梁上的螺丝孔对中之后,用螺丝机将全部螺丝上紧。
⑶纵梁的安装
在下横梁上标示出各纵梁底座的安装位置,将底座安装在下横梁上,然后再安装纵梁。纵梁与底座、底座与下横梁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牢固。
2.2.4模板系统安装
⑴吊杆安装
先安装好箱梁翼板处外导梁外吊杆(2条)箱梁内模承重梁内吊杆(4条),内模承重梁外吊杆(4条)。另外4条箱梁内模承重梁内吊杆在第一次移机后再安装。先在吊杆上端(长螺纹端为上端)安装一个螺母,安装到离吊杆端头50cm处,在吊杆孔安装位置先设置一条扁担梁,然后人工将吊杆穿到扁担梁上吊杆孔的位置,拧紧螺母。安装过程中注意避免碰伤螺纹。各吊杆安装方法均相同。
⑵高边外导梁安装
外模及其骨架安装固定后开始装外导梁。外导梁利用塔吊起吊安装采用2个吊点,吊点位置为距承重梁端头约1m的位置。
在底篮前方通过塔吊将外导梁起吊到安装高度,将塔吊小车内缩,使外导梁对准安装位置穿到在侧模桁架下预先焊接的外导梁安装框内。然后通过顶板外导梁预留吊带孔下放卷扬机钢丝绳,挂好各个部位转向滑轮(事先调整好行车高度,让外导梁能顺利穿过行车),利用卡环将卷扬机钢丝绳与外导梁前端连接(事先在外导梁两端设置卡环预留孔),并解开外导梁前端位置的起吊钢丝绳。
⑶低边外侧模板及其骨架、外导梁等安装
低边外侧模板及其骨架、外导梁等的安装步骤、方法及要求与高边模板的安装规程相同。 ⑷顶模托架及顶模板安装
先在承重梁上标记出各托架的安装位置:第一片托架安装在已浇梁段端部正下方,各托架按0.8m间距布置,共6片。吊装时拉线调整托架的纵向位置与垂直度,保证6片托架纵向同一高度,横向平行。最后用2条[14槽钢将各托架焊接成整体。
顶模板托架固定后开始安装内顶模板。内顶模的安装从中间往两侧进行,利用塔吊吊装。模板与托架之间采用电焊连接,模板与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2.3悬浇箱梁砼施工
主桥箱梁采用C55砼,试验室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箱梁砼施工必须同幅桥、同编号梁块对称同时浇注,因此各配置两台砼输送泵施工。砼浇注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T构两端重量基本平衡,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浇注砼的温度尽量选在一天中温度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浇注前,对挂篮、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和水以及钢筋上的污垢等。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倒砼时,为防止砼离析,自由倾落度一般控制在2m以下,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等设施下落,在串筒出料下落的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箱梁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及平板式振动器配合进行使用,保证砼的振捣质量,防止漏振、泌水现象。
3挂篮悬浇施工关键点
对挂篮进行精心设计,对挂篮的刚度进行精确验算,确保挂篮的刚度符合施工要求。正式工作之前,必须对挂篮进行预压,确保挂篮的刚度符合施工要求。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利用观测的挠度数据,作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随着箱梁悬臂施工长度的增加,箱梁受日照,风,温差等因素影响的变形对测量定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在箱梁施工过程中对箱梁进行全天候变形观测,找出箱梁的变形规律以及与变形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指导箱梁挂篮施工的精确定位。
浇筑箱梁砼时,先底板后腹板。浇注砼过程测量跟踪监控,分析挂篮变形情况。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振动时对钢筋密集部位和布有波紋管道的地方,应特别注意振捣。
结语
本项目挂篮悬浇施工质量控制点主要是:测量控制、挂篮变形控制及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基线、水准线、测量控制点,应按规范要求定期复测,各工序开工前,应校核所有的测量点。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定位严格要求,确保测量放样的结果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