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泉,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关键词:科学教学;創新精神;培养策略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开展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1]。它包括创新意识、兴趣、胆量、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打破旧思想旧事物、建设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不唯书唯上,有独到见解,不僵化、呆板等。
一、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意义
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生命、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一门涉及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了解世界、认识自我以及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和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从而使他们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个具有良好的科学意识、能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并具备一定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是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的人[2]。初中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接触到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策略
(一)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的事物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研究和探索。好奇心是科学探究的宝贵品质,好奇心包含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个人要想在科学探究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对探究的事物的高度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教学目标是知道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等。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动物包括人在内从生命开始到死亡的经历过程,并向学生提出疑问:人或动物为什么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呢?“人或动物都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为什么人类和动物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呢?”等。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好奇心。让他们怀着好奇的心理通过课堂的学习去探究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从而总结得出人类和动物都是在生命周期中循环反复,一代一代相传下去,保持了物种的延续,使人类和动物不会在地球上消失。
(二)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摒弃一味地模仿和完全照搬。要让学生懂得创新不是一帆风顺,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千磨万击,经过千万次的失败,才有可能成功的科学探索。要激励学生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做好在科学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准备[3]。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学目标是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先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把干冰倒入盛放着水的小盆中时,冒出了大量白雾,让学生认识了二氧化碳的固态干冰。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揭示灭火器原理的实验。在装有小苏打的集气瓶中倒入白醋,产生了大量气泡,把点燃的阶梯蜡烛倾倒放入瓶中,发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验证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由此被用来作为灭火剂的原料。通过这些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为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三)科学教学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具有求异思维,要对学习和探究的事物能够换个角度思考。要懂得事物的利弊结合性,要从事物不利的一面出发,去探究改进的方法。学会比较不同的结果,从中选择探究的方向。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奇异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意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2.6《材料的利用与开发》时,教学目标是了解材料的利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等。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使用材料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陶器、青铜器、钢铁的使用到合成材料再到新型材料的使用。对比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超级陶瓷材料(纳米陶瓷)、新型金属材料(记忆合金)等,由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惊奇感,培养他们树立科学意识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学习和探究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敢于对一切真理的东西,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见解。树立科学意识的习惯,立志发扬科学探究的精神,成为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神彬.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3.
[2]林万松.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 18.
[3]许晖兰.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9.
◆关键词:科学教学;創新精神;培养策略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开展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1]。它包括创新意识、兴趣、胆量、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打破旧思想旧事物、建设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不唯书唯上,有独到见解,不僵化、呆板等。
一、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意义
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生命、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一门涉及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了解世界、认识自我以及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和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从而使他们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个具有良好的科学意识、能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并具备一定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是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的人[2]。初中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接触到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策略
(一)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的事物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研究和探索。好奇心是科学探究的宝贵品质,好奇心包含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个人要想在科学探究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对探究的事物的高度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教学目标是知道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等。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动物包括人在内从生命开始到死亡的经历过程,并向学生提出疑问:人或动物为什么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呢?“人或动物都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为什么人类和动物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呢?”等。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好奇心。让他们怀着好奇的心理通过课堂的学习去探究人、青蛙、蝗虫的生命周期,从而总结得出人类和动物都是在生命周期中循环反复,一代一代相传下去,保持了物种的延续,使人类和动物不会在地球上消失。
(二)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摒弃一味地模仿和完全照搬。要让学生懂得创新不是一帆风顺,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千磨万击,经过千万次的失败,才有可能成功的科学探索。要激励学生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做好在科学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准备[3]。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学目标是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先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把干冰倒入盛放着水的小盆中时,冒出了大量白雾,让学生认识了二氧化碳的固态干冰。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揭示灭火器原理的实验。在装有小苏打的集气瓶中倒入白醋,产生了大量气泡,把点燃的阶梯蜡烛倾倒放入瓶中,发现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验证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由此被用来作为灭火剂的原料。通过这些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为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三)科学教学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具有求异思维,要对学习和探究的事物能够换个角度思考。要懂得事物的利弊结合性,要从事物不利的一面出发,去探究改进的方法。学会比较不同的结果,从中选择探究的方向。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奇异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意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2.6《材料的利用与开发》时,教学目标是了解材料的利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等。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使用材料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陶器、青铜器、钢铁的使用到合成材料再到新型材料的使用。对比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超级陶瓷材料(纳米陶瓷)、新型金属材料(记忆合金)等,由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惊奇感,培养他们树立科学意识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学习和探究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敢于对一切真理的东西,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见解。树立科学意识的习惯,立志发扬科学探究的精神,成为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张神彬.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3.
[2]林万松.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 18.
[3]许晖兰.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