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的手段,建构主义理论的引进催生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本文提出了使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八种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优化法 语文阅读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学生“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不掌握这种能力,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可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水到渠成。观点的核心就是“优化”,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预期达到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化、学习效果显著优良、探究合作系统化、学习观念自主化的最终效果。
1.全面系统,分步分层,分类设计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网络版学习课件。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网络的优势。学生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如培养速读能力,可借助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个性鉴赏,可借助交互等;专题式学习,则可借助相关搜索。
根据班级、年级水平,统筹兼顾。设计问题应以班级学生整体水平为主,同时兼顾两头。整个高中阶段,年级不同,信息资源的处理利用能力要求也不同,从基本素养到应试能力,需要全面把握。如高一可借网络对某些单元内容进行引申,深入探讨主题、艺术形式等;高二在高一的基础上侧重激励学生个性表达,深刻理解;高三复习,阅读散文、小说方面的技巧,可以建立资源库,进行关于体裁知识、解题方法的指导等。
根据体裁、内容、单元,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对不同文学体裁有初步鉴赏的能力。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学习模式。选择典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体裁,建立不同的网络教学范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根据学习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学习乐园。随着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严”规定实施,学生每天、每周都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有完整的寒暑假。建立一个学习网站,弥补课堂的不足,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健康学习,终身学习。
2.教育部门开展交流活动。
由于这种模式比较新颖,大多数人都未熟练使用。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应该注意,我们都在摸索着。专家的讲座不少,组织参赛的不多。这样下去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应该多开展示范课交流活动。小到一个组、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市区、一个省份,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家评评议议,扩大影响。否则,这种模式会慢慢地淡出视线。
3.师生合建博客团队。
博客是极具个性化的空间。学生的博客可以记载他的生活感受,学习心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的脚印更加清晰,既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又可以赢得关注度。而教师的博客可以记载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感悟等,可以吸引学生去关注。在相互来往之间,师生之间交流阅读中的感情,解决课间不能解决的问题,使评价更加深入。
4.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由于受历史、环境等背景的制约,加之本身的个性、学识、经历、气质、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常常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而这些,正是学生智力发展所必需的,特别是创新思维发展所必需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能和理解,發展他们的求异思维,是自主阅读的重要目标。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与大师对话,直接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创造自己的“哈姆雷特”,使自己的哈姆雷特的形象不断丰满、生动。
5.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有的甚至是教过几轮的课文。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进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我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视像”,使学生深得文章旨趣。
6.需要正确处理网络阅读与文本阅读的关系。
就知识的扩充、想象的驰骋、形象的感染、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而言,无疑网络阅读是具有巨大优势的。网络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但是,也应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所围绕的素材基本是经典阅读文献。练字炼词、析句、涵泳、诵读、品味、揣摩,是文本阅读的传统。一句“僧敲月下门”让文人雅士推敲了千百年,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古今多少人玩味。华夏语言的精华也就是在这样品味的过程中雕琢起来、传承下去,中华文明由此流芳百世。文本阅读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是网络阅读所不能替代的,尽管传播媒体日趋多样化、数字化,但文本读物所谓主要信息源的态势仍将继续,即使网络阅读成为主流,文本阅读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7.实施个别化教育。
网络环境使得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在网络阅读指导中,网络化解了班级授课和个别学习之间的矛盾,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个别辅导成为一种切实的可能,为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同步监控任意一个学习终端,即每个学生使用的电脑,进行审读、示范、讲评、批改,并可以面向个别或部分学生进行同步广播,即将某一台电脑的屏幕内容实时同步呈现在其他的电脑屏幕上,实现对课堂的调控。
8.需要培养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网络是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可以自由点击、自由发布、自由交流。网络作为一个极为开放、扁平的信息平台,优点与缺点并存。在网络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力和公民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扬弃、鉴别和吸收能力。要让学生了解网上的信息美丑参半,良莠不齐,“开卷有益”的格言应赋予新的含义,网上能做的不一定就是该做的。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占领网络阵地的意义,努力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阅读环境。就语文教学来说,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既要吸收美好的网络语言丰富生活语言,又要用规范的语言纯洁网络语言。从特定的角度讲,网络阅读指导也就是网络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洪雅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OL.
[2]徐伟菊.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OL.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优化法 语文阅读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学生“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不掌握这种能力,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可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水到渠成。观点的核心就是“优化”,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预期达到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化、学习效果显著优良、探究合作系统化、学习观念自主化的最终效果。
1.全面系统,分步分层,分类设计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网络版学习课件。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网络的优势。学生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如培养速读能力,可借助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个性鉴赏,可借助交互等;专题式学习,则可借助相关搜索。
根据班级、年级水平,统筹兼顾。设计问题应以班级学生整体水平为主,同时兼顾两头。整个高中阶段,年级不同,信息资源的处理利用能力要求也不同,从基本素养到应试能力,需要全面把握。如高一可借网络对某些单元内容进行引申,深入探讨主题、艺术形式等;高二在高一的基础上侧重激励学生个性表达,深刻理解;高三复习,阅读散文、小说方面的技巧,可以建立资源库,进行关于体裁知识、解题方法的指导等。
根据体裁、内容、单元,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对不同文学体裁有初步鉴赏的能力。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学习模式。选择典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体裁,建立不同的网络教学范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根据学习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学习乐园。随着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严”规定实施,学生每天、每周都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有完整的寒暑假。建立一个学习网站,弥补课堂的不足,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健康学习,终身学习。
2.教育部门开展交流活动。
由于这种模式比较新颖,大多数人都未熟练使用。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应该注意,我们都在摸索着。专家的讲座不少,组织参赛的不多。这样下去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应该多开展示范课交流活动。小到一个组、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市区、一个省份,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家评评议议,扩大影响。否则,这种模式会慢慢地淡出视线。
3.师生合建博客团队。
博客是极具个性化的空间。学生的博客可以记载他的生活感受,学习心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的脚印更加清晰,既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又可以赢得关注度。而教师的博客可以记载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感悟等,可以吸引学生去关注。在相互来往之间,师生之间交流阅读中的感情,解决课间不能解决的问题,使评价更加深入。
4.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由于受历史、环境等背景的制约,加之本身的个性、学识、经历、气质、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常常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而这些,正是学生智力发展所必需的,特别是创新思维发展所必需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能和理解,發展他们的求异思维,是自主阅读的重要目标。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与大师对话,直接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创造自己的“哈姆雷特”,使自己的哈姆雷特的形象不断丰满、生动。
5.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有的甚至是教过几轮的课文。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进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我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视像”,使学生深得文章旨趣。
6.需要正确处理网络阅读与文本阅读的关系。
就知识的扩充、想象的驰骋、形象的感染、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而言,无疑网络阅读是具有巨大优势的。网络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但是,也应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所围绕的素材基本是经典阅读文献。练字炼词、析句、涵泳、诵读、品味、揣摩,是文本阅读的传统。一句“僧敲月下门”让文人雅士推敲了千百年,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古今多少人玩味。华夏语言的精华也就是在这样品味的过程中雕琢起来、传承下去,中华文明由此流芳百世。文本阅读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是网络阅读所不能替代的,尽管传播媒体日趋多样化、数字化,但文本读物所谓主要信息源的态势仍将继续,即使网络阅读成为主流,文本阅读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7.实施个别化教育。
网络环境使得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在网络阅读指导中,网络化解了班级授课和个别学习之间的矛盾,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个别辅导成为一种切实的可能,为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同步监控任意一个学习终端,即每个学生使用的电脑,进行审读、示范、讲评、批改,并可以面向个别或部分学生进行同步广播,即将某一台电脑的屏幕内容实时同步呈现在其他的电脑屏幕上,实现对课堂的调控。
8.需要培养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网络是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可以自由点击、自由发布、自由交流。网络作为一个极为开放、扁平的信息平台,优点与缺点并存。在网络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力和公民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扬弃、鉴别和吸收能力。要让学生了解网上的信息美丑参半,良莠不齐,“开卷有益”的格言应赋予新的含义,网上能做的不一定就是该做的。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占领网络阵地的意义,努力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阅读环境。就语文教学来说,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既要吸收美好的网络语言丰富生活语言,又要用规范的语言纯洁网络语言。从特定的角度讲,网络阅读指导也就是网络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洪雅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OL.
[2]徐伟菊.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