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更多地接触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通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学生们理解起来往往感觉有难度,因此,很有必要针对古诗词内容展开有效的教学。对比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诗词进行类比和对比,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诗词的领会也更深刻。
一、 同一主题诗词的比较
古典诗词的主题有很多,山水、田园、思乡、边塞、爱情、咏史、咏物等,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主题。很多时候,如果能够把主题相近或相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教学,能够让每一首诗词的特色都更突出。同时,对于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体会也能更加深入。在对比中,学生对这些诗词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边塞诗时,我会拿相似的作品来进行对比,找出《破阵子》(辛弃疾)和《使至塞上》(王维)让学生对照学习。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它们一首是唐诗、一首是宋词,然而表达的却是共同的主题。在教学时,我会首先介绍两位作者生长的时代背景及生长环境,这是帮助学生了解的重要前提。同时,我会让学生明白,虽说这两首诗词同为边塞主题,然而这两位作者的风格却不相同,例如王维最被人们熟知的是优秀的田园诗作。作为田园诗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也会有铿锵有力的诗作。辛弃疾则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一位军事家,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大多都和边塞生活有关,也有十分清新婉约、情感细腻的词作。让学生了解作家的背景及作家作品的多元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图书室或者上网搜集相关作者的背景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者、作品的理解。
二、 同一风格诗词的比较
古典诗词就风格来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豪放派、婉约派是非常典型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介于二者之间的还有一种类似清新淡雅的风格,以田园诗为代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同一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这不仅能够让这种风格更加突出,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分析也能对这种风格有更深的体会,此外,还能加深学生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很有效的方法。
以《相见欢》(李煜)和《浣溪沙》(晏殊)为例,它们都是非常典型的婉约派词作,也是婉约词作中的经典。《相见欢》的作者在创作这首词时被囚禁于宋国,作为曾经的君王,面对家国灭亡有着难以言说的愁苦,作者将自己的心绪都寄寓于这首词作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浣溪沙》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伤春之作。伤春悲秋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情绪,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出一幅唯美而又渗透着淡淡哀愁的画面,透过文字,人们仿佛能看到作者“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身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深深刻在了很多人的心底。通过对相同风格作品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对这种风格有更深的领会,同时,对每一首作品的理解也更透彻。
三、 同一作者作品的比较
上文中谈到,很多作者的作品是很多元的,作家能够写出恢弘的诗句,也能够描绘出流露着哀愁情绪的画面,同一位作者可能因为处于不同时期或者其人生境遇有过较大的转变,诗词作品的风格会有很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来进行比较教学,不仅能够很明显地看出诗词的主题、风格的差异,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心境的变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作家本身及其作品。
以《孤雁》(杜甫)和《春望》(杜甫)为例。《孤雁》中描述了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这首作品是作者晚年流离他乡时创作的,“孤雁”其实就是自己的写照,作者无比思念故乡,在这首诗中充分表达出内心的愁苦。《春望》中则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及浓浓的爱国情怀。作品创作于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时期,眼看着春天来临,万象更新,在这春回大地之际,作者看到的却是满眼的荒凉,那种物是人非的情状让作者的内心生长出深深的悲凉。作者怀念自己的国家,思念自己的亲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千古佳句。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与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正是因为有了人生中跌宕起伏的经历,作者才会有不同的心境,于是有了具有不同情怀的作品。通过对比,无论是对作家本身还是对其创作的作品,学生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对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古典诗词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然而也是学生们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同一主题、同一风格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展开比较,能够让学生对于各种作品有更加直观的体会及认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很好地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内心情怀变化的方式。诗词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最好表达,抓住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往往是理解诗词的最直接途径。
一、 同一主题诗词的比较
古典诗词的主题有很多,山水、田园、思乡、边塞、爱情、咏史、咏物等,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主题。很多时候,如果能够把主题相近或相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教学,能够让每一首诗词的特色都更突出。同时,对于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体会也能更加深入。在对比中,学生对这些诗词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边塞诗时,我会拿相似的作品来进行对比,找出《破阵子》(辛弃疾)和《使至塞上》(王维)让学生对照学习。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它们一首是唐诗、一首是宋词,然而表达的却是共同的主题。在教学时,我会首先介绍两位作者生长的时代背景及生长环境,这是帮助学生了解的重要前提。同时,我会让学生明白,虽说这两首诗词同为边塞主题,然而这两位作者的风格却不相同,例如王维最被人们熟知的是优秀的田园诗作。作为田园诗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也会有铿锵有力的诗作。辛弃疾则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一位军事家,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大多都和边塞生活有关,也有十分清新婉约、情感细腻的词作。让学生了解作家的背景及作家作品的多元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图书室或者上网搜集相关作者的背景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者、作品的理解。
二、 同一风格诗词的比较
古典诗词就风格来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豪放派、婉约派是非常典型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介于二者之间的还有一种类似清新淡雅的风格,以田园诗为代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同一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这不仅能够让这种风格更加突出,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分析也能对这种风格有更深的体会,此外,还能加深学生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很有效的方法。
以《相见欢》(李煜)和《浣溪沙》(晏殊)为例,它们都是非常典型的婉约派词作,也是婉约词作中的经典。《相见欢》的作者在创作这首词时被囚禁于宋国,作为曾经的君王,面对家国灭亡有着难以言说的愁苦,作者将自己的心绪都寄寓于这首词作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浣溪沙》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伤春之作。伤春悲秋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情绪,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出一幅唯美而又渗透着淡淡哀愁的画面,透过文字,人们仿佛能看到作者“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身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深深刻在了很多人的心底。通过对相同风格作品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对这种风格有更深的领会,同时,对每一首作品的理解也更透彻。
三、 同一作者作品的比较
上文中谈到,很多作者的作品是很多元的,作家能够写出恢弘的诗句,也能够描绘出流露着哀愁情绪的画面,同一位作者可能因为处于不同时期或者其人生境遇有过较大的转变,诗词作品的风格会有很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来进行比较教学,不仅能够很明显地看出诗词的主题、风格的差异,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心境的变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作家本身及其作品。
以《孤雁》(杜甫)和《春望》(杜甫)为例。《孤雁》中描述了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这首作品是作者晚年流离他乡时创作的,“孤雁”其实就是自己的写照,作者无比思念故乡,在这首诗中充分表达出内心的愁苦。《春望》中则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及浓浓的爱国情怀。作品创作于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时期,眼看着春天来临,万象更新,在这春回大地之际,作者看到的却是满眼的荒凉,那种物是人非的情状让作者的内心生长出深深的悲凉。作者怀念自己的国家,思念自己的亲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千古佳句。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与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正是因为有了人生中跌宕起伏的经历,作者才会有不同的心境,于是有了具有不同情怀的作品。通过对比,无论是对作家本身还是对其创作的作品,学生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对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古典诗词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然而也是学生们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同一主题、同一风格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展开比较,能够让学生对于各种作品有更加直观的体会及认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很好地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内心情怀变化的方式。诗词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最好表达,抓住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往往是理解诗词的最直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