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要上出生活味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如何上出具有生活味的化学课,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我一思考的问题。在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每天都发生着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问题”,如何才能体现生活的感性与化学的理性统一;如何才能关注学生对生活化学的浅显层面表达与教师在化学课堂中的引导深入推进,这些是生活化学和课堂化学是否和谐的音符。带着思考,笔者试图厘清这些问题,寻找化学教学的本真面目。
  一、将流行元素搬入化学课堂
  长期以来,流行元素都成为语文学科的“常客”,而比较少引用于化学课堂中来。如果我们化学教师能挖掘一些流行元素中的细节因素,或者将一些细节因素加以提取、加工成含有化学知识的素材,那么流行元素也可以成为化学课堂中的“座上客”,从而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展现示出另一种新鲜的颜色。
  例如在初三复习课上,为了让学生们轻松记忆化学知识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常量以及难以记忆的化学性质,我结合周杰伦的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青花瓷”,上网查阅了由不同化学教师创作的不同版本的“化学青花瓷”,通过整合、加工、修改,改编出了一段琅琅上口的“化学版青花瓷”。在课堂上我将歌词通过多媒体投放出来,随着熟悉的伴奏音乐响起,我带领学生同声合唱,让学生在唱流行歌曲改编版的过程中记住某些化学知识。如:1. 重点掌握常见气体O2、H2、CO2、CO等和常见离子H 、OH-、SO42-、Cl-、CO32-等的鉴定方法;2. 混合物分离和提纯,记住常见物质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加深理解和应用。
  “这样的歌确实很有意思,背起化学反应和方程式觉得轻松不少。”学生们说道。化学有很多冗杂的方程式,记起来十分困难,现在用唱歌方式来学习,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不觉得枯燥,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社会上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件发生,化学教师不要老是在守着文本、教材,而应该多打开一扇观察社会的窗口,多思考事件的细节跟学科的联系,并引入到课堂上来,那么你的课堂就永远都新鲜、时尚,学生也会更乐于接受知识。
  二、将水果元素带进化学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关联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当化学中一些枯燥知识联系上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时,生活的例子会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有时会显得妙趣横生。
   化学式的计算不是一个难题,但是在初三复习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仍然有不少学生认为不好理解,单纯地认为很复杂。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发现是由于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不清楚造成的误解。如:某分子的化学式为CO(NH2)2,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2)各原子个数比,(3)各元素的质量比,(4)N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我给学生打了个比方,把这个化学式当成一篮水果,其中不同的元素代表着不同的水果,把C当作苹果,O当作是梨,N当作是橙子,H当作是香蕉,我边讲边把这些水果标上去。现在要求这篮水果的质量,如何求呢?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将它们的质量相加。非常好,这样我们的问题就简单了,我们把这篮水果的苹果、梨、橙子、香蕉都加起来就行了。这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在这盘水果中到底有多少个苹果、梨、橙子、香蕉。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可以说出苹果1个、梨1个、橙子2个、香蕉4个。于是这个问题顺利解决,而且学生都明白哪里用加法哪里用乘法了。接着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原子个数比就是指不同水果的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就相当于不同水果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我们某种水果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含量。这样把问题具体简单化,学生很容易就把结果准确无误计算出来了。
  将水果元素引入到化学式的计算中,妙趣横生,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化学符号以及数字,而是鲜活诱人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也非常的带劲,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提倡要生活化,但是不少化学教师却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精神,最终会与新课程理念越走越远。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在关注生活的同时多一些思考:这则事件包含有什么化学知识?这些生活元素我可以怎么样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去?长此以往,我们的化学课堂将会是多姿多彩的。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重理论、重应用的自然科学,其独有的教材特点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块好天地.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要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简要论述了在招投标实践中,有效投标不足三家不应成为重新招标的必要条件。
人格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系和文化道德因素交互作用于人,并通过人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格、精神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简言之,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其探究兴趣,其次是激发其探究意识,最后培养其探究能力。  一、拓展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在用加热KClO3与MnO2混合物制氧气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演示,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后,部分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 MnO2是催化剂,催化剂就是MnO2吗?(2)MnO
模式,英语即pattern,意为方式、形式,如果具有参照的意义,则为典范、榜样。我们平常说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指具有参考和推广作用的教学范式。
通常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寿命期约为15年,但实际上在通车3~5年以后,由于受外界环境和设计,施工缺陷等因素影响,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迅猛增长,重载车辆比例增加,车辆超载现象严
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对比的特征 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而成,具有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曲韧性、抗冲击性能、抗疲劳强度,抗裂缝
煤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而煤矿在长时间的开采之后就会出现采空现象,这个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并造成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针对煤矿采空区的测探,本文将对简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感知知识,自主探索知识奥秘,使学生学会并会学,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呢?  一﹑强化主体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与教师感情沟通的桥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