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的浅识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汉乐府民歌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是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纵观现存汉乐府民歌,描写女性形象的有很多,大致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类:
  1.1 弃妇形象
  在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重了。在“三从”、“四德”、“七出”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日益悲惨。妇女处在被损害被污辱的地位。汉乐府中就有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弃妇”形象多为善良质朴的女性,多数在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下,唯唯诺诺的接受了被抛弃的事实,不反抗也不争取,顺从得很,可以说,这类女性将“夫纲”彻底贯彻到生命里。
  在《上山采蘼芜》中,女主人公就是我们所说的弃妇,即使在被休后看见前夫时仍然下跪,恭敬又悲戚的问声新人怎么样。这样的女性全然没有了自我意识,“夫纲”就像一座山一样,深深地压在当时女性的心里,女性的全部生活中心都体现在为丈夫及夫家所做的贡献中。
  1.2 贫困交加的女性形象
  在汉代,由于统治剥削非常严酷,造成贫富差距悬殊。“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是汉代社会的生动写照。
  《东门行》中就写到了这样一个生活在贫苦中的女性。外出归来的丈夫看见自己妻儿无衣无食,忍饥受冻,悲愤之下要铤而走险。女主人公苦苦规劝。但她的内心却也进行着激烈的挣扎,其哀伤、无奈、眷念之情,令人闻之落泪。这样的女性,是安分守己的持家妇女,不求富贵,安与贫困,为全家人安危,贫贱不移,蕴涵着古代女性多有的美德。
  可以说,汉乐府中描绘的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女性,是时代的小小缩影。这类女性的一生都在为丈夫孩子辛苦劳作,从来没有认真体悟过自己的苦乐,生活回报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和家安康,仅此而已,但这份安康于她们,是那样的奢侈。很多人,穷尽一生心力,却还是拗不过残酷的现实,社会现实的背景下,她们是那样渺小和无助。
  1.3 天真烂漫的年轻女性形象
  年轻的女性形象历来被历届诗歌所推崇。因为少女形象大多天真烂漫,纯真无邪。汉乐府中也有很多这类作品。
  人们所熟知的《采莲曲》中的采莲女,这类女性在诗歌中往往与显示生活中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女性生产劳动中的状况和风采。她们大多安闲自如的从事着生产劳动,在她们的周围有朋友,有爱人,因此她们内心对所属的环境有一定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并且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体会到人、人生或世俗的快乐,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虽然她们中的多数都是平民女子,但相比与那些弃妇或贫苦人间,生活于她们,可以说是平安喜乐了。这类女性是时代的主流,按照当时主流的价值观生活,认同传统的封建观念和社会制度,并且较好的遵守和维护着那些观念制度。
  1.4 勇敢坚守爱情的女性
  如果问世界上最动人的情诗是哪一首,汉乐府中《上邪》一定要算做一篇。“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怎样的一往情深,是怎样的义无反顾。《上邪》的女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期待爱情,忠贞的守护着自己的爱情,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也不能将自己与所爱之人分开。将爱情看作是人生中重要的课题,并且勇敢的守护它。
  性别特点决定了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情感,尤其是爱情,古代女性尤其如此。即使很多女性在婚姻中唯唯诺诺,但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将幸福婚姻或者爱情视为自己的权益和归宿,不顾一切第去追求和守护。这一点,与当今女性一样。可以说,在社会制度相对封建的时代,具有勇敢追求婚姻归宿,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所爱之人的女性,已经走在了所处时代的前端。
  1.5 骁勇坚毅巾帼形象
  这类女性在汉乐府中体现不多,较为典型的是《木兰诗》中的花木兰。花木兰究竟是否确有其人,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作为流传千古的女英雄形象,却早已经深入人心里。人们习惯将她化身为女英雄,的确,替父从军,于家有担当,战场骁勇,于国有功劳。与那些期期艾艾的女性相比,花木兰式的女性要大气的多。
  也许是受尚武精神的影响,这类女性迥异于传统柔弱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出现,受到汉代浓厚的尚武精神影响,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泱泱大汉刚健、进取、自信、自尊的民族心理和时代风貌,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巾帼不输须眉。
  2 社会根源
  2.1 残酷的社会现实
  首先,汉代频繁发动战争,大量征用士卒,造成人民大批死亡,似的许多女性独守空闺,受尽煎熬。
  其次,汉代统治者剥削压迫异常严酷,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加剧妇女不幸。《病妇行》中的病妇,在自己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在为自己的孩子担忧。
  另外,统治阶级还利用其权势,危害百姓,民间女子常受到权贵的骚扰,即使是机智果敢的罗敷,也只能是寄身于屋檐的麻雀,只有依靠男人的庇护,用夸夫手段才能摆脱太守调戏。
  2.2 严酷的封建礼教
  西汉武帝之后,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两汉时的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
  2.3 顺从的自我意识
  女性自身对儒家“思无邪”教化思想的顺从和接受使得其不幸命运进一步加深。汉代重诗教,诗教的重心在理性,它强调情感的节制和净化。长期的制约和理性的压抑,使得妇女把自身深深的悲愤和哀怨之情隐匿起来,使她们自身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压制,进一步加深了妇女的不幸。
  3 汉乐府女性意识的嬗变
  汉代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加上整个地主阶级处于上升进取时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经济迅猛发展,妇女的劳动不仅限于家庭,而且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在社会经济生活及劳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地位相对开放,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女性可以自己挑选丈夫,可以参选封侯,可以让子从母姓。
  女性开始意识到自身也可以同男子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劳动,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在一些方面超越男性。她们饱受束缚和压迫,经历了巨大的爱情苦痛,艰难走过了逆来顺受,从犹豫到决绝,大胆叛逆的精神历程,完成了性格嬗变,标志着主体意识的觉醒。
  4 结语
  汉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之作,这一篇篇情采飘扬、文辞飞动的诗,生动地活画出当时社会女子们的典型群像汉乐府女性题材诗歌中蕴涵着的这些丰富的审美意蕴,既表达了女性在与男性现实相处关系下的丰富情感体验和特定心理,又散发着汉代女性在隐忍中勃发出的一种强健生命力。正因为塑造了这样一批可亲可敬、可喜可爱的女子形象,让后人了解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更为她们的故事所感染和启发,以相同的情感勾连古今,对当代文化中女性生命意义的探询与塑造起到了砥砺和激发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飞速发展,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数学基础知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1
期刊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全面,最有吸引力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课——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音乐课对中小学生而言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在提高学生音乐文化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传送的过程中,传教者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教学法。  那么一节音乐课该如何上好呢?上好一节音乐课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根据教材编排的不同,教师也会采取不同的教法。给学生教一节音乐课
期刊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对事物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构建和谐、有趣、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学数学;多元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到课堂之上,大容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主要在班集体中进行。班主任工作对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环境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与教育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有效的班主任工作应该从班主任自身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两方面进行。班主任对班级的组织和管理的好坏对学校和学生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
期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的系统学科。化学教育不但能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以及实践技能,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论教育,科学精神及品德品质的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里的化学教育,对培养在校生的基本素质起着极为相当重要的作用。化学教育关系到每位学生个人素养素质的形成,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素养,也就会在化学科中受到良好的化学教育。  1 化学教育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  化学教育能够传授学
期刊
【摘要】新课标和数学教学大纲表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三个方面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  新课标明确阐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课程。这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又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由此显现出来。数
期刊
近日,在我校1500余名学生中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9%。在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如何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顺利通关,制胜高考,这成了我们英语老师必须思考的话题。就我校学生而言,他们都是来自偏远的山区,他们的学习习惯、学识水平都会相对弱些,针对此状,要想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关键在于能否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细胞。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对英
期刊
1 数学阅读的特点  1.1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真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而一般阅读是和感知融合为一体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主要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印象联系起来,从而掌握阅读的对
期刊
【摘要】《武陵春·春晚 》的末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采用的修辞手法通常以为是“夸张性比喻”或“拟物”,本文从修辞手法的含义、格式、要求和类型方面论述了它采用的修辞手法不是前两者,而是“拈连”。  【关键词】夸张性比喻;拟物;拈连  李清照的代表词作《武陵春·春晚 》脍炙人口,其末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更是为历代文人所赞赏,可是,此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却是众说纷纭: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