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世博园中,上海移动将建两个造型奇特的基站。
这两个基站分别是3号和13号,奇特之处在于,3号基站的顶上将有一个高耸的铁塔,13号基站的顶上,会有一个巨大的类似直升机螺旋桨的东西。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建设管理部副经理庄冀说,这些奇特的设施,其实代表着上海移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
例如,3号基站上的铁塔就是智能通风的一个变体。铁塔是中空的,其运行原理是利用高空稀薄的冷空气,通过铁塔向上拔风,让机房内的热量自然散发。13号基站上的“巨型螺旋桨”,其实是“风光互补”的新能源工程的一部分。
“这其实就是个风力发电机。”庄冀说,按照上海移动的初步估算,这个“巨型螺旋桨”的峰值发电量能达到每小时3000W,通常的发电能力是1000W~3000W之间。配合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发电机,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将超过基站总用电量的1/3以上。
直观地说,世博园里每天刮过的风,就能保证上海移动13号基站每天的内部照明。
世博将成移动最新环保技术展示场
除了已经广为人知的太阳能和风能外,上海移动的新能源体系中,还有更加先进的地源热能系统。
这个系统的运作原理是,在地下打一个80米的深井,通过地下冷热交换,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就相当于现在常见的冷水塔。
但和以前的应用相比,上海移动的基站建设中,还要给这个系统加装一个排热装置。因为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冷热交换,“夏天向地下排放热量,冬天向地下排放冷量,这样就能在地下实现能量的中和。”但上海移动机房的要求却始终是排热制冷,也就是只对地下排热,所以,上海移动还要在基站旁边的河道里,外延一个散热装置。
“相比之下,地源热系统更加适合民用。”庄冀说。那上海移动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把这个系统安装在移动基站呢?
“因为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该进行思路的大转变,从国家要我做,变成我自己要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计划发展部总经理孙达说,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这种转变意味着,仅仅采取一些节能减排的措施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主动地去思考,如何拉动整个价值链,包括产品的开发、合作模式的开发。”
在产品开发上,“我们做了两年,和一些企业合作开发了一些节能减排的产品,但整体的感觉是,中国的节能减排产品,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效的扶持。”
所以,上海移动在世博会的基站,就成了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集中展示场所,“关键在于,要向全球展现中国在节能减排上的先进水平,还有作为中国的主流企业,我们要在世博园区代表中国,代表通信行业,向全世界推广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而随着奥巴马不久前访华,节能减排和气候问题更受关注,全球性的节能减排高潮似乎也将到来。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产品如果没有好的机会展示,就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地源热能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庄冀说,该产品的厂家是一家美国公司,产品之前只在上海的新天地使用过,“如果不能在世博园区的移动基站里联合展示,推广到民用就会更加困难。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新技术的使用,先展示给全世界看,现在有了这么一件好东西。”
实际上,上海移动将在世博会上展示的节能环保新理念远不止于此。
按照计划,中国移动和电信将在世博会的信息通讯馆进行展示。这个馆将有一个雨水循环系统,“雨水会被储存下来,参观的时候如果天气很热,展馆就会向排队的人群喷雾,这样很快就能凉快下来。”另外,展馆里所有的厕所冲水都会用再生水,游客坐的椅子,全部都是回收饭盒制作的。
为了让观众看到这些年来移动采用的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上海移动仅在世博园基站的节能减排设备上,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
根据上海移动提供的资料,在世博园区建设上,上海移动将在节能减排措施方面涵盖5大环节,33类细项新技术应用。对于世博园区65个基站与机房,节能措施累计达791次,绝大部分基站与机房均同时采用多项节能技术和措施,实现累计节约电能消耗达到30%以上。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解决方案
展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推广普及,却依然是个世界难题,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孙达说,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关键,在于“要把节能减排当作一个产业来看”。
如今,上海移动在节能减排上采用了一种“EMS”模式,举例来说,就是设备生产厂家把设备拉到运营商这来用,运营商不用掏钱买设备,而是由生产商来测试,这个设备可以节约多少电,然后在节电的基础上,双方分成。
这样的模式,使双方的成本都降低了。“比如原本我每个月的电费是1000元,用了这个设备以后,电费少了500元,那我就从这500元中拿出200元给生产厂家,这就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对于国家来说节电了,对于企业来说少付出了,对于生产厂商来说也受益了,他使用一种设备租赁或者变相租赁或者投放的方式,进行设备投入的回收。”孙达说,这样的模式,上海移动将在2010年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移动将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移动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一个节能减排的解决方案。”孙达说。
在上海的很多基站中,上海移动都采用了“热管”、智能空调和精确送风技术。“热管”是一种热交换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达到的效果就是,当秋冬季室外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室内的空调就停止工作,“热管”设施将室外冷空气吹进基站,而精确送风技术则能在核心机房建立一个冷风池,将冷风直接送到机架的进风口前,从而达到冷热交换的最大效率。
这个系统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高深的技术,热管其实就是个冷气和热气的交换,智能空调无非也就是在空调上加一个智能模块,也就是一个通用的集成块,把相应的软件输进去就可以了,只要室外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自动开关。
“难点不在于设备本身,而在于如何整合。”孙达说,上海移动接下来在节能减排上的做法,将是先提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由厂家根据这个方案,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看谁对通信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度更高一些,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合作伙伴。”这样,EMS模式就解决了产品的营销难题,解决方案则让单一的产品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果。
当然,现在的中国企业着手节能减排,还应该先从自身的管理入手。
“管理才是最重要的。随手关灯,养成习惯,这个往往是节电的重点。现在我们还处于节能减排的初期,这时候,用技术手段进一步节电并不是重点,只有当管理手段都用完了,技术手段的作用才会凸现出来。”
所以上海移动在关注技术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管理。孙达说,目前上海移动通过工会发动了各个部门参与节能减排,“考核和激励措施、制约措施全部到位。节电就有奖励,节约不了就扣分,大家一紧张。管理措施就都到位了。”
这个措施,其实是2009年上海移动节电的重头。孙达说:“节电其实是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一个月节省几万度电,看上去不多,可累计起来不得了。所以,今后我们节能减排,还是要技术措施和管理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
这两个基站分别是3号和13号,奇特之处在于,3号基站的顶上将有一个高耸的铁塔,13号基站的顶上,会有一个巨大的类似直升机螺旋桨的东西。上海移动工程建设部建设管理部副经理庄冀说,这些奇特的设施,其实代表着上海移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
例如,3号基站上的铁塔就是智能通风的一个变体。铁塔是中空的,其运行原理是利用高空稀薄的冷空气,通过铁塔向上拔风,让机房内的热量自然散发。13号基站上的“巨型螺旋桨”,其实是“风光互补”的新能源工程的一部分。
“这其实就是个风力发电机。”庄冀说,按照上海移动的初步估算,这个“巨型螺旋桨”的峰值发电量能达到每小时3000W,通常的发电能力是1000W~3000W之间。配合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发电机,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将超过基站总用电量的1/3以上。
直观地说,世博园里每天刮过的风,就能保证上海移动13号基站每天的内部照明。
世博将成移动最新环保技术展示场
除了已经广为人知的太阳能和风能外,上海移动的新能源体系中,还有更加先进的地源热能系统。
这个系统的运作原理是,在地下打一个80米的深井,通过地下冷热交换,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就相当于现在常见的冷水塔。
但和以前的应用相比,上海移动的基站建设中,还要给这个系统加装一个排热装置。因为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冷热交换,“夏天向地下排放热量,冬天向地下排放冷量,这样就能在地下实现能量的中和。”但上海移动机房的要求却始终是排热制冷,也就是只对地下排热,所以,上海移动还要在基站旁边的河道里,外延一个散热装置。
“相比之下,地源热系统更加适合民用。”庄冀说。那上海移动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把这个系统安装在移动基站呢?
“因为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该进行思路的大转变,从国家要我做,变成我自己要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计划发展部总经理孙达说,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这种转变意味着,仅仅采取一些节能减排的措施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主动地去思考,如何拉动整个价值链,包括产品的开发、合作模式的开发。”
在产品开发上,“我们做了两年,和一些企业合作开发了一些节能减排的产品,但整体的感觉是,中国的节能减排产品,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效的扶持。”
所以,上海移动在世博会的基站,就成了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集中展示场所,“关键在于,要向全球展现中国在节能减排上的先进水平,还有作为中国的主流企业,我们要在世博园区代表中国,代表通信行业,向全世界推广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而随着奥巴马不久前访华,节能减排和气候问题更受关注,全球性的节能减排高潮似乎也将到来。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产品如果没有好的机会展示,就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地源热能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庄冀说,该产品的厂家是一家美国公司,产品之前只在上海的新天地使用过,“如果不能在世博园区的移动基站里联合展示,推广到民用就会更加困难。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新技术的使用,先展示给全世界看,现在有了这么一件好东西。”
实际上,上海移动将在世博会上展示的节能环保新理念远不止于此。
按照计划,中国移动和电信将在世博会的信息通讯馆进行展示。这个馆将有一个雨水循环系统,“雨水会被储存下来,参观的时候如果天气很热,展馆就会向排队的人群喷雾,这样很快就能凉快下来。”另外,展馆里所有的厕所冲水都会用再生水,游客坐的椅子,全部都是回收饭盒制作的。
为了让观众看到这些年来移动采用的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上海移动仅在世博园基站的节能减排设备上,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
根据上海移动提供的资料,在世博园区建设上,上海移动将在节能减排措施方面涵盖5大环节,33类细项新技术应用。对于世博园区65个基站与机房,节能措施累计达791次,绝大部分基站与机房均同时采用多项节能技术和措施,实现累计节约电能消耗达到30%以上。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解决方案
展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推广普及,却依然是个世界难题,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孙达说,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关键,在于“要把节能减排当作一个产业来看”。
如今,上海移动在节能减排上采用了一种“EMS”模式,举例来说,就是设备生产厂家把设备拉到运营商这来用,运营商不用掏钱买设备,而是由生产商来测试,这个设备可以节约多少电,然后在节电的基础上,双方分成。
这样的模式,使双方的成本都降低了。“比如原本我每个月的电费是1000元,用了这个设备以后,电费少了500元,那我就从这500元中拿出200元给生产厂家,这就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对于国家来说节电了,对于企业来说少付出了,对于生产厂商来说也受益了,他使用一种设备租赁或者变相租赁或者投放的方式,进行设备投入的回收。”孙达说,这样的模式,上海移动将在2010年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移动将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移动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一个节能减排的解决方案。”孙达说。
在上海的很多基站中,上海移动都采用了“热管”、智能空调和精确送风技术。“热管”是一种热交换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达到的效果就是,当秋冬季室外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室内的空调就停止工作,“热管”设施将室外冷空气吹进基站,而精确送风技术则能在核心机房建立一个冷风池,将冷风直接送到机架的进风口前,从而达到冷热交换的最大效率。
这个系统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高深的技术,热管其实就是个冷气和热气的交换,智能空调无非也就是在空调上加一个智能模块,也就是一个通用的集成块,把相应的软件输进去就可以了,只要室外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自动开关。
“难点不在于设备本身,而在于如何整合。”孙达说,上海移动接下来在节能减排上的做法,将是先提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由厂家根据这个方案,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看谁对通信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度更高一些,在这个基础上确定合作伙伴。”这样,EMS模式就解决了产品的营销难题,解决方案则让单一的产品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果。
当然,现在的中国企业着手节能减排,还应该先从自身的管理入手。
“管理才是最重要的。随手关灯,养成习惯,这个往往是节电的重点。现在我们还处于节能减排的初期,这时候,用技术手段进一步节电并不是重点,只有当管理手段都用完了,技术手段的作用才会凸现出来。”
所以上海移动在关注技术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管理。孙达说,目前上海移动通过工会发动了各个部门参与节能减排,“考核和激励措施、制约措施全部到位。节电就有奖励,节约不了就扣分,大家一紧张。管理措施就都到位了。”
这个措施,其实是2009年上海移动节电的重头。孙达说:“节电其实是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一个月节省几万度电,看上去不多,可累计起来不得了。所以,今后我们节能减排,还是要技术措施和管理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