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简介:《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1900的故事像一个童话,他的生命不知所起,他的音乐才能不知所源,仿佛是天外来客。电影的名字是The legend of 1900,这是一个传奇。借这个传奇,导演和观众一起探讨了人的两种生存状态。
追求身的安稳,又不想放弃心的飞扬,我们的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取舍。在安稳和刺激中求一个平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倾向,有时候选择了其中一种,必然会失去另一种,。
整部电影中,1900不断面对这样的选择。首先是成功的诱惑。1900的天才必然会引起“伯乐”的注意,这里面有官员,有商人。只要1900上岸,他们必然会给他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展示他的才能。接下来呢?便是俗世的幸福:金钱、名誉……
毋庸讳言,这当然是必要的,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生活的保障,许多人都为此在人世间奔忙。偏偏所谓的物质保障并不是毕一役之功即成。为了追求身的安稳,又不断地处于身的飞扬中。所以,电影里那么多人要从欧洲前往美国,每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看到纽约城,就像看到了梦想的实现。人们都把船当做一种工具,从此岸到彼岸的工具。只是那是彼岸,也是另一个此岸。当人领悟到这些之后,心也陷进了安稳与飞扬的挣扎之中。
在这摆渡的船上,有人与众不同。他把这条船当作安稳身心的栖息地,而不在乎那些俗世的幸福。剧中Max问他,怎么可以一辈子摇晃?为什么不上岸?1900答道:“陆上的人为追寻为什么浪费了太多时间,冬天忧虑夏天的到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地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在这一点上,他的确超越功利。
安稳被张爱玲视为俗世男女的追求。只是安于世俗的芸芸众生,总是先追求身的安稳,再求心的安稳。至于对飞扬的要求,倒不如说是因为安稳久了,厌倦了,要换换口味。那么1900是与众不同的世外高人吗?他不需要那些飞扬来点缀生活的色彩吗?也不尽然。
1900再一次面对选择时,走到了旋梯上。Max认为1900决定要踏上踏板,是为了金发女孩。这与其说是一次爱情的吸引,倒不如说来源于一次关于飞扬生命对于1900心灵的触动。
之前一位移民美国的风琴手向1900阐述过从岸上看海的感受,这与1900漂泊海上的视角完全不同。俗话说,见怪不怪。1900长期在海上,对于海早就没有了陌生感。在那场谈话里,风琴手说,海的声音会给人以启示“改变命运,从头开始。”当时,1900的表情里满是期待和渴望。自此,1900开始寻找他的另一种生活。他尝试去通过电话沟通外界,并尝试去了解人。他愿意下船去看看,因为彼岸的角度和心中的女孩都给了他下船的动力。
但是1900没有走下去。在海上,每一次航程都给予1900投入自己最爱的音乐的机会,而不需要考虑任何音乐之外的问题。在封闭的环境里,人际是稳定的,生活轨迹是恒定的,他以脱离尘世的安稳投入音乐中,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飞扬。确实,只有心灵沉静至此,才能在广受瞩目的“斗琴”中,似乎是漫不经心的,毫不在乎一个阶段的输赢。对手弹得好的时候,他会随之感动,甚至还会重复一遍。只有对手挑衅性地侮辱他,他才用深不可测的娴熟技巧和难以捉摸的聚精会神震撼全场。
如果要下船,1900就要面临许多变化,这就是说他要在音乐之外找一个左右逢源的方式,安定自己的内心。不过很可惜,音符只有七个,琴键只有88个,但人却有许多,世事很复杂。
有人说,也许1900可以在岸上选择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站在生在尘世的我们的角度看来,1900很怯懦,他害怕面对变化。换一个角度看,1900其实很忠于自己的内心。他说过他不羡慕不停的追求,所以他拒绝追求的无止境。经过下船的考验后,反而更加坚定自己。他回到船上的一瞬间已经暗示了,他再也不会走下来。无论生命有多少飞扬的可能,他的最终决定都是固守。这是他对飞扬的回应,因为他更希望得到长久的安稳,稳于固有模式而不被任何心灵之外的刺激所诱惑,然后在音乐中飞扬。
如此稳定的内心会做出放弃生命的决定也就不奇怪了。他超脱了俗世的追求——身的安稳,选择了心灵的永恒。这样,才会“即使战时,即使没有人跳舞,即使炸弹掉下来,1900也在弹琴,弹到船驶到这里来。”
1900的最终选择给人留下深深的震撼。是否看到尽头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既存事实,谁能未卜先知呢?但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却可以有不同的解答。
1900在船的封闭空间里安定了自己的身,而在音乐中给自己的心以飞扬。注意,并不是永远的飞扬,而是随心所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1900和我们是一样的,他需要生活,也要追求自己心中所想。但是,在维吉尼亚号被炸毁前,1900所面对的选择就是:要么保全生命,就是以心的飞扬换取身的安稳;要么以身殉海,固守心灵。
由此看来,《海上钢琴师》是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寓言。在这样的两难面前,大多数人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会选择最能保证身的安稳的方式。1900选择听从心灵的召唤。虽然他知道,生命是音乐的基础。所以,他才会告诉Max那个关于天堂里只有两条右臂的心酸的幽默。他对音乐的留恋是深沉的,可是对心灵安稳的固守让他选择放弃。“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上了岸,何去何从?太多选择,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心灵不够平静又怎么能全心投入音乐呢?
1900告诉我们心的安稳可以超越世界。虽然他选择的是不平凡的方式,也许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种平凡的选择。1900是一个象征,一个理想,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跟我们是如此的陌生,又是如此的熟悉。隐士的心,普通观众大约会有那么一两分钟,可是永远或很难放弃一切。若是退一步呢?只有坚守了心灵的平静,才能真正找到安身之所,正所谓“我心安处即是家”。1900还没有苏轼看得这么透彻,但沉心静气的气度是一样的。这大约是电影的审美意义所在。人生中经历过这样的挣扎,无论你选择了什么,如果心灵没有平静,都会觉得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理想的1900为观众思考了一种可能——听听你心里的声音。
“好故事值钱过喇叭。”也许归还喇叭的乐器行老板就像银幕前的你我一样,受到了1900生存传奇的触动吧。
链接
《国王的演讲》
本片是由汤姆·霍珀指导,科林·费斯担当主演的英国电影,整部电影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的故事。本片于第35届多伦多电影节获得了最高荣誉观众选择大奖。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国王的演讲》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科林·费斯凭借本片获得金球奖最佳戏剧片男主角。影片还获得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导演工会和影视演员工会奖等多项提名和奖项。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1900的故事像一个童话,他的生命不知所起,他的音乐才能不知所源,仿佛是天外来客。电影的名字是The legend of 1900,这是一个传奇。借这个传奇,导演和观众一起探讨了人的两种生存状态。
追求身的安稳,又不想放弃心的飞扬,我们的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取舍。在安稳和刺激中求一个平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倾向,有时候选择了其中一种,必然会失去另一种,。
整部电影中,1900不断面对这样的选择。首先是成功的诱惑。1900的天才必然会引起“伯乐”的注意,这里面有官员,有商人。只要1900上岸,他们必然会给他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展示他的才能。接下来呢?便是俗世的幸福:金钱、名誉……
毋庸讳言,这当然是必要的,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生活的保障,许多人都为此在人世间奔忙。偏偏所谓的物质保障并不是毕一役之功即成。为了追求身的安稳,又不断地处于身的飞扬中。所以,电影里那么多人要从欧洲前往美国,每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看到纽约城,就像看到了梦想的实现。人们都把船当做一种工具,从此岸到彼岸的工具。只是那是彼岸,也是另一个此岸。当人领悟到这些之后,心也陷进了安稳与飞扬的挣扎之中。
在这摆渡的船上,有人与众不同。他把这条船当作安稳身心的栖息地,而不在乎那些俗世的幸福。剧中Max问他,怎么可以一辈子摇晃?为什么不上岸?1900答道:“陆上的人为追寻为什么浪费了太多时间,冬天忧虑夏天的到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地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在这一点上,他的确超越功利。
安稳被张爱玲视为俗世男女的追求。只是安于世俗的芸芸众生,总是先追求身的安稳,再求心的安稳。至于对飞扬的要求,倒不如说是因为安稳久了,厌倦了,要换换口味。那么1900是与众不同的世外高人吗?他不需要那些飞扬来点缀生活的色彩吗?也不尽然。
1900再一次面对选择时,走到了旋梯上。Max认为1900决定要踏上踏板,是为了金发女孩。这与其说是一次爱情的吸引,倒不如说来源于一次关于飞扬生命对于1900心灵的触动。
之前一位移民美国的风琴手向1900阐述过从岸上看海的感受,这与1900漂泊海上的视角完全不同。俗话说,见怪不怪。1900长期在海上,对于海早就没有了陌生感。在那场谈话里,风琴手说,海的声音会给人以启示“改变命运,从头开始。”当时,1900的表情里满是期待和渴望。自此,1900开始寻找他的另一种生活。他尝试去通过电话沟通外界,并尝试去了解人。他愿意下船去看看,因为彼岸的角度和心中的女孩都给了他下船的动力。
但是1900没有走下去。在海上,每一次航程都给予1900投入自己最爱的音乐的机会,而不需要考虑任何音乐之外的问题。在封闭的环境里,人际是稳定的,生活轨迹是恒定的,他以脱离尘世的安稳投入音乐中,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飞扬。确实,只有心灵沉静至此,才能在广受瞩目的“斗琴”中,似乎是漫不经心的,毫不在乎一个阶段的输赢。对手弹得好的时候,他会随之感动,甚至还会重复一遍。只有对手挑衅性地侮辱他,他才用深不可测的娴熟技巧和难以捉摸的聚精会神震撼全场。
如果要下船,1900就要面临许多变化,这就是说他要在音乐之外找一个左右逢源的方式,安定自己的内心。不过很可惜,音符只有七个,琴键只有88个,但人却有许多,世事很复杂。
有人说,也许1900可以在岸上选择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站在生在尘世的我们的角度看来,1900很怯懦,他害怕面对变化。换一个角度看,1900其实很忠于自己的内心。他说过他不羡慕不停的追求,所以他拒绝追求的无止境。经过下船的考验后,反而更加坚定自己。他回到船上的一瞬间已经暗示了,他再也不会走下来。无论生命有多少飞扬的可能,他的最终决定都是固守。这是他对飞扬的回应,因为他更希望得到长久的安稳,稳于固有模式而不被任何心灵之外的刺激所诱惑,然后在音乐中飞扬。
如此稳定的内心会做出放弃生命的决定也就不奇怪了。他超脱了俗世的追求——身的安稳,选择了心灵的永恒。这样,才会“即使战时,即使没有人跳舞,即使炸弹掉下来,1900也在弹琴,弹到船驶到这里来。”
1900的最终选择给人留下深深的震撼。是否看到尽头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既存事实,谁能未卜先知呢?但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却可以有不同的解答。
1900在船的封闭空间里安定了自己的身,而在音乐中给自己的心以飞扬。注意,并不是永远的飞扬,而是随心所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1900和我们是一样的,他需要生活,也要追求自己心中所想。但是,在维吉尼亚号被炸毁前,1900所面对的选择就是:要么保全生命,就是以心的飞扬换取身的安稳;要么以身殉海,固守心灵。
由此看来,《海上钢琴师》是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寓言。在这样的两难面前,大多数人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会选择最能保证身的安稳的方式。1900选择听从心灵的召唤。虽然他知道,生命是音乐的基础。所以,他才会告诉Max那个关于天堂里只有两条右臂的心酸的幽默。他对音乐的留恋是深沉的,可是对心灵安稳的固守让他选择放弃。“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上了岸,何去何从?太多选择,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心灵不够平静又怎么能全心投入音乐呢?
1900告诉我们心的安稳可以超越世界。虽然他选择的是不平凡的方式,也许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种平凡的选择。1900是一个象征,一个理想,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跟我们是如此的陌生,又是如此的熟悉。隐士的心,普通观众大约会有那么一两分钟,可是永远或很难放弃一切。若是退一步呢?只有坚守了心灵的平静,才能真正找到安身之所,正所谓“我心安处即是家”。1900还没有苏轼看得这么透彻,但沉心静气的气度是一样的。这大约是电影的审美意义所在。人生中经历过这样的挣扎,无论你选择了什么,如果心灵没有平静,都会觉得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理想的1900为观众思考了一种可能——听听你心里的声音。
“好故事值钱过喇叭。”也许归还喇叭的乐器行老板就像银幕前的你我一样,受到了1900生存传奇的触动吧。
链接
《国王的演讲》
本片是由汤姆·霍珀指导,科林·费斯担当主演的英国电影,整部电影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的故事。本片于第35届多伦多电影节获得了最高荣誉观众选择大奖。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国王的演讲》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科林·费斯凭借本片获得金球奖最佳戏剧片男主角。影片还获得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导演工会和影视演员工会奖等多项提名和奖项。